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觀滄海 >

觀滄海教課

觀滄海教課

引導語:曹操的《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曹操《觀滄海》的講課內容。

美學家朱光潛説:“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誦讀、賞析與背誦是詩歌教學的基本目標。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呢?筆者以人教版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觀滄海》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誦讀,激發學習興趣

詩人余光中説:“詩詞如果不加以朗讀吟誦,那麼,它的生命就沒有完成。”以誦讀貫穿詩歌教學的全過程,可以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誦讀的基本前提是探究作者生平,瞭解詩歌創作背景,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觀滄海》時,教師讓學生課外蒐集與曹操和《觀滄海》相關的資料。導入新課環節,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我心中的曹操”交流活動。有的學生説:“我心中的曹操是個奸雄,他挾持漢獻帝,殺害楊修,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個自私自利的人。”有的説:“曹操是個英雄,他任用賢臣,統一北方,《觀滄海》就是他北征勝利後班師途中所作。”教師順勢引入新課:“看來,同學們對曹操的認識褒貶不一。曹操究竟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帶着這份好奇,走進他的代表作《觀滄海》,看看在詩中會認識一個怎樣的曹操。”

學生疏通字詞後,教師設計了聘請朗讀小指導指點讀詩環節。聽説要當指導,學生很高興。一名學生率先發言:“要想讀出詩歌的音樂美,讀準字音很重要。”另一名學生説:“還要讀準節拍。”教師鼓勵他示範朗讀。“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剛讀完這兩句,一名學生立即指出:這樣讀,只有生硬的停頓,缺乏美感。怎樣才能讀出畫面感呢?經過討論,學生有了如下認識:一要讀出重音,“澹澹”兩字應重讀。其二,這首詩是曹操勝利後所作,應讀出喜悦之情,比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志哉,歌以/詠志。”三要邊讀邊想象畫面。

有了這樣的認識,教師讓學生聽錄音範讀,邊聽邊想象畫面,並在課本上標註重音與停頓。聽完後,教師讓學生談談,名家的朗誦好在哪裏?學生説,“讀得像唱歌一樣,有音樂之美!”“讀出了大海的氣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四句讀得很有氣勢,我好像看見了大海吞吐日月銀河的壯麗景象。”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這樣的誦讀,不僅僅只是讀,其中已包含了悟和賞的因素。

二、賞析,領悟言語內涵

著名主持人趙忠祥説:“朗誦創作的過程,就是詞語感受的過程。”在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詩情詩意,是詩歌教學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標。

聽讀之後,教師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站在碣石山上面對大海、詩興大發的曹操,看看哪些句子能引發自己強烈的興趣和感慨。一名學生從“山島竦峙”中,看到了茫茫無際的大海因為有了小山和島嶼的點綴,更顯蒼涼;另一名學生則從“百草豐茂”中,看到了生機勃勃的草木在秋風蕭瑟中翩翩起舞。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個“情”字,進一步引導學生:詩歌最根本的特徵是情感強烈。我們在詩中不僅要讀出畫,還要讀出情。詩人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語表達出來的呢?有一名學生覺得“湧”字用得好,卻説不清楚好在哪裏。教師採用換詞法,讓學生把“湧”字分別換成“卷”“堆”,並試着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朗讀後認為:只有“湧”字能寫出大海波湧連天的景象,“卷”和“堆”既無法寫出大海的氣勢,又不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大海驚濤拍岸的聲音。

詩人郭小川説過,詩歌好唱不好作,一字一句都要用上千斤筆墨。在細心品味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詩人筆墨的分量。

三、背誦與仿寫,豐厚情感底藴

熟讀成誦也是詩歌教學的基本目標。教師要設計靈活多樣的背誦方式,讓學生在愉悦的情感體驗中達成背誦目標。

教學中,教師創新設計了“詩歌二重唱”的背誦形式:選兩名誦讀能力好的學生組合領讀,男生讀一、二、五句,女生讀三、四、六句,“日月之行”四句男生齊讀,最後兩句全班齊讀。學生十分喜歡這種誦讀方式,讀得搖頭晃腦,表情豐富。有幾名學生詩興大發,一邊讀,一邊離開座位,高昂起頭,倒揹着雙手,顯出豪邁的樣子。隨後,教師又開展了一項朗讀比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一人蔘賽,班級第一名將有獎品,並獲得和老師比賽的'資格。聽説可以和老師一比高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誦讀。幾個回合下來,學生不知不覺地達到了背誦要求。

僅會讀是不夠的。用手中的筆,把自己在誦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寫下來,才能真正將感受到的思想、領悟到的技法內化於心。

背誦完成後,教師設計了“快樂寫一寫”活動:以《觀  》為題,仿寫一首小詩。具體要求是:篇幅不限,題材不限,格律不限,儘量做到意境優美,有詩情畫意。一名學生以《秋夜觀海》為題,寫出了這樣的詩句:“靜悄悄地/夜/來了/大海/像蒙上了湖藍的柔紗/翻滾着/湧動着/低低地歎息着/枯黃的落葉/旋轉地跳着優美的舞步/忘情地投入大海的懷抱/那美麗的人魚公主/會用它來裝飾自己的房間麼/夜涼如水/岸上的萬家燈火/像星輝閃爍/彷彿在低語着/海的心曲。”還有一名學生以《觀荷》為題,仿寫了一首古體詩:“夢迴家鄉,又見荷塘。荷葉青翠,荷花搖曳。泛舟湖上,巧採蓮花。纖纖少女,指尖靈動。歌聲悠揚,蟬鳴動聽。思鄉甚切,以詩寄情。”學生運用生活積累,發揮奇特想象,用詩意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這份創造力,讓教師始料未及。

目標是前進的路標。詩歌教學中,教師緊扣目標,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一定會愛上詩歌,走進神祕而奇妙的詩歌世界。

標籤: 教課 觀滄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guancanghai/n0m2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