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寄黃幾復 教案教學設計

寄黃幾復 教案教學設計

 

寄黃幾復 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寄黃幾復 授課人:華天 時間:

標 知識

目標 ①瞭解宋詩的特點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②瞭解黃庭堅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能力

目標 ①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情感

目標 體會古人對朋友之情的珍惜。

教學重點 抓住意象,感受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在感悟意境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學方法 鑑賞、討論、背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詩歌

教 學 設 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入 宋代詩歌承唐詩而來,繼續在文學史上引領着詩歌創作的發展,並對後世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更是以其生花妙筆,開創了江西詩派,後人稱他的詩歌有“脱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詩人,領略一下他的“點鐵成金”手段。 

可以請同學背誦一下學過的唐宋詩詞。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課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讀 一、介紹作家作品。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出於蘇軾門下,與張耒、秦觀、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詩。詩論標榜杜甫,但是強調讀書查據,以故為新,“無一字無來處”和“脱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他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他又能詞,兼擅行、草書。

二、朗讀課文

進行朗讀指導:

提示:近體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調或詞組。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三、解讀詩歌

1、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濃情厚意的詩文,作者從友人和自己所處的兩地間距入手,通過回顧二人的交往,敍述當下的處境,展現友人的品質,表達作者對他的.關切和懷念。

2、分析詩句

首聯:“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勢突兀,用“海”指居處,見海天茫茫,突顯二人相隔遙遠。

此外“我居北海”、“君南海”均有出處,屬“字字有來處”。《左傳.僖公四年》∶楚成王問齊桓公∶“君處北海,寡人居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説出一些名人名句,並作簡單介紹。

學生齊讀(發揮想象,把抽象詩句化成形象畫面)。

可以從友情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回憶一些關於友情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複習初中曾經學過的一些詩句,在背誦的過程中自主鑑別詩人創作風格的異同。

由詩入畫,以便使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詩歌的主旨。

通過背誦,激活課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讀 “寄雁傳書謝不能”∶承接上句,相隔自然通魚雁,但詩卻出人意表,鴻雁竟拒絕傳書!

“寄雁傳書”是常用典,見《漢書.蘇武傳》。“謝不能”出自《漢書.項籍傳》∶“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立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 

王勃在《秋日登府滕王閣餞別序》中雲,“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李白長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天末懷李白》詩裏説,“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強調音書難達,説“鴻雁幾時到”就行了。黃庭堅在這裏卻用了與眾不同的説法:“寄雁傳書--謝不能。”我託雁兒為我捎信,雁兒卻謝絕了。詩人在此大膽地運用了“點鐵成金”的手法,變陳熟的典故而立生新意。此句又將鴻雁擬人,感情湧現。

這兩句以遙遠的距離,音信難通為感情的觸動點,表達出深深的情意和關懷。詩人用“景句”寫“意句”的技法,把自己孤苦冷落的心境,友人閃亮的品質折射出來,既體現出關切與懷念,又加深文章的思想內涵,從而達到人文關懷的目的。

頷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這兩句是本詩的點睛之筆,要重點講解。

“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雲:“江湖多風

波,舟楫恐失墜。” 

“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

同學思考:上下句之間有什麼關係?

(寫景為抒情作鋪墊)

學生思考:

這兩句作者都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能讓我們想到什麼?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讀 李商隱《夜雨寄北》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

“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着選了“燈”字。“燈”,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象:

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

詩人用“桃李”、“春風”兩詞,把昔日與朋友相會的陽春美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一杯酒”把歡樂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兩人離別後各自在“江湖”中流轉和飄泊,每逢“夜雨”之時,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此情此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可見朋友之間的思念之殷。這一“樂”一“哀”的表達,形成對照,產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兩句全部是用名詞的連綴,且是平常的事物,是陳言,但配搭得宜,創出清新雋永的意境。上句寫以前相聚情景,下句寫十年來分別心情。

對照∶上句喜,下句悲;上句回憶,下句眼前;上句是二人剛得功名,春風得意;下句失意流離。

“意”“象”結合:

“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一種內在的深沉的聯繫,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和再創造的可能。

試以此為場景,讓學生髮揮想象,描述當時的情景。

讓學生聯繫所學過的知識,找出類似的句子。陸游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温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複習從前學過的內容。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讀 關連時空,寫人生之苦樂,詩歌運用數字,能夠將不同時空的情事勾連,從時空的縱橫跨度展現人生的悲歡苦樂,容納豐富的生活與時代內涵。

“一杯酒”雖是平常字眼,卻關連當日友朋京城相聚的輕鬆快意,與“桃李春風”組合,寫盡了陽春煙霞之景,少年得意之態;“十年燈”寫兩人分離之久,漂泊之苦,再現險惡江湖、夜雨孤燈、深宵不寐的情景,表達出相互間阻絕不斷的濃濃思念與牽掛。 類似: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萬里”寫空間之闊遠,突出漂泊天涯、離家日遠的孤寂,“百年”狀人生之短暫,強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時空交錯,寫盡了杜甫艱難潦倒、晚景淒涼的苦難人生。

頸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對照∶上句説其清廉,心思用在治病和讀書上,無暇理家居;下句説其善治病。古代以治病喻治國,《國語.晉書》∶「上醫醫國,其次救人。」即説黃幾復已有政績,為何仍不受重用?「持家」句為為拗句,首二字平聲,後五字仄聲,「治病」句是順中帶拗。兀傲的句法與奇峭的音響,正表現出黃幾復廉潔幹練,剛正不阿的性格。

用典:“四壁立”、“三折肱”讚美友人的思想品質。《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有久病成醫之意。此詩中喻朋友不從官場世故(狹隘的經驗教訓)中去求升官發財的訣

學生思考:以數字入詩,收到這樣的藝術效果,我們還學過那些呢?

學生思考:學過的詩詞中哪些曾運用典故?

複習從前學過的內容,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讀 竅,不因貧困而苟合世俗,達到了儒家倫理思想所追求的安貧樂道的境界。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尾聯:“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得”迴應首句的“我居北海君南海”。此句思想出自杜甫《不見》∶“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寫出他垂老之時,惟有讀書排遣心中的孤寂。

襯托手法的運用:

最後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則想像友人的生活環境,用“猿猴的哀啼聲”反襯環境的寂寥,用“瘴氣的瀰漫”反襯環境的惡劣,給整個圖景帶來淒涼的氛圍,不平之鳴,憐才之意,也都藴含其中了。同時也包含了作者的無奈,難以再和友人相聚,與前文相呼應。

四、拓展延伸: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學生自讀,背誦這首詩,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賞析。

鞏固基礎,

學以致用。

黃庭堅是宋代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他的詩具有生、新、瘦、硬的藝術風格,善於運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詞語經過轉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使詩歌的含義更加豐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詩表現出深厚的學養,具有濃郁的書卷氣。這首詩就集中體現了這種藝術特點。

作業佈置 背誦這首詩歌,蒐集黃庭堅的其他作品,仔細研讀,領會其詩歌創作的特點。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標籤: 黃幾復 教學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pxpd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