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熱愛生命(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熱愛生命(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9《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A案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説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2.體會小説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3.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4.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

教學要點

1.瞭解作家及作品,整體把握小説內容。

2.把握小説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一、導入新課

     (先用多媒體演播美國西部風情及淘金圖片))

生命究竟是什麼?人,可能無法説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説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為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為之驚歎。美國小説家傑克倫敦的小説《熱愛生命》就給我們講述了一段有關生命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

1.給重要的字詞注音。

(詳見本課“資料庫”)

2.解釋重要的詞語。

(詳見本課“資料庫”)

三、簡介作家及作品

1.簡介作家

(見本課“資料庫”)

2.簡介作品

(見本課“資料庫”)

四、速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速讀課文,劃出重要疑難詞語,瞭解小説的大體內容。

(重要疑難詞語見本課“資料庫”)

2.找學生談談本文的大體內容。

明確:《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着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着他的血跡尾隨着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着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為了活着回去、為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合作探究,梳理課文情節

1.學生瀏覽課文,梳理課文情節。

2.找學生梳理課文情節。

開端:“他”在昏迷中艱難前行。

發展:“他”與狼漫長的對峙。

高潮:“他”與狼殊死搏鬥並勝利。

結局:“他”終於獲救並恢復正常。

3.課文展現了哪幾個畫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臨着哪些生死考驗?他為什麼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

提示:課文首先寫到主人公恐懼的心理,因為狼嚎的聲音而恐懼;到傍晚產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許就是解脱。以後的幾天中,他憑着生命的意識前進,在極度虛弱時,他看到了希望──一隻大船,同時也遇到死敵──病狼;於是出現人狼對峙──同樣虛弱的人與狼的對峙。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與狼也開始挑戰生命的極限,進行了一場聞所未聞的生死決鬥。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並頑強地生存下來,是因為他堅韌頑強,不畏艱難險阻。他雖然身體衰弱無比,並且時常處於昏迷之中,卻有着驚人的意志力。在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至死搏鬥中,人的偉大與堅強也最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作品所要弘揚的正是這樣一種硬漢精神。

六、佈置作業

1.課後鑑賞文中重要的語段。

2.課後把握文章的主題。

3.課後鑑賞本文的藝術特色。

板書設計

開端:艱難前行

發展:漫長對峙

高潮:殊死搏鬥

結局:獲救、正常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體會小説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瞭解小説的內容,梳理了小説的情節。這一節課,我們主要來體會一下小説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小説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為什麼沒有賦予主人公具體的名字,而是用“這個人”來指代?如果賦予主人公一個具體的名字是不是效果更好?

明確:(1)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個硬漢的形象,他作為一個淘金者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影響生存的金子則是身外之物,因為他懂得生命的最基本的意義就是活着,失去了生命就代表着一切的終結。他善良,不忍吃同伴的屍骨,他堅強,超越了生命的極限,戰勝了難以想象的惡劣的生存環境,他以人類的智慧和勇氣與“吃”較量,與病狼周旋,在他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原始之力,同時看到了人性最光輝的一面。在他身上,生命的堅韌和強大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他譜寫了一曲熱愛生命的頌歌。

(2)因為“這個人”不僅僅是指一個人,而是象徵着整個人類,他面臨的困境正是人類生存中有可能面臨的困境,作者希望整個人類能夠擁有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體現出人的偉大,生命的不可戰勝,所以作者沒有賦予主人公具體的名字,而是用“這個人”來指代。

(3)如果賦予主人公一個具體的名字,反而使其所具有的象徵意味就大大減弱,其典型性、代表性就大打折扣,表達效果顯然就差了許多。

2.小説中的 “狼”是個怎樣的形象?它象徵着什麼?

明確:小説中的“狼”是一條飢餓不堪、奄奄一息的病狼,但企圖獵取對方的生命,可以説狼是惡劣生存環境的象徵。狼隱喻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當狼成羣,象徵着環境的更加惡劣,人的生命就有可能被對方戰勝,淪為犧牲品。而病狼還象徵着環境雖然惡劣,但並非堅不可摧,主人公以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後搏鬥中取勝,成為真正的“強者”。顯出人類在艱難的環境中憑自己的`意志力、靠自己的潛能生存下去,盡顯生命的偉大。

