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文言文複習千萬不可捨本(網友來稿)

文言文複習千萬不可捨本(網友來稿)

高存新 

文言文複習千萬不可捨本(網友來稿)

在目前緊張的複習備考中,不少老師及考生在文言文的複習方面,往往忽略了課本。一些考生認為,高考中的古文測試,選文全部出自課外,沒有必要對課本上的古文花費太大氣力;有些老師在輔導中也只注重了針對考綱的系統的考點複習,而沒有對課本予以充分重視。筆者在輔導高考的實踐中和對高考試卷的解讀中深刻認識到,複習文言文千萬不可舍“本”。 

學習文言文培養語感最為重要。只有多讀,在長期的日積月累中,才能逐漸體悟進而掌握古文的語言特點。隨着對文言文語言感受力的逐漸增強,那麼你的古文語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而教材中的文言文,歷經專家學者對古典文學的精心篩選後,集中安排在中學課本中,可謂是最為經典,最為集中,最為規範。如果把這些文章學深讀透,應該説基本 奠定了一個人的文言基礎。在考前,如對課本中的所有古文篇目再熟讀鞏固,甚而成誦,再把文後註釋温習幾遍,加深記憶,肯定對高考會大有裨益! 

其次,高考的命題原則應該説還是以課本上的知識點為基礎和標準,命題者絕不會脱離課本的隨意從課外選取文章來擬題考核。説到底,高考測試就是課本知識向課外的遷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課外問題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説,題目在課外,而答案在課內。古文的考核內容無外乎實詞、虛詞、句式、翻譯、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課本上出現的實詞、虛詞、句式等很好的掌握了,那麼對於高考中的這些知識點的考核也就不難解決了,對於高考中課外古文的翻譯和理解也就容易了。 

再次,高考中的文言文測試題並非全是課外內容。它和課本可以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些題目和課本聯繫得還相當緊密。不少的考題採自課本原句。如2002年的高考,選文雖然是課外的《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但12題的考查虛詞題目,就是以課本上的原句與之搭配來設計組題: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                   B、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 

C、既出塞,出車道                                                       D、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可以看出,本題每一選項中的文句,都是由選文中的句子和課本中句子的結合。只要熟悉了蘇軾的《石鐘山記》,掌握了“今以鐘磬置水中”的“以”字作“把”講,再用此句中的“把”義衡量“今如此以百騎走”中的“以”義,就會發覺顯然講不通。答案基本可定。其餘三項再如此聯繫考查,就會發現它們加點詞的意義都是一致的。這樣加以驗證,答案就更加確定無疑。再者,即使題目出自課外,但你如果熟悉了課本有關文句,稍加聯繫比較,問題即迎刃而解。如2001年高考題,考核的文段選自《史記》中的《田單列傳》。此題對實詞的考查是這樣設計的: 

對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齊人未附            附:歸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視                                D、齊人追亡逐北       北:指敗逃者 

這四句雖屬課外,但加點的實詞全部出自課本所學。A項的“拔”可聯繫《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其後,秦伐趙,拔石城。”句,這句的“拔”是“攻下”義,而此處的語言環境很顯然是指“被攻下”。B項中的“附”,可聯繫《赤壁之戰》中“荊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勢耳。”以及《論積貯書》中“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句;D項中的`“北”可聯繫《過秦論》中“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句。把這些所學的詞義放到有關的句子中,結合原文的具體語言環境,經考核,意義完全吻合。再看C項的“乘”字,聯繫所學的《涉江》中“乘鄂渚以反顧兮”句,掌握了這裏的“乘”為“登”義,而題中解釋是“巡視”義,顯然不相吻合。再從語言環境分析,“老弱女子”怎麼能擔當巡視之職呢?也難合情理。因此,本題釋義不正確的選項是C項無疑了。 

由此可見,解答課外問題是離不開課內知識的。忽視課本的複習顯然是不明智的。如果把課本的古文掌握得非常熟練了,再通過各個考點的複習,把課本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把感性的知識規律化,那高考中的文言文閲讀,你一定會穩操勝券了。 

                               2003.3.1 

聯繫地址: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 

郵政編:221200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d7d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