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古村落》閲讀試題及答案

《古村落》閲讀試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古村落》閲讀試題及答案

二、(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蘇東坡描繪的是一幅多麼富於詩情畫意的美好景緻。青山翠竹、粉牆黛瓦,牧笛山歌、蛙聲蟬鳴,我們的祖先曾經就是如此詩意棲居,神話般地生活。這種農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還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燦爛的古村落中。在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洶湧而來的今天,守護和保護好這些古村落就意味着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古村落是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引領下產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藴,是我們祖先長期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見證。它如同一部歷史教科書,記錄和鐫刻着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如同一條歷史長河,至今滋養着中華兒女的心田。古村落不僅僅是一個地點和空間,而且保存着年輪的印痕和光陰的故事,它曾以五千年文脈涵養了一個泱泱中華。

古村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有自己的外形和內核,有自己的精神和靈魂。保護古村落,絕不能被動地對抗歲月的磨蝕,而是更加註重對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與揚棄。完整的古村落不僅包括民宅建築、橋樑、祠堂、古戲台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應包括與之密切關聯的各種民俗、生產生活、婚喪嫁娶、民間信仰崇拜、民間藝術等口頭的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國文化的民族密碼和歷史細節,讀懂古村落就可以讀懂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中國文化遺產的豐富性留存在古村落裏,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閃爍在古村落裏,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散落在古村落裏,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匯聚在古村落裏,中華文化的根脈深深紮在古村落裏。

在歷史面前我們應該是虔誠的,在文化面前我們應該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們應該是敬重的。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曾經失去了很多充滿温馨、充滿詩意的村莊,是鱗次櫛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喚醒了人們對古村落的重新認識。田園牧歌式的居住不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當代人的精神訴求。我們在渴望享受現代城市文明的同時,也渴望留住那些曾經養育了我們祖輩、温暖了我們心靈的多樣化的原生態古村落。

對古村落的保護、建設和開發一定要按規律辦事,切忌在開發和建設中造成不可補救的破壞,使歷經浩劫而倖存的古村落在不當開發中消亡。在古村落保護過程中,應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覺,以歷史的情懷、超前的眼光、長遠的規劃和持之以恆的決心,尋找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兩全之策,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古村落傳承保護機制,從而不斷增強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種“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美好詩意。

(節選自羅楊《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園》,有刪改)

6.下列各項中,有關古村落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村落這種居住方式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念指導下的產物,是我們祖先長期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見證。

B.古村落不僅僅是一個地點和空間,還記錄和鐫刻着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保存着年輪的印痕和光陰的故事。

C.古村落的外形,指民宅、橋樑、祠堂等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內核是指獨特魅力的中國民間文化和作為根脈的中華文化。

D.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藴,它曾以五千年文脈涵養了一個泱泱中華,今天仍然滋養着中華兒女的心田。

7.下列各項中,其內涵與本文主旨不相關的一項是

A.中國新文化的嫩芽絕不會憑空萌生,它離不開那些雖已衰老卻還藴含生機的老根——鄉村。(樑潄溟)

B.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百户、幾千户的大村。(費孝通)

C.如果這些古村落都沒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到哪裏去尋找“鄉愁”?(馮驥才)

D.中國最大的文物是長城,最大的非遺是春節,而最大的文物與非遺結合體就是傳統古村落。(羅楊)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村落至今都還保留着農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當代人的精神訴求。

B.古村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這樣的家園,今天城市化進程更加迅猛,保護好古村落的意義更加重大。

C.保護古村落,需要具備有歷史的情懷、超前的眼光、長遠的規劃和持之以恆的決心,要在保護與發展中找到恰當的平衡點。

D.對古村落的保護、建設和開發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就有可能對古村落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甚至使古村落在開發中消亡。

試題答案:

二、(9分,每小題3分)

6.C(對古村落“內核”的理解不全面、不準確)

7.B(內容與古村落的價值和保護無關)

8.A(“我國古村落至今都還保留着農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誤在“都”,原文是“一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jl4m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