三、合作探究,品析藝術特色

學生在反覆地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品析小説的藝術特色。

1. 品評具體逼真的細節描寫。

這又是一篇極為逼真的小説,我們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為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例如:①“那裏面有四隻剛孵出的小松雞,出世才一天光景--那些活蹦亂跳的小生命只夠吃一口;他狼吞虎嚥,把它們活活塞到嘴裏,像嚼蛋殼似的吃起來。”②“他的手的力量雖然還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臉已經緊緊地壓住了狼的咽喉,嘴裏已經滿是狼毛。半小時後,這個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體慢慢的流進他的喉嚨。”

上面兩段描寫細節真實具體,寫出了一個人對生命強烈的渴望和強大的求生潛能,寫出了生活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既完成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示了禮讚生命的主題,同時體現出作家自然主義的文學理念。

2.結合課文,品評細膩的心理描寫。

小説對人物的心理進行了細膩地刻畫。例如:①“他盡力想着比爾並沒有拋棄他,想着比爾一定會在藏東西的地方等他。”這一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對生活的信心,對戰勝困難的堅定,對朋友的信賴。②“不錯,比爾拋棄了他;但是他不願意拿走那袋金子,他不願意吮吸比爾的骨頭。”主人公儘管在絕境中,但他還是不願靠吮吸比爾的骨頭,來延長自己的生命,這正反映出他生命的尊貴與高尚。

3.本文在環境描寫方面有何特點?

本文的環境描寫可謂典型。作者通過環境描寫,為人物的活動創設了典型的環境。例如,“谷底一片潮濕,濃厚的苔蘚像海綿一樣,緊貼在水面上。他走一步,水就從他腳底下濺射出來,他每次一提起腳,就會引起一種吧咂吧砸的聲音,因為潮濕的苔蘚總是吸住他的腳,不肯放鬆”一節,寫出了環境的惡劣,從而襯托出主人公堅忍和頑強,更體現出生命的不可戰勝。

四、佈置作業

課後,按照興趣,選擇一個話題展開探索。 

1. 閲讀傑克倫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等,體會這類硬漢形象的獨特個性及其典型意義。 

2.《熱愛生命》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有異曲同工之妙,試比較兩個主人公的形象。    

板書設計 

飢餓

                      惡劣的天氣

“ 這個人”     體力極度虛弱     堅韌頑強、不畏艱險

傷病

野獸威脅

“狼”:隱喻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

B案

教學目標

1.潛心閲讀課文,感受主人公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的悲壯經歷,把握作品的內在意藴及深刻的主題,從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啟迪;。 

2.體會文中人物與細節描寫的細膩傳神。 

3.品味傑克倫敦筆下這一硬漢形象所透露出的濃重的悲劇色彩,及其堅忍、卓絕的求生意志。 

教學重點 

1.把握人與環境抗爭時所折射出來的偉大的精神力量,珍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2.體會人與狼對峙部分精彩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由《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引出《熱愛生命》的故事,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1.學生自主介紹蒐集的有關資料。

2.教師整理補充。

三、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思考並完成下列問題。

1標出生字、詞語,查工具書注音釋義。

2提煉故事主要情節後複述梗概,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課文內容。

(提醒學生注意表示時間的詞句,概括瞭解主人公在短暫而又漫長的時間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強烈的求生慾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潛在能量,然後分小組討論。)

3自讀感觸最深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朗讀令自己心靈震動的句子,並簡要談談為什麼。

(各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合作探究,把握內容

(閲讀課文,學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1.小説中的“他”是誰?作者為什麼沒有給“他”起一個名字?給“他”加上一個具體的名字是否更好?

(“他”是小説的主人公。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為“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後是什麼支撐着他往前走的?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麼作用?

(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為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麼抗爭?

(“他”與其説是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説是在與恐懼抗爭。)

6.人和病狼最後較量的情節是小説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學生齊讀最後兩段,體會“他”的感受,揣摩人與狼搏鬥的動作、過程,並思考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最後為什麼能戰勝狼呢?

(因為主人公熱愛生命,有着的堅強意志,身處困境卻不肯向困難低頭,敢於同自然作鬥爭。)

7.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真理?

(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剽悍與強大。)

五、合作探究,鑑賞特色

1.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色?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好?試對它進行賞析,説説它好在什麼地方。

(教師先作賞析示例,然後由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肯定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2.本文有什麼最突出的特色?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可以説是這篇小説最突出的特色。)

3.這篇小説有什麼象徵意義? 

(小説的象徵意味也非常濃厚,這是西方許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可引導學生仔細加以體會。如小説主人公沒有名字,僅以“這個人”指代,顯然隱含着作者以他作為整個人類象徵的用意所在,而小説中的“狼”更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

六、佈置作業

    課後閲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二者進行鑑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jp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