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1

《橋》這篇課文聲情並茂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是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一、我在備課時特意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快速讀文,瞭解內容。

(課文為什麼用橋做題目?課文主要任務是誰?)

2、再讀課文,探究人物。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詞來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老漢説的話,從而體會老漢不徇私情、捨生忘死、臨危不懼,堅定果斷。如:引導學生體會老漢從剛開始惡狠狠的“揪”到最後危難關頭又“吼”又“推”,急於求生的小夥子到最後危難關頭又“推”老漢先走,學生髮現矛盾與疑惑。

3、研讀課文,學習寫法。

我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二、遺憾之處

1、在課文最後讓學生用上“橋”來讚美老漢,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學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將這個問題分解一下,先讓學生髮自內心的讚美老漢,然後再讓學生用上“橋”,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2、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關注面不夠廣,要想方設法將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除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還要讓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更活躍些,這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2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三篇課文。上完這節課,我對自己這節課有這樣一些想法,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建議和幫助。

一、以生為本組織教學,抓住課文重點,以“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從孩子們那躍躍欲試的神情,我覺得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機已成熟。在交流“老漢是怎樣一個人?”時,由於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學生可能從多方面去回答。果然,學生一開始就直接到15自然段,也就是老漢揪出兒子的場面,我馬上調整思路,為更深刻地體會老漢的行為,我緊緊抓住了洪水的變化:老漢揪出小夥子時,洪水已肆虐到什麼程度?當洪水沒胸深時,老漢又是怎樣做的?從老漢的一“揪”一“推”中,讓這個人物更豐滿起來,感受老漢平凡中的不平凡。文中還有幾處也對老漢進行了描寫,在學生交流體會老漢是怎樣一個人時,根據學情相機引導學生感受洪水的肆虐、橋的危機、人們的慌亂,從而更能體會到老漢人格的偉大,老漢做法的可貴。在引導學生了解老漢這個人物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如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結尾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感受文章設置懸念的表達方法等。

二、注重朗讀訓練,以讀為本。在課文的學習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注重了讀的層次,使讀書紮實有效。比如學習文中描寫洪水的部分,就有四讀:一讀,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二讀,在學生彙報並初步體會後,自由練讀句子,試着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三讀,展示讀,老師及時進行評價。四讀,師引讀句子,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三、以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聽”,注重培養學生聽的習慣,我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並及時做出恰當的評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訓練學生聽能力;“説”,在學生讀文或回答問題時,遇錯及時糾正,鼓勵學生説話不緊張,把話説完整,注意説話的條理性;“讀”在課文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讀的形式多樣;“寫”,本來設計中有練寫短句的訓練,考慮到時間關係改為練説短句。

我感覺這節課中學生對老漢精神的偉大有較深的感受,同時落實了聽、説、讀、寫的訓練。但我對文中短句的處理過簡,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對教材的把握欠靈活,還有很多不足,請批評指正。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3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閲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覆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為什麼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着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説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着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導學生聯繫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羣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反覆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閲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髮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説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説,讀説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於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4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裏的老党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並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後,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回想自己剛拿到課文時和組內老師一起研究,覺得文章中的這個老支書真是一位高風亮節捨己為人的好支書。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後來同組的徐老師先在一班講了這課,她在講課中讓學生先找描寫洪水大的句子然後再理解老漢的言行,朗讀課文。聽課後我想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為割裂開。於是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後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一個大問題。然後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着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麼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另外我還要找到課文中可以朗讀表達感情的朗讀點。既要讀還要讀出新意讀出效果,我設計了師生對讀對話(7—13段)、換詞讀(把小夥子一詞換成兒子14—23段)。做完這些後我多少做到心中有些底了。

可是自己在備課中也存在着很多疑問。對於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歎的效果怎麼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以及關於洪水的小錄像片什麼時候用最好都還沒有想的很明白。課上,對於“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另外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經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這樣黨員的形象就鮮明的樹立起來了。總之,備好課是講好課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備課的根本。自己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妥之處,希望與老師們共同探討。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5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老支書在山洪暴發時,為了挽救村民們的生命,結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讚美了老支書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老漢的人物形象,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藴含的深意。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雨水和洪水的句子體會情勢危急,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後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引導學生感受老漢高大的形象和無私的品質,通分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境中去。然後找出村民們是怎麼做的,最後老漢是怎麼做的。這樣層層深入,一點一點解讀文本。作業部分,我安排了一個練筆,為老漢寫一篇碑文,這樣既鍛鍊了學生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老漢的敬佩之情。

課後反思了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對課文朗讀方面指導得不夠到位,沒能把學生引入到那種感人的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沒能得到很好的調動;二是給學生自主思考,討論的時間較短,學生回答問題時很迷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課課有長進。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6

《橋》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語言簡練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應該説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所以題目“橋”有着深刻的含義。也是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橋》是本組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它不同於《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人》是通過典型事例來體會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橋》則是通過人物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來體會思想感情的,領悟表達方法的。

在教學時,我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為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説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説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感受出發,讀説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k2p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