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常見的誤區

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常見的誤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進行很多種教育方式讓他們進行健康的成長。而挫折教育又是父母最常見的教育方式,但是很多又陷入另一個極端,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吃苦。本文將為大家總結一下常見挫折教育的誤區。

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常見的誤區

錯誤一:家長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粘先生:在社區舉行的寶寶才藝比賽中,最終只有三個小朋友獲獎,他們在台上喜笑顏開。台下沒有得獎的孩子默默無語、表情嚴肅,我們當家長的也是如此。後來有個女孩扁着嘴小聲抽泣,接着所有沒得獎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安慰孩子:“沒關係,輸就輸吧,得獎的小朋友還沒有咱們演得好呢。”

專家: 孩子為比賽輸了而哭並非壞事,既是情緒的自然發泄,也是一種爭強好勝、要求上進的表現。此時家長不能告訴孩子“輸就輸吧,沒關係”,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而是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讓孩子有收穫。

錯誤二:家長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馮女士:在幼兒園舉行的公開課上,很多孩子並不想發言,小手偶爾抬起一點又立刻放下,再扭頭看看媽媽的臉色。不少媽媽都拉着臉、緊皺眉頭,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儘快發言,於是孩子不得不勉強舉手。

專家: 家長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把想當然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給孩子更多選擇,讓他(她)做喜歡的事情,真正從內心去激發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該如何爬起來。 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長們應該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治療”。 第一階段: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適用年齡:0~1歲,低幼階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格外的照顧與養育,家長應該積極的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對家人及環境產生美好的信任感覺,為與孩子的溝通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適用年齡:1~3歲,幼兒階段。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不要總是抱着或者幫他邁步等。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髮展完善。孩子稍大後,可以讓他試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階段: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

適用年齡:3~5歲,幼兒園階段。 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並且也在身體力行地幫

助孩子。然而有時候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卻給予過多幫助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鼓勵他獨立去做。

第四階段: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適用年齡:5~6歲,學前階段。 孩子步入課堂後,傳統的教育重視數理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僅僅是學習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孩子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就是他在思考問題的表現,此時,家長應該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也不要怕丟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閲書籍、進行試驗來探討。

標籤: 挫折 父母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den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