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靜女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靜女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邶風·靜女

靜女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註釋

邶:(bèi)周朝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東南。

靜:嫻雅安詳。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愛而不見:愛,通"薆"(ài),隱藏;見,出現 。

踟躕:(chíchú)徘徊不定。

孌:(luán)美好。

貽:(yí)贈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杆身漆朱的筆;一説指樂器,一説指紅色管狀的初生之物。

有煒:形容紅潤美麗;“有”為形容詞的詞頭,不是“有無”的“有”。

説懌:説,通“悦 ”;懌,喜愛。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歸:通“饋”,贈。

荑:(tí)本義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為草木嫩芽。象徵婚媾。

洵:實在,誠然。

匪:通“非”。意為不、不是。

1.下面對此詩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此詩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寫與戀人約會的情景。

B.全詩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寫心理,第二章重在寫場景。

C.第一章寫青年之約,第二章寫青年之戀,第三章寫青年之誠。

D.作者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了男女青年熱烈而淳樸的戀情。

2.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

A.靜女其姝——嫻靜的少女真美麗。

B.俟我於城隅——在城的角樓等待我。

C.愛而不見——她那般可愛,怎不讓我瞧見。

D.搔首踟躕——我撓着頭,四下徘徊。

3.《邶風·靜女》中的人物,不見其人,不聞其聲,但能給人以美感,是什麼原因?

4.請簡要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B

2.C

3.全詩採用側面描寫手法。首先用“搔首踟躕”的動作襯托人物,接下去以“物”襯人,又句句滲透抒發主人公美的感受,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審美空間。

4.詩歌通過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美的描寫,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刻畫出兩個生動活潑的人物:男青年對戀情的熱烈而純樸,女青年的美麗活潑多情。從而表現出對美好純潔戀情的讚美。

二:

14.對這首詩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題目“靜女”,是指文靜美麗的姑娘。

B.“愛而不見”的意思是説故意藏起來不出現,逗小夥子着急。

C.“説懌女美”的意思是指彤管的美麗映襯得姑娘你更美。

D.“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這兩句稱讚姑娘送給他的荑草實在美得出奇。

15.選出對《靜女》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靜女》是一首賦體詩,它運用"直陳其事"的手法,採用三章連唱的形式來敍寫故事,感情迴環往復,內容富於變化,充分體現了民族的特色。

B.本詩以生動的語言,風趣的細節,表現了一對男女青年熱戀中的情趣,人物神形畢現,呼之欲出。

C.“説懌女美”、“匪女之為美”這兩句借物抒情,意涉雙關,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讚美姑娘饋贈給他的信物,實則表達了他對姑娘摯愛之情。

D.“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點,象徵愛情的真誠和純美。

16.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這首詩基調歡快而富有情趣,敍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過程。

B.“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個細節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夥子當時那種焦灼不安的情態。

C.無論是贈彤管,還是贈荑草,都發生在同一天,可見這對青年男女的戀情已到極致。

D.這首詩除了細節描寫外,還運用了雙關手法,因而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17.下面對此詩賞析錯誤的一項是(C)

A.此詩採取男子的視角、追憶的口吻,寫戀人的約會的情景。

B.本詩講究“空白”藝術的運用,達到言簡意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C.本詩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

D.作者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了男女青年熱烈的純樸的戀情。

譯文

姑娘温柔又靜雅, 約我城角去幽會。有意隱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撓頭。

姑娘漂亮又靜雅, 送我一束紅管草。紅管草色光燦燦, 更愛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藥, 勺藥美麗又奇異。不是勺藥本身美, 寶貴只因美人贈。

賞析:

《詩經》裏這一篇僅用短短几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

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一説刺衞宣公納媳。

客觀看待全詩內容,它確實是—首充滿着濃郁鄉土氣息的、反映農村青年男女戀愛約會的好詩,內容健康向上,感情樸實真摯。描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對情人的愛戀之情,頌揚了靜女可貴的性格特徵。它既是一首難得的敍事情詩,又是一則別具風格的愛情小品,值得人們品讀尋思。

縱觀全詩,不假比興,敷陳其事,情節曲折有致,風格含蓄藴藉,語言明快簡潔,寫人狀物惟妙惟肖,感情發展頗有層次,襯托出鮮明突出的人物個性,充分地體現出民間情歌的藝術特點。全文篇幅雖短,容量卻大,令人驚歎於作者高度凝鍊的藝術筆法,具有頗高的美學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2m7oy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