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捉迷藏》中班教案

《捉迷藏》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捉迷藏》中班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捉迷藏》中班教案

《捉迷藏》中班教案1

設計思想:

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於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説,遊戲永遠是他們最鍾愛的活動。捉迷藏這一遊戲是幼兒經常會經歷的活動,對他們來説對於這一遊戲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捉迷藏》這首散文詩恰恰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太陽與一羣活潑可愛的顏色在捉迷藏這一活動,散文語言生動有趣機具兒童化,動感強烈易於表現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散文。本活動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以遊戲為主線貫竄整個教學活動,教師創設一個優美的環境,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學習語言,在學習語言中體驗快樂,在快樂的體驗中增長知識,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能力。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體驗散文所表現出來的愉快情緒。

2、理解詞:靜悄悄,學習句式:有的……有的。

3、初步懂得黑夜與白晝交替的簡單道理。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及立體移動教具

2、紅、黃、藍、白、綠掛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3、雲、樹葉、菊花、天空、玫瑰花、小草立體教具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環境:這裏有什麼?

2、幼兒與老師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

提問:你剛才躲在什麼地方?

3、欣賞散文第一遍後提問並演示教具:

(1)誰和你在捉迷藏?

(2)有哪些顏色和太陽在捉迷藏?

4、欣賞散文第二遍後提問:

(1)誰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了?

(2)黑夜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是什麼時候?

(3)顏色們都躲到哪裏去了?是怎麼躲的?(理解詞:靜悄悄)

(4)為什麼綠色要有的躲在樹葉裏有的躲在小草裏?(學習句式:有的……有的……)

(5)後來誰把手帕解開了?

(6)為什麼太陽睜開眼睛一下子就把顏色們全都找出來了?

教師小結幼兒回答內容

5、欣賞散文第三遍

提問:顏色們還可以躲到哪裏去?

幼兒互相交流

6、遊戲:捉迷藏(播放配樂散文)

請幼兒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掛飾戴上在散文音樂的伴奏下與老師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兩遍(第二遍幼兒互換顏色)

活動反思:

《捉迷藏》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擬人、誇張手法,將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以輕鬆、明快的筆調描述了太陽被黑夜矇住眼睛來找,各種顏色寶寶來躲的捉迷藏的全過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又不發奇特的想象,能將孩子帶入一個無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發孩子欣賞和學習的熱情,很適合中班孩子欣賞、學習。

《捉迷藏》中班教案2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這個世界存在着一些奇異的物種,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發現,而對於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覺得神奇,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讓孩子主動地無窮的想像力,從而感知這個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齡較小,他們想了解認識的奇異動物很多,一些物種不是我們隨處可見,通過故事《誰丟了尾巴》,讓幼兒瞭解並知道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特殊的保護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間,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吧。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用保護色、斷尾、噴“墨汁”等保護自己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瞭解周圍事物的動態。

活動準備

1、掛圖二幅,圖一:蝴蝶、蟋蟀、瓢蟲、蜻蜓、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變色龍、樹蛙、斑馬等;圖二: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

2、幼兒、家長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碟片、圖書等資料。

3、沒尾巴的動物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活動,講述故事《誰丟了尾巴》

(1)根據故事情節提問: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誰丟了尾巴?(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去交流,發現) (2)根據上述內容讓幼兒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有了大致瞭解。

2、出示掛圖1(枯葉蝶、蟋蟀、瓢蟲、竹節蟲等)講解它們為什麼不容易被敵人吃掉,引導幼兒説出它們自己有特殊的“保護色”。讓幼兒瞭解這些小動物正是利用隨着周圍顏色變化面變化,從而把自己隱藏起來,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出示掛圖2(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讓幼兒先自己説一説這些動物有哪些自我保護的本領。例如:壁虎斷尾保護自己,蚯蚓斷掉身體、海星的再生等這些動物的再生本領,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讓孩子自主表述烏龜、烏賊魚這些動物的自我保護方式。

3、出示家長幼兒圖書、碟片等資料,讓幼兒觀察。

放碟片,自我保護的動物,讓幼兒觀賞更多的動物自我保護的方式。

4、連線塗色遊戲<找尾巴>,每人一張沒尾巴的動物圖片,每人一盒彩筆。

5、分組欣賞,共同。

延伸活動

1、到院子裏探索祕密,找一找,院子裏哪些昆蟲動物有自己的自衞能力。

2、到圖書區讓幼兒觀看關於動物的圖書。

活動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祕的,對孩子們來説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們去探索,去發現,本節課通過讓幼兒瞭解動物通過保護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領來保護自己,幼兒非常感興趣,幼兒通過觀察、表述、連線遊戲、觀看圖書等方式,使幼兒更直觀、生動地認識了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生存方式,從而培養了幼兒熱愛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捉迷藏》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生活環境,尋找身邊各種各樣的線。

2.認識、瞭解生活環境中各種線的特性,能用描述性的語言説明各種線的作用和特性。

3.外出活動中,能注意安全,遵守紀律。

活動重點:

認真觀察生活環境,尋找身邊各種各樣的線。

活動難點:

認識、瞭解生活環境中各種線的特性,能用描述性的語言説明各種線的作用和特性。

活動準備:

1.照相機,電視機、電腦。

2.事先在校園附近觀察一下哪些地方有線。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激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線條的興趣。

師:請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裏有線?都有什麼線?(斑馬線、電線、商店裏的包裝線等)

二、安全教育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走出去,找一找我們身邊的線,看看哪裏有線,是什麼線?用來幹什麼的?

