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李如鬆閲讀理解及答案

李如鬆閲讀理解及答案

閲讀題的解答可以根據題乾的指向在原文中找到題幹所在的位置,再結合上下文,順藤摸瓜,大致確定作答範圍。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李如鬆閲讀理解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李如鬆閲讀理解及答案

李如鬆

李如鬆,字子茂,成樑長子。以父蔭為都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勛衞。驍果敢戰,少從父諳兵機。

萬曆十五年,以總兵官鎮宣府。巡撫許守謙閲操,如鬆引坐與並。參政王學書卻之,語不相下,幾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棟因劾如鬆驕橫,並詆學書,帝為兩奪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寧夏,御史梅國楨薦如鬆大將才,其弟如梅、如樟並年少英傑,宜令討賊。六月抵寧夏。如鬆以權任既重,不欲受總督制,事輒專行。兵科許弘綱等以為非制,帝乃下詔申飭。

先是,諸將董一奎、麻貴等數攻城不下。如鬆至,攻益力。如樟夜攀雲梯上,不克。遊擊龔子敬提苗兵攻南關,如鬆乘勢將登,亦不克,乃決策水攻。拜窘,遣養子克力蓋往勾套寇,套寇以萬餘騎至張亮堡。如鬆力戰,手斬士卒畏縮者,寇竟敗去。水侵北關,城崩。如鬆等佯擊北關誘賊,而潛以鋭師襲南關;既克,拜自斬叛黨劉東暘,乞貸死。

既滅拜族,錄功,進都督。會朝鮮倭患棘,詔如鬆剋期東征。如鬆新立功,氣益驕,與經略宋應昌不相下。故事,大帥初見督師,甲胄庭謁,出易冠帶,始加禮貌。如鬆用監司謁督撫儀,素服側坐而已。十二月,如鬆至軍,沈惟敬自倭歸,言倭酋行長願封。如鬆叱惟敬憸邪,欲斬之。參謀李應試曰:“藉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也。”如鬆以為然。乃置惟敬於營,誓師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師次肅寧館。行長以為封使將至,遣牙將來迎,如鬆檄遊擊李寧生縛之。倭猝起格鬥,僅獲三人,餘走還。行長大駭,復遣親信來謁,如鬆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長猶以為封使也,踔風月樓以待。抵平壤城,諸將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諸軍攻圍缺東面。以倭素易朝鮮軍,令副將祖承訓詭為其裝,潛伏西南。如鬆親提大軍直抵城下,攻其東南。倭炮矢如雨,軍少卻。如鬆斬先退者以徇。倭方輕南面朝鮮軍,承訓等乃卸裝露明甲。倭大驚,急分兵捍拒,如鬆已督軍自小西門先登。火器併發,煙焰蔽空。吳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如鬆馬斃於炮,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將士無不一當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董一元罷,中旨特用如鬆。如鬆感帝知,氣益奮。明年四月,土蠻寇犯遼東。如鬆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力戰死。帝痛悼,令具衣冠歸葬,贈少保、寧遠伯,立祠,諡忠烈。

(節選自《明史》,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參政王學書卻之 卻,退卻

B. 語不相下,幾攘臂 攘,捋。

C. 帝為兩奪其俸 奪,剝奪。

D. 詔如鬆剋期東征 克,限定。

5.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鬆行事“驕橫”的一組是(3分)

①巡撫許守謙閲操,如鬆引坐與並。 ②不欲受總督制,事輒專行。

③兵科許弘綱等以為非制,帝乃下詔申飭。 ④甲胄庭謁,出易冠帶

⑤如鬆用監司謁督撫儀,素服側坐而已。 ⑥如鬆叱惟敬憸邪,欲斬之。

A.③⑤⑥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萬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鬆,多次委以重任。哱拜反寧夏時,經由梅國楨推薦,重用如鬆兄弟;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被罷後,中旨特用如鬆。

B. 李如鬆驍勇善戰,從小跟隨父親李成樑熟諳兵法,在平壤戰役中,他的戰馬被炮打死,自己身負重傷,但他換了匹馬,仍然奮呼督戰。

C. 李如鬆為將作風強硬,兩軍陣前,對於退縮者毫不手軟。平壤一役中,在箭矢如雨的情況下,官兵稍有退卻,即斬殺先退士兵以示眾。

D.李如鬆為報皇帝知遇之恩,最後戰死沙場。萬曆二十六年四月,土蠻侵犯遼東,李如鬆率領輕騎兵遠出直搗敵巢,中了埋伏奮戰而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如鬆等佯擊北關誘賊,而潛以鋭師襲南關;既克,拜自斬叛黨劉東暘,乞貸死。

⑵參謀李應試曰:“藉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也。”如鬆以為然。

4.A 卻,使……退卻,使……下去。

5. C(①②③⑤分別從正面側面表面李如鬆行事“驕橫”⑥如鬆以為惟敬有投敵之心而斥責他,並非驕橫之舉④是説正常拜見的慣例,不屬於具體行為。)

6. B(原文中是“吳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而並非李如鬆。)

7.⑴李如鬆等佯裝攻打北關誘惑敵人,而暗中派精兵襲擊南關;攻克了寧夏之後,哱拜自己殺死叛黨劉東暘,請求免去死罪。

(“佯”“潛”“貸”三字各1分,譯對大意給2分。)

⑵參謀李應試説:“藉助沈惟敬欺騙倭寇説給他們封賞,而暗中偷襲他們,這是條妙計呀。”李如鬆認為他説的對。

(“藉”“紿”“然”三字各1分,譯對大意給2分。)

(二)古代詩歌閲讀(11分)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早發竹下① 范成大

結束晨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衝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

碧穗吹②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彎。

清禽百囀但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注] ①作者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進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內),當了六七年州府下屬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黃竹嶺,在今安徽休寧西。這首詩是這年或之後二三年內,離開竹下時寫的。②吹:通“炊”。

8、頷聯描寫了詩人清晨一路跨馬山行時所見景色,簡析詩人是怎樣寫霧寫山的?(5分)

9、頸聯和尾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2)吾嘗終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8.(1)運用疊詞用“薄薄輕輕”寫霧的虛無飄渺,用“重重疊疊”寫山的連續不斷,寫出了山中黎明時的朦朧美。(2分)

(2)採用動靜結合(或者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的手法)一個“衝”字,寫馬在輕霧中穿行,恍若衝開一道輕紗似的緯縵,使流動的霧化為靜態;一個“放”字,彷彿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態般從身邊奔放而出,使靜止的山化為動態。兩者相生相映,構成一幅撲朔迷離、奇趣橫生的畫面。(3分)

9.(1)詩人描繪了一幅早春秀美的山村畫面。(2分)碧穗般的炊煙從樹頂垂直升起,綠綢般的溪水從小橋下彎彎流過,林間的百鳥迎着詩人歡呼歌唱,(2分)(2)表達了詩人(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到郊野散步時)輕鬆和愉快的心情。(2分)

10.(1)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 (2)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 (3)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標籤: 李如鬆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vzk9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