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1

《橋》是一篇表達手法很特別的課文。尤其是老支書與小夥子的關係到課文結尾處才用兩個自然段點明: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他兒子。”

這種新穎別緻的構思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我問學生:“小夥子一出場就點明他是老支書的兒子和課文這種結尾揭示懸念的表達方式,哪一種更能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為什麼?”學生只知道最後這兩句話打動人心,更能體現老支書的高風亮節,注意力沒有放在表達方式上。我解釋了一番學生似乎仍似懂非懂,我只好藉助於生活的類似感覺來幫助學生體會:“比如説,我們從教室出去,走過長長的走廊下樓去。你事先知道就在五樓的樓梯口有個人在你經過時會跳出來嚇你,你會不會很害怕?不會。如果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你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人,突然從角落裏竄出一個黑影朝你一‘嘿’!你會是什麼感覺?當然是嚇得魂飛魄散了!這種情緒上的衝擊力就相當於包袱在最後時刻被抖開時給人的震撼!”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明白過來了。但是,這是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方法呢?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2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研讀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結合洪水的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村民們在洪水來臨時的驚慌表現,讓學生讀讀、想想、議議、説説,逐步深刻地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如學習環境描寫時,引導學生髮現短句、比喻、誇張、擬人的好處;老漢與兒子的關係,感受設置懸念;在課文的主要內容學完了之後,進行歸納總結表達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運用修辭;在深化主題,理解作者為什麼以橋為題目後,歸納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要“以讀促寫”,因此,在最後,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去搜集感動人的事蹟,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寫一個故事,這也與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聯繫起來了。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讀的較少,而我自己講的較多。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課堂記律較亂,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先維持課堂紀律,因為只有紀律好了學生才能聽得進去,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先把課堂紀律維持好之後再講課。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3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裏的老党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並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後,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回想自己剛拿到課文時和語文教研組老師一起研究,覺得文章中的這個老支書真是一位高風亮節,捨己為人的好支書。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後來同組的魏延芳老師先在五⑴班講了這課,他在講課中讓學生先找描寫洪水大的句子,然後再理解老漢的言行,朗讀課文。聽課後,我想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為割裂開。於是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後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一個大問題。然後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着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麼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

可是自己在備課中也存在着很多疑問。對於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歎的效果怎麼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以及關於洪水的小錄像片什麼時候用最好都還沒有想的很明白。課上,對於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4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閲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覆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為什麼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着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説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着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導學生聯繫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羣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反覆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閲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髮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説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説,讀説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於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5

培根曾説:在所有的知識當中,關於方法的知識最重要。課標也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滲透,是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實踐當中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巧妙利用“金鑰匙”,抓住訓練的重點交給學生方法,培養能力。

看課題猜內容是三單元語文天地裏的金鑰匙的內容,是學習方法的提示,讀一篇文章的技能訓練。看課題猜內容其實就是讓學生明白課題很重要,課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課題上隱藏着很多的信息,通過讓學生看課題猜內容一來讓學生掌握看一篇文章應先從題眼入手,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二來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整個文章所選取的內容都是為表達自己的中心而服務的,怎樣謀篇佈局,怎樣選材等等。因此我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並嫻熟掌握這種方法。

二、抓重點詞句,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

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就是通過學文來理解“飛”和“奪”的含義。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備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分析,想採用先整體感知飛的內容,再提煉飛的含義,可能這時候學生的理解不太到位,於是我再引導學生通過勾畫表現“飛”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和感悟這些句子的含義,從而明白紅軍戰士在遇到很大困難的情況下依然用驚人的毅力克服,目的就是為了搶在敵人的前面,也就是急行軍。在敵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前,紅軍戰士做到,並及時到達瀘定橋。引導學生讀議這些句子後在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飛”就比較容易了。通過一系列的訓練,逐漸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句子才是重點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教材在第1單元,第3單元和第5單元做了詳細的指導,因而通過具體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這種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感情朗讀要講法,並在實踐中得法。

這個班的孩子在朗讀上有很大的不足,就是老是唱着讀,沒有感情,平平的朗讀猶如死水一潭泛不起一絲漣漪。究其原因,除了平時的習慣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理解不夠,感情不夠投入,學習課文沒有激情和興趣。“文章不是無情物”每一篇文章都藴載着豐富的情感,每一篇課文的語言都是孩子們學習和積累的材料,都是作者情感表達的在載體。特別是紅軍攻佔瀘定橋的場景很感人,很有氣勢,很容易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於是我在課堂中用語言充分渲染氣氛,將孩子帶入到那激奮人心的戰火中,我激情飽滿的範讀,將學生的感情之火點燃,學生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內容,走入了情境,於是真的是讀出情,讀出意,讀出精彩,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我們的教學是為了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學法的指導,不斷地訓練學生,讓學生掌握閲讀的各種方法,就能形成各種語文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9mz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