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燭之武退秦師裏的三位國君的雜文隨筆

燭之武退秦師裏的三位國君的雜文隨筆

上文説道,在秦晉大軍圍攻鄭國時,鄭國老臣燭之武、上卿叔詹對解除秦晉之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鄭國君主鄭文公也不是凡凡之輩,《燭之武退秦師》對他也作了精彩的描寫。

燭之武退秦師裏的三位國君的雜文隨筆

鄭文公,這位即將亡國的君主,雖然一時慌亂不已,但頃刻之間又鎮定了下來。當時他有三個選擇:或抗爭到底,或屈膝投降,或化解危機。當然,以鄭之小國實力,與秦晉之強抗爭,無疑是以卵擊石,亡國不遠矣,鄭文公自是不願看到這種局面。怎麼辦?正當他急得團團轉時,佚之狐出來了,力薦燭之武,“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他立刻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從之”,表現了一位君主決策的及時、果斷。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燭之武卻發了一通牢騷,大談自己年輕時尚不能被用,如今老了,更是“無能為力也已”,端起了臭架子,談起了條件。按説,鄭文公以一君主之威,令燭之武領命何其容易也哉,但鄭文公雖在尷尬之間,卻認真地做起燭之武的思想工作。他先是自責不已:“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一國之君能對臣下進行自我批評,並不是做秀,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真心地認錯,不容易,很不容易!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站在燭之武利益的角度來看問題,終令燭之武為之語塞,只得“許之”。可見,鄭文公是一位善於納諫、勇於自責、精於言辭的君主。

再看秦穆公。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如果説齊桓公僅僅成就了自己一生一世的功績(他的下場是很慘的.,死後許多天,身上的蛆蟲到處亂爬,便忙於爭奪君位的兒子們就是不理他),而秦穆公的功績一直延續到秦始皇。此時,他在秦晉合圍鄭都的過程處於非常關鍵的地位,可以説戰與不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當他耐心地聽完燭之武的言辭後,立即決策:不但解圍而走,而且與鄭國結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不是説秦穆公朝三暮四,而是説秦穆公富有遠大目光,他的決策,完全是站在秦國的利益角度來考慮的,這也是秦國以後能夠統一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見,秦穆公是一個善於決策、善謀利益的君主。縱觀秦穆公一生,他機謀善斷,能容他人不能容之事,對晉國先後幾個反覆無常的君主,均能以“義”待之,不容易,也很不容易。

晉文公呢?晉文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自有他的優點。當盟友秦穆公解圍而走,他惱羞成怒了嗎?沒有!面對“子氾請擊之”的要求,他冷靜地思考,如果這樣做,則“不仁”、“不知”、“不武”,勝算也不大,於是就拒絕了子汜的要求。可見他頭腦清醒,判斷理智,具有霸業者應有的隱忍不發的胸懷和隨機應變的謀略。當然,他並沒有立即解圍而走,而是繼續圍住鄭都,指名道姓要求叔詹出城受戮,則又表現了他睚眥必報的特點。

《燭之武退秦師》對三位君主是着墨不多,但我們也可以借一斑窺全豹,認識這些爭霸的春秋羣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4k88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