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答案最新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理解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答案最新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理解

在各領域中,我們需要用到閲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答案最新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答案最新 萬事翻覆如浮雲閲讀理解

①父親在北方有許多朋友,每次去北京,最想看望的是林斤瀾伯伯。我們父子一起去京的機會不多,在南京聊天,父親總説下次去北京,帶你一起去看你林伯伯。忘不了有一次,父親真帶我去了,我們站在一片高樓前發怔,北京的變化實在太大,轉眼之間,新樓房像竹筍似的到處冒出來。一向糊塗的父親,一下子猶豫起來,就跟猜謎似的,他完全憑着感覺,武斷地説應該是那一棟,結果真的就是那一棟。

②我忘不了父親找到林伯伯家大門時的那種激動心情。他孩子氣地叫着“老林”,一聲接着一聲,害得整個樓道里的人,都把頭伸了出來。我也忘不了林伯伯的喜出望外,得意忘形,樂呵呵地迎了過來。兩個有童心的老人,突然之間都成了小孩。友誼是個很珍貴的東西,杜甫在《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裏曾寫道:“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父親那一輩的人,並不是都把朋友看得很重,這年頭,名利之心實在太重,只有淡泊的老人,才會真正享受到友誼的樂趣。

③父親過世後,林伯伯在很短的時間裏,寫了兩篇紀念文章。僅僅是這一件事,就足以説明他和父親的私交有多深。在貴州,一次和當地文學愛好者的對話會上,我緊挨着林伯伯坐在主席台上,林伯伯突然小聲地對我説,他想起了我父親,想起了他們當年坐在一起的情景。此情此景,物是人非,我的心猛地抽緊了一下,一時真不知説什麼好。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我想父親地下若有知,他也會和林伯伯一樣,是絕對忘不了老朋友的。

④林伯伯比我父親大兩歲,他長得相貌堂堂,當作家真有些可惜。女作家趙玫女士的評價,説他的五官有一半像趙丹,有一半像孫道臨。準確地説,應該是趙丹、孫道臨這些大明星,長得像林伯伯。林伯伯已經七十多歲了,可年輕人也沒有他現在的眼睛亮。年輕一代的作家叫林伯伯自然稱林老師,他們知道林伯伯和我們家的關係,跟我談起來,總喜歡説你林伯伯怎麼樣。年輕人談起老年人,未必個個都説好,但是我從沒有聽誰説過林伯伯的不是。年輕人眼裏的林伯伯,永遠是一個年輕的老作家。

⑤還是在貴州,接待人員盡地主之誼,請我們吃當地的小吃。一人一大碗牛雜碎,林伯伯熱乎乎地吃完了,興猶未盡,又換了一家再吃羊雜碎,還跟櫃枱上的老闆娘要了一碗劣酒,酒足飯飽,紅着臉,從店鋪裏搖晃出來,笑我們這麼年輕,就不能吃,就不愛吃。馬齒雖長,童心猶在,老作家中的汪曾祺和陸文夫,都是有名的食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然而他們的缺點,都是沒有林伯伯那樣的好胃口。沒有好胃口,便當不了真正的饕餮(tāotiè)之徒。只有像林伯伯這樣的童心,這樣的好胃口,才能吃出天下萬物的滋味。

⑥父親在世時,常説林伯伯的小説有些怪。怪,是對流行的反動。他不是寫時文的高手,和眾多製造時髦文章的寫手混雜在一起,在林伯伯看來也許很無趣。道不同不相為謀。林伯伯寫毛筆字,寫的是篆書。他似乎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大紅大紫過。我剛開始寫小説的時候,就聽林伯伯説過,他和汪曾祺先生的小説,都不適宜發頭條。現在已有所改變,他和汪曾祺的小説屢屢上了頭條,説明時文已經不太吃香,也説明只要耐着性子寫,小水長流,則能穿石。出水再看兩腿泥,文章小道,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寫下去,總能在歷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⑦二十多年前,高中畢業無事可幹,我在北京待了將近一年,那段時間裏,常常陪祖父去看他的老朋友,都是碩果僅存名震一時的人物。後來又有幸認識了父親一輩的作家,經過五七年反右和文化革命的`雙重洗禮,這些人像出土文物一樣馳騁文壇,笑傲江湖,成為當代文學的中堅。前輩的言傳身教,讓我得益匪淺。林伯伯曾戲言,説我父親生長在“談笑皆鴻儒”的環境裏,我作為他的兒子,自然也跟着沾光。對於自己親眼見過的前輩作家,有許多話可以侃,有許多掌故可以賣,然而林伯伯卻是我開始寫的第一位。

閲讀習題

15、閲讀第①~⑤段,判斷下面方格內所填內容哪兩空兒是不準確的,並加以改正。(4分)

二老相見甚歡→林老寫文紀念→林老受人愛戴→林老酒足飯飽

⑴ ⑵ ⑶ ⑷

16、選文第④段中説林伯伯“永遠是一個年輕的老作家”,這裏“年輕”與“老”同用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17、請結合選文內容和下面的背景材料,簡要分析文題“萬事翻覆如浮雲”有何含義?(7分)

背景材料

⑴《論語·述而》中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裏的“浮雲”喻名利榮華。

⑵天上浮雲,看似不變,其實時刻在變。由於浮雲的這種特性,古人常喜歡用浮雲來形容社會中的世事變化。如岑參在《梁園歌送河南王説判官》中雲:“萬事翻覆如浮雲,昔人空在今人口。”

⑶林斤瀾(1923—20xx),原名林慶瀾。當代著名短篇小説家,與汪曾祺一起被稱為“文壇雙璧”,素有“短篇‘聖手’”的美譽。

閲讀答案

15、第⑵空:林老追念我父;第⑷空:林老率性而食評分:本題4分。每答2分。

16、不矛盾。“老”説的是年歲老;“年輕”指的是心態和文風的保持,即林伯伯總是充滿童心,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評分:本題4分。判斷1分,理解3分。

17、示例:文題“萬事翻覆如浮雲”,運用了典故,表面看是形容社會中的世事變化。/本文記述的父輩人物、著名作家林斤讕應該説同許多老作家一樣,經歷了世事變化,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他依然保持童心,淡薄名利,堅持寫符合自己真實性情的文章。/所以,從深層看,文題是表達了作者對保持本色的林斤瀾先生深切而真摯的追思之情。評分:本題7分。表義1分,深義2分,分析2分,語句順暢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4e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