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馬説閲讀訓練及答案

馬説閲讀訓練及答案

《馬説》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説文體。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馬説閲讀訓練及答案,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馬説閲讀訓練及答案

馬説閲讀訓練及答案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中實詞的掌握情況。

答案:(1)有時 (2)等同,一樣 (3)方法(4)怎麼

2.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稱________。文學主張上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________;蘇軾稱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稱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與課文相關的文化文學常識,可根據書中註釋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雜説》 唐 文學 哲學韓愈 退之 韓昌黎 韓吏部 文以載道 文道合一 以道為主 “惟陳言之務去” “辭必己出” 杜詩韓筆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 蘇軾 蘇洵 蘇轍 歐陽修 曾鞏

3.“説”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為了説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説”這個古文體。

答案:記敍 議論 一個道理 《愛蓮説》 《師説》

4.《馬説》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説文體。本文是韓愈《雜説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題考查關於韓愈的文學知識。

答案:《龍説》 《醫説》 《崔山君傳》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於課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駢死於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提示:C項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餘都是結構助詞“的”的意思。

答案:C

2.對《馬説》一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該文託物寓意,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才之人。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千里馬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於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上虧待它。

提示:B項,文中沒有強調“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答案:B

3.文章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那麼你認為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馬來説,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説,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羣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裏,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連詞“然後”,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繫,後事續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後事。第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接着的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並非奴隸,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所以説先有馬而後有伯樂。

參考答案: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

4.《馬説》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麼?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論點後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本文寫作意圖並不在於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

參考答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作者的意圖在於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5.你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章主題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感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來説。

參考答案: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鍊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nmj40r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