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論生死雜文隨筆

論生死雜文隨筆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死是什麼?生又是什麼?生命體徵失去了為死;嬰兒呱呱落地為生。然這僅僅為身體上的死生。

論生死雜文隨筆

星雲大師説:“人之死,只不過是換了一身新衣、一間新屋。衣服舊了可以重換一件,屋子破了可以重蓋一間。”陶淵明在《自祭文》裏寫到:“陶子將辭逆旅,永歸本宅。”人的靈魂是不生不滅的,死的是身體。

有人説:“生命本無意義,需要我們確定它的意義……”此種論調看似正確,其實結論唯恐下早了。表面上看:生命沒有意義,然生命的意義並非是看出來的,而是需要通過心靈上的認知……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萬物皆有靈,你不是魚,怎知魚的快樂?同樣,你不是魚,怎知魚的生命意義的'有無?

生命的意義在於無私奉獻。陽光撒滿大地,是為了温煦萬物;雨露滋潤人間,是為了哺育人類。日升月落、星明辰滅、風起雲湧……木欣欣向榮,萬物生光輝。人哪怕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也要摩擦出光和熱,照亮人間,温暖他人,奉獻自我。

司馬遷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有的人死,如螻蟻之死,死或不死,並沒有區別。因為他們痴心於追逐世間的名利,於紅塵中滾打,心早已落滿塵埃,而矇蔽了真我。一輩子只是一味地索取,不知奉獻,自然不會明白生命的意義。有的人死,聲若驚雷,震驚世界。這樣的人懂得奉獻,心中充滿明澈的陽光,對於他們而言,生有意義:生是為了奉獻自我,造福人類;死亦有意義:死可以精神永存,為後世之人指明人生的道路。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應該留美名於世。許多人無意於留名於世。留名之人注重生時的奉獻,死後,自然會留名。有的人留惡名,被世人唾棄百年,千年……雖説他們不在乎後人評論,但後人也不屑於記住他們。

當今社會中有許多人追求着虛名。這樣的名,就像水泡一樣,一觸即破,根本留不了。而那些堅守在各個崗位,在每一個角落裏默默奉獻的人,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的精神傳遍世界,他們的名流芳百世。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生死為大,是在於它的意義之偉大。

標籤: 隨筆 生死 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3wo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