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勸學 >

高中《勸學》學案

高中《勸學》學案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整理快來《勸學》學案,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幫助!

高中《勸學》學案

【學習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等12個文言常用實詞和“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能夠基本辨別常見文言句式(狀語後置、定語後置、固定用法)。

2、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3、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4、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重點】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及其內在的邏輯聯繫,探討論證效果。

【知識導學】、【基礎演練】

參見《卓越新方案》44-45頁內容,完成相關內容。

【知識鏈接】 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體 ” ,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體 ” ,聯繫二者的詞語叫 “ 喻詞 ”(像、是、如等)。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説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如可以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春蠶,説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乾淨起來,而自己卻像越來越髒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應當注意。

第一課

【學習目標】

熟讀全文,疏通文意,探究文章的中心論點及喻證法的使用。

【合作探究】

一、 熟讀全文,梳理本文內容。

文本圍繞“ 學不可以已 ”從三方面展開説理分析,其中第二段從學習的 意義 説明道理,運用 五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提高自己 、 改變自己 、 ,第三段從學習的 作用 説明道理,運用 六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彌補不足 、 、 ,第四段從學習的 態度和方法 説明道理,運用 十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要求 積累 、 恆心 、 專心 。

二、鑑賞技巧,融會貫通

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請找出相關語句並翻譯。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深入文本,鑑賞技巧,探究主旨

1、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説服力又有感染力。你能具體分析一下本文比喻論證的手法嗎?

答案: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説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

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具體分析如下:

(1)比喻的形式多種多樣。①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説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②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

(2)設喻方式靈活多樣。①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②有的比喻,單説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 ③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④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我們今天認為,在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途徑上,“思”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孔子説“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荀子卻説“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uanxue/lrenq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