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紅樓夢優秀片段讀後感

紅樓夢優秀片段讀後感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優秀片段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紅樓夢優秀片段讀後感

每每獨坐窗前,總是頻生感傷。那似乎,源於不知名的憂愁和悵惘。直至翻開了那捲忘在角落的書卷,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總有人將它薦於我,嘴裏還滿是讚歎。他們是想讓我明白,什麼真的值得感傷,什麼真的可以為此歎息流涕而後泣不成聲。

《紅樓夢》,我在百度百科裏尋到這樣一段簡述:”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淒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藴,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説的高峯,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可是我倒並不這麼認為。我無法做出那樣宏觀的概述,也無法從這本書裏讀到什麼手法、底藴、價值。我看到的,只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樣的無奈和辛酸,還有那可以與我突生淚水的人走茶涼的哀莫結局。

憶及黛玉初來賈府時,雖説是孤苦伶仃,可那一大家子説笑喧譁、門庭若市的場景,是多麼紅火、熱鬧、令人心生嚮往,那場詩文之賽多麼令人欽羨、讚歎,而那賈府上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感情,又多麼難得可貴。可隨最終還是家道敗落、家破人亡,只留一個人活下來。這,便是現實而殘酷的結局。

對於這個令研究紅學的人苦苦哀歎的結局,我則是帶着一分不敢言説的竊喜和九分濃濃的悲痛。竊喜這個故事不是俗套,是孤傲作者的點睛絕筆,而悲痛,則與常人無異。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賈家之人走的走、散的散時,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興衰,可我同時也明白,這只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創造出的虛擬環境,不是真實的。可對於其中林黛玉這個角色,我卻寧願相信這是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她的離去,是我悲痛的事情。

依記我兒時,體弱多病。老師和同學總把我稱作“林黛玉”。彼時我還不知林黛玉是誰,又和我有什麼關係,後來我終於知道了,林黛玉是終日沉綿伏塌卻滿腹才情,多愁善感卻孤獨叛逆。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剎那明白後,我才始了悟,原來我不是她,我沒有她的才情,更沒有她的傷感。雖然我依舊體會得到她死前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痛,可我比她堅強。

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每個人都有悲慘的`命運,而我唯唯記住了黛玉泣血的一生。這便是我所悲痛的結局,一個女子香消玉損讓我看到的結局,猶如曹雪芹給我們的結果。林黛玉猶如兒時的我,我感歎她紅顏薄命,也為她的柔弱而而掩面跺腳。

沉思良久,我終於懂得人要為何傷感難過,不是憑空掉淚,是要經歷大風大浪後,是在經歷了像賈府家破人亡的風雨後,而再次站起奮鬥而後收穫留下的喜悦的淚珠。沒錯,現實是殘酷的,可我們卻可以在領教了它的殘酷後,重新獲得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g932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