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紅樓夢讀後感參考

紅樓夢讀後感參考

在眾多名著當中,我唯獨對《紅樓夢》情有獨鍾。小時候,雖然不能懂得其中深意,但對它卻是愛不釋手;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也就漸漸懂得了其中的一些真意,但心裏就越加不能平靜了。

紅樓夢讀後感參考

黛玉篇: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閣成大禮,是故事的高潮,亦是黛玉的結局——香消玉殞。人家説,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而我則認為,對她而言,即使是苦難連連,若有人“憐”,才是真正的.幸福。或許黛玉早就有了預感,才會有了葬花詞: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明裏是歎落花的命運,事實上也是在悲憐她這絳珠仙草自己的命運,,她為那“痴兒”流盡一生的淚,直到油盡燈枯之時,心裏口裏念得都是他的名字,最後孤苦伶仃的離開,無人憐惜,當真是可悲又可歎啊。

 寶釵篇:

她,無疑是眾姐妹中最早熟的一個,亦是最被封建正統教育束縛的一個。她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正如她的詞: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可歎停機德,堪比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寶釵、黛玉,兩個如花般的女子,她們一個高潔,一個高貴,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當真是世間的罕見女子,她們都以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個性鮮明的活着,最終卻都逃不了命運的捉弄,一個香消玉損,一個鬱鬱而終;當中男主的結局,亦是可悲:心上人的早亡,家人的欺騙,使得他心灰意冷,最終看破塵世,遁入空門,不問世事。她們都是妙齡男女,卻成了這個她們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犧牲品,成了封建傳統觀念的悲劇的縮影。怪不得曹雪芹老先生要説:“滿嘴荒唐言,誰解其中味”了!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曲紅樓,讓多少人歎息,又讓多少人垂淚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vzo2m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