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羅洪先《文山先生文集》原文及試題閲讀

羅洪先《文山先生文集》原文及試題閲讀

明·羅洪先

羅洪先《文山先生文集》原文及試題閲讀

吉安舊刻《文山先生文集》,簡帙龐雜,篇句脱誤,歲久漫漶,幾不可讀。中丞德安何公遷來撫江右,表章列郡先哲,以風厲士人。會郡守浦江張公元諭始至,即舉屬之。致中丞之命於洪先,俾序所以校刻之意。洪先於是反覆先生之事,取證其詩與書,因得其平生之詳而論之。

始先生弱冠及第,憂歸,四年,授京兆幕,而邊事遽起。董奄力主和議,首應詔數其罪,乞斬之,以安社稷。且自罷免。既改洪州,復自罷。尋用故事以館職①召,進刑部郎。而董奄複用,又上疏求罷。自知瑞州,轉江西提刑,為台臣論罷。後兼學士,為福建提刑,即又連論罷,如江西。已而權學士院,草制忤賈似道,嗾台臣劾之,罷其少監。及除湖南運判,又論罷之。遂引錢若水例致仕去,當是時年才三十七耳。

當其甫入朝著,非有兵革艱大之委,又無台諫糾刺之權,其言與否,宜未有訾及者,乃不能一日稍待,何哉?人之遭蹉跌者,往往回顧而改步。三已不愠,古人難之。今罷而仕,仕而復罷,經歷摧創至於六七,志愈堅,氣愈烈,曾一不以自悔,此其中必有為之所者矣。且自始進而遽早休,當盛年而甘退處,目為猖狂而不辭,置之危地而不改,彼非異人之情也,亦曰為世道計,吾之心未能已也。與吾相持而不使其直遂者,勢也,吾屈勢而違心耶。亦求以自盡耶。是故事寧無成,不敢隱忍以諱言。言寧不用,不能觀望以全身。身寧終廢,不欲玩愒以充位。

今觀其文辭,矯乎如雲鴻之出風塵,泛乎如渚鷗之忘機械,凜乎如匣劍之藴鋒芒。至於陳告敷宣肝膽畢露旁引廣喻曲盡事情則又沛乎如長江大河百折東下莫有當其騰迅者。此豈一朝一夕之故偶得之者哉?及其灑泣入衞,捐家餉軍,流離顛頓,出萬死一生,以圖興復。力既不支,猶以拘囚之餘,從容燕市,跡愈久而聲光不滅,使天下後世曉然知有人臣之義。莫不以為處死之難古今未若是烈者,不知其屢罷而不悔為之者誠豫也。

(有刪節)

注:①館職: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等處擔任修撰、編校等工作的官職。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俾序所以校刻之意

俾:使

B.尋用故事以館職召

故事:有情節的事

C.遂引錢若水例致仕去

致仕:辭官退休

D. 亦曰為世道計

計:打算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乞斬之,以安社稷

作《師説》以貽之

B.乃不能一日稍待, 何哉

大王來何操

C.今罷而仕,仕而復罷

吾嘗終日而思矣

D.泛乎如渚鷗之忘機械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18. 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天祥一生飽受挫折,從二十歲考取進士開始,由於主張不被採納而多次自我請求罷官,也因為得罪權貴而多次被彈劾罷官。

B.作者認為文天祥屢遭挫折而不改品性,並非他的情感異於常人,而是為權勢所迫。

C.作者認為文天祥的文章矯健飄逸凌厲威嚴,並非一時之功,與他平生為人處世是緊密相關的。

D.文章在敍述文天祥生平時,側重於他“罷而仕,仕而復罷”的過程,認為這實在是很偉大的。

19.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至於陳告敷宣肝膽畢露旁引廣喻曲盡事情則又沛乎如長江大河百折東下莫有當其騰迅者

2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1分)

(1)中丞德安何公遷來撫江右,表章列郡先哲,以風厲士人。(3分)

(2)已而權學士院,草制忤賈似道,嗾台臣劾之,罷其少監。(4分)

(3)經歷摧創至於六七,志愈堅,氣愈烈,曾一不以自悔,此其中必有為之所者矣。(4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v7zz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