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蘭亭集序》的優秀教案,可以讓朋友們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案,供大家參考。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蘭亭集序》優秀教案:

共1課時

8 蘭亭集序  高中語文 人教2003課標版

1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閲讀的方法。

2、瞭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並能背誦。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

3、認識作者深沉感歎中所藴涵的積極情緒。

3教學過程 3.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過程

一、導入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凡大仁大智者都願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原本被世俗煩擾的雙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覆平靜,使塵世的煩惱成為過眼雲煙。千年往事蘭亭盛會便是一次文人與山水結合的人生樂事,也是一次人格與精神境界的昇華。“書聖”王羲之從這次蘭亭盛會中體悟到了什麼呢?他想通過這篇序文傳達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法藝術與文學藝術珠聯璧合、堪稱絕世之作的《蘭亭集序》吧!

二、文體簡介

序也寫着“敍”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説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有對作者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文章前面,列於書後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內容分別書屬於説明文或議論文;以敍事為主、夾敍夾議的,不多見;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為《蘭亭集》這部詩歌集子所寫的序言。

[過渡]請大家默讀單元提示,思考如下問題:

1、本單元文章的體裁是什麼?

2、這一類文章一般都採用怎樣的寫作手法?3、我們怎樣來學習這類文章?

[明確] 1、山水遊記類散文 2、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3、①聯繫作者和寫作背景 ②反覆閲讀 ③欣賞文中描述的自然風光 ④品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過渡] 現在我們就按照單元提示的方法學習這篇文章。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簡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後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衞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後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及張昶《華嶽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於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後世譽之為書聖。

羲之為人有傲骨,時驃騎將軍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為世家大族,因受王導器重,亦有美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卻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為會稽內史,羲之替代他之後,他因母喪而暫居郡內。羲之上任後,只去弔唁過其母一次,便再不與之往來。王述居家,每聽到號角之聲,都認為羲之要來看他,就灑掃庭院來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為恨。后王述為揚州刺史,遍遊會稽郡界,也不去訪羲之,只是臨離郡時,方匆匆一別而去。王述做揚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為其下屬,於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師活動,要將會稽郡分為越州管轄。而這使者在京遊説時言辭失當,此事遂成一時笑談。後來王述又來會稽郡察其政績,頗為嚴苛,羲之深以為恥,於是託病離開會稽,到父母墓前發下誓言,不再為官。

辭官後,羲之鎮日與名士僧人做山水之遊,又入山採藥,不遠千里。嘗言,我終當因採藥而死。朝廷知其發過重誓,也就不再逼他為官。後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其子遵父遺囑,堅辭不受。

2、《蘭亭集序》的由來: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集會,作曲水流觴之飲。當時要求與會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事後將這些詩彙集成冊,題名為《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據説《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集會上半醉狀態寫的,他對《蘭亭集序》這篇作品非常滿意的,他後來又寫了幾遍,但都不及這一遍好。他曾感歎説:“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 《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卧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從不示人。

後來,辨才認識了一位酷愛書法的書生,因志趣相投,關係密切。這位書生藏有許多前朝、當世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不時與辨才欣賞。有一天,書生讓辨才欣賞幾件寶貝,小心翼翼地拿出來一看,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説:“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書生忙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笑而不言,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書生看。書生一看,是《蘭亭集序》真跡,隨即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

原來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説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裏,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説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那位書生便是監察御史蕭翼。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鬱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太宗死後,《蘭亭集序》隨葬,五代十國時,太宗墓被盜,從此《蘭亭序》徹底失傳。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太宗時期的臨摹本。儘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姿和神采。

四、結合註釋疏解字、詞、句

文言知識積累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會面

【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將有感於斯文

古:這些文章  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諸懷抱

古:胸懷抱負。 今: ①抱在懷裏; ② 胸前; ③ 心裏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古義:把……作為。   今義:認為。

5、所以遊目騁懷

古義:①表憑藉,用來。  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①表因果關係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於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一世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7、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   今義:物品的種類

【詞類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賢,賢德之人 少,年輕的人,長,年長的人。

況修短隨化 壽命長 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詞作動詞

齊彭殤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詞作動詞

①映帶左右 (環繞) ②一觴一詠( 喝酒 )

4、數詞作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等同,把……看作一樣。

5、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遊目騁懷 使……縱展 使……奔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antingjixu/v8w4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