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戴震難師》的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戴震難師》的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戴震難師

《戴震難師》的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這年戴震十歲)乃能言,蓋聰明藴蓄者久矣。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老師)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説。”即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

1.寫出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日數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幾何時矣( )

(3)師無以應(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3.讀了上文,你認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4.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漢

B.師應之曰/不應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春冬之時

5.對下列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日數千言不肯休。

譯文;每天閲讀並背誦幾千字還不願意停下來。

B.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譯文:(戴震)問私塾先生:“這些話憑什麼知道是孔子説的,又是曾子記述的?”

C.曰:“幾二千年矣。”

譯文:(私塾先生)説:“差不多兩千年了。”

D.“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譯文:“然而朱文公憑什麼知道是這樣的?”

6.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戴震很遲才會説話,但他很聰明,跟隨老師讀書,讀過的文章都能背下來。

B.戴震不僅勤奮,而且好問,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歡尋根究底問為什麼。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問題問住了,不但不生氣,反而讚揚他説:“你真是個不尋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讀書即不能不唯師,不唯書,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很值得我們學習。

7.對下面三部中國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羅貫中以天下是漢家的天下的立場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劉備、孫權和曹操這三個主要人物形像。

B.“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上梁山後對宋江説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話。

C.“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三教九流,乃至獵户漁人,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這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讚頌的理想人間。

D.石猴、美猴王、弼馬温、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神佛等都是《西遊記》中對孫悟空的稱謂。

[參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

(2)距(或:距離)

(3)答應(或:回答)

2.既然這樣,那麼朱文公(朱熹)憑什麼知道是這樣的?

3.熱愛學習,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或:勤學好問)

4.D 5.D 6.C 7.D

註解

先生:老師,這裏指戴震。

是年:這裏指1733年,這年戴震十歲。

乃:才。

能言:説話。

蓋:這裏指推測。

藴蓄:藴藏,積蓄。

就傅:跟隨老師。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內設的學校。

何以:以何,憑什麼。

述:記述。

門人:學生。

應: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離。

幾何:多少。

幾:差不多。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無以:沒有什麼可以拿來…

此非常兒也:這不是一個平常的孩子。

 譯文

戴震10歲的時候才會説話,大概是聰明積累積得太久的緣故吧。跟隨老師讀書,看一遍就能背下來,每天背幾千字不肯停下來。老師教《大學章句》到《右經一章》以後,(戴震)問老師:“這憑什麼知道是孔子的話,而由曾子記述?又怎麼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學生記下來的呢?”老師回答他説:“這是朱熹説的。”(他)馬上問:“朱文公是什麼時候的人?”(老師)回答他説:“宋朝人。”(戴震問老師):“曾子,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老師)説:“周朝人。”戴震追問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師)説:“差不多兩千年了。”(戴震問老師):“既然這樣,那麼朱熹怎麼知道?”老師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回答,説:“這不是一般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dlvl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