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紅樓夢讀後感

讀紅樓夢讀後感

紅樓夢》中的一切都是那麼讓人心酸,合上書本,我覺得我離紅樓兒女的故事是多麼的遙遠。我沐浴在黨的春風中,生活在新中國,我是多麼幸福啊! 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讀紅樓夢讀後感

讀紅樓夢讀後感篇【一】

《紅樓夢》乃我國四大名着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輩子寫了這本名着,裏面個個人物都描寫得十分細緻,栩栩如生,潑辣張狂的王熙鳳、大氣温柔的薛寶釵、愚頑痴情的賈寶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麗脱俗的林黛玉。

就在《紅樓夢》的第三回中,有這一段描寫林黛玉的話: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比西子勝三分。一看這話,就體現出林黛玉雖久病纏身,但也長得十分動人秀麗。

林黛玉雖然長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着些許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卓爾不羣、特立獨行的樣子。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現象,都體現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終執着自己的那份清純。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賞的還是林黛玉的詩情畫意。林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

雖然,林黛玉的才藝讓我們沒話説,但是,只要你仔細品讀,你總感覺林黛玉的話語中,總是會聽出酸酸的語氣,這個,就對應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賈寶玉兩個有情人並未終成眷屬。

相對而來,薛寶釵的大氣温柔,給賈母留了個好印象,認準了她是自己的孫媳婦,也正因為如此,就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的時候,林黛玉發病,賈母對她身邊來報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紅樓夢中,愛情故事真是數不勝數,但在其中,就屬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最為純潔。兩人從素不相識,到青梅竹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雪芹就是順水推舟,讓這則愛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現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賈寶玉娶薛寶釵的那一段時,我不禁有點埋怨曹雪芹:為什麼不讓賈寶玉和林黛玉終成眷屬呢?

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最後的結局盡是這樣的淒涼,原本,他們倆的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賈寶玉,賈母也漸漸和她疏遠了,最後,王熙鳳的'偷樑換柱之計,使兩人都痛失所愛,林黛玉含恨而終,從此,她和賈寶玉,就陰陽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女子。與湘雲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數千萬人為其痴迷。但細細品來,感傷的字句後,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我曾感歎結局的悲慘,心生疑惑:難道,人世間只有傷心和憂愁的淚雨嗎?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註定要孤獨終老一生,可是,誰知道,就進入賈府之後,林黛玉竟對瘋瘋傻傻的賈寶玉產生了感情,就是她的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終。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想抄一類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最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悲慘結局。

讀紅樓夢讀後感篇【二】

我不是“紅學家”,不懂得專業或專門的“紅學”研究法。然而我自認為算是《紅樓夢》的忠實的讀者。《紅樓夢》對我這個讀者來説是唯一的一部永遠讀不完、永遠讀不厭,可以終身閲讀的書,不論從哪一頁翻開都可以讀。

讀來讀去,我個人覺得《紅樓夢》其實並不夠切題,思來想去還是是《石頭記》的名字更好一些。

從補天遺石引出絳珠仙草,引出木石前盟的故事。而石頭卻進一步上升為玉石,又引出了金鎖,引出金玉良緣的故事。歸根到底,總體還是以“石頭”為線索的。雖然全書猶如南柯一夢、莊周夢蝶,但是僅僅有“夢”之説法,“紅樓”雖在文字有所提及,但確實一筆帶過,有點牽強之嫌。

不得不説《紅樓夢》是中國封建文學的落日餘暉、巔峯之作。歷代評論家都認為這一本奇書,其中融入了中國的佛、儒、道三大精神領域的各種思想,包羅萬象涉獵的範圍也極其廣泛。用詞之精妙絕倫,構思之神來之筆,謂為驚歎。

記得在《紅樓夢》第二回寫到賈雨村和冷子興的交往,不過兩句話:雨村最贊這冷子興是個有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機。但是這可以用“狼狽為奸”的文人與商賈的聯誼,文人敬佩商賈的大本領,商賈豔羨文人的斯文名,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在很多解讀中,林黛玉是超脱世俗的,但我覺得林黛玉其實也是很會變通的,她的心事重重,寄人籬下、如臨深淵的慎重心態,以及入鄉隨俗的人情世故。比如飯後喝茶等等瑣碎小事上,黛玉便注意到賈府與林家的不同,而且十分的隨和。如此看來,黛玉並沒有那種病態中的脆弱與毫無城府,而是懂得委曲求全。或許有人會説那黛玉對待寶玉是何等的任性。其實這只是多面性之一,人們面對愛情總是盲目的和大膽的,黛玉在長時間的壓抑之下,愛的太痛太痛,在寶玉的那裏好不容易求得一份釋放與“特權”待遇。要是不在寶玉這裏爆發,難道要像魯迅所説那樣“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這只是黛玉小女人的一面,難道這都不允許嗎?

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想到自己的作品被無數的人在解讀,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是該含笑九泉還是啼笑皆非;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會為自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而欣喜,這或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節吧。但作為學生,卻對古人可謂恨之入骨,你好端端的寫什麼名着,搞得後面一羣后學者中產生了一大批學術流氓“紅學專家”,吃飽撐的去寫什麼研究報告,讓學生的考試苦不堪言。(確實有很多大家,比如王國維等等,但我還是較為贊同宗璞對王蒙“作家學者化”的説法,並且王蒙在自己的《紅樓夢啟示錄》一書中很謙遜地稱自己的這個不是解讀什麼“紅學”,僅僅是以札記體的記錄自己的讀後感。)

很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解讀所謂的名着,不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學者專家級的,最多會產生了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區分,但是歸結起來都是在寫自己的讀後感。只是因為人們的世俗觀念和尊卑秩序,於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卻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這並非在否定馬克思唯物主義的人民創造歷史論,只是殘酷的現實讓人們在仰望巨人,滾滾洪流剩下的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為一個業餘的讀者,我有一個直覺。曹雪芹深知他的作品的宏大與細緻,越寫越是陷入生活的大海,越是難以收筆。這對作家是多麼幸福啊,這也給作家帶來無際的煩惱和壓力。或許曹雪芹寫完了後四十回,不慎丟失了無法傳承下來,也或許曹雪芹的《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他便“出師未捷身先死”。至於後面四十回誰人所寫那都無關緊要,就算不是很理想,但也大體在曹雪芹的思路下完成。反正作為讀者,我也深感幸福,能夠在這支“未完成的交響樂”裏品讀,感悟自己的理想國,多麼美妙啊!

《紅樓夢》是一本挖掘不盡的書,其豐富的內容和思想將會隨着我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積澱,被解讀出新的東西,產生新的認識。

標籤: 讀後感 紅樓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g4w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