師:你們説我們外出活動,要注意什麼?

師:要注意安全,要聽老師的話,小眼睛看好前面,緊跟前面的小朋友。

三、帶領幼兒參觀社區商業街,按商店特性請幼兒觀察各種線的使用方式。例如:

——文具禮品店:包裝禮物、搖動懸掛飾品。

——手工藝品店:編織毛衣。

——服裝店:縫衣服。

——運動用品店:跳繩等。

1.教師帶領幼兒到校園附近找一找,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線?都是什麼線?用來幹什麼的?

2.教師適當的向幼兒講解,告訴他們這些線條的作用,同時教師用相機把看見的線拍下來。

四、回幼兒園,大家一起分享途中的趣事,並就各自觀察到的線進行交流。

師:你都找到了哪些線呢?你是在哪裏發現的?它是用來幹什麼的?(教師引導幼兒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剛剛發現的線。(教師播放社區活動中所拍到的線的照片)

師:看看這是什麼線?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五、總結

師: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藏着線,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線,請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再去找一找還有什麼地方有線,它是用來幹什麼的?

活動延伸:

將生活中發現的線,以照片的形式張貼到牆上。

《捉迷藏》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不規則的線條畫裏找出小魚形象,並添畫魚的眼睛、嘴巴、魚鰭、尾巴及花紋等。

2、引導幼兒大膽、熟練地運用點、線及簡單的圖案進行黑白畫裝飾。

3、體驗創造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紙、大黑、細黑。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支帶有紙偶的大黑,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大黑哥哥,我呀最喜歡在紙上跳舞,上次,我給你們表演了扭扭舞。今天我又會跳什麼舞呢?今天,我給你們跳個圈圈舞,你們看仔細啦!

二、教師示範跳圈圈舞。

跳跳跳,跳到上面轉個圈,扭扭扭,扭到旁邊轉個圈,跳跳跳,跳到下面轉個圈,扭扭扭,扭到中間轉個圈,跳跳跳,跳到旁邊轉個圈。

我的圈圈舞跳完了,你們想不想跟我學一學呢?好,伸出手指,我們一起來跳個圈圈舞。不過,這次,我想換個方向跳舞。

三、幼兒書空練習跳圈圈舞。

跳跳跳,跳到中間轉個圈,扭扭扭,扭到旁邊轉個圈,跳跳跳,跳到下面轉個圈,扭扭扭,扭到中間轉個圈,跳跳跳,跳到旁邊轉個圈。

四、小魚捉迷藏。

1、找小魚。

(1)我再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在我跳的圈圈舞裏藏着很多小魚呢!你們有沒有看出來?

(2)請個別幼兒找小魚,並説出理由。

(3)師:小魚還缺什麼呢?幼兒回答,教師示範(我請大黑哥哥幫忙畫上)

(4)個別幼兒示範畫小魚眼睛、魚鰭、尾巴

2、添畫背景。

師:這些小魚會幹什麼呢?

幼:吐泡泡、捉蟲子、和水草做遊戲、捉迷藏、在石頭上休息、躲在大石頭後面……(幼兒回答,老師添畫背景)

3、裝飾小魚。

師:怎樣讓這些小魚變得更漂亮呢?畫哪些漂亮的花紋呢?我們請誰來幫忙畫花紋呢?

4、完整了解整個作畫過程。

師:這裏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就是告訴我們小魚捉迷藏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大黑哥哥跳個舞,跳跳跳,跳到這裏轉個圈,扭扭扭,扭到那裏轉個圈。小魚寶寶真有趣,躲在圈裏捉迷藏,小朋友們趕快找,誰的小魚最漂亮,細黑妹妹來幫忙。(師一邊朗誦兒歌,一邊手指範例,讓幼兒完整地瞭解整個作畫過程)

五、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老師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啟發能力強的幼兒注意用各種線條、點子、圖案裝飾。(錄音機裏重複播放兒歌:小魚捉迷藏)

六、展示、交流作品。

1、大家相互講講:大黑哥哥怎樣跳圈圈舞、你是怎樣找小魚、細黑妹妹怎樣打扮小魚。

2、師小結,引導幼兒從線條、構圖、裝飾等方面講評作品。

七、遊戲:小魚遊。

師:這麼多漂亮的小魚在快樂的`遊戲,你們想不想也和小魚一起來遊戲呢!

《捉迷藏》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雪花有6個花瓣,每個雪花都是不一樣的,學習正確繪畫雪花。

2、能大膽想象,畫出不一樣的雪花。

3、能快樂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繪畫紙、白蠟筆。

2、紙雪花若干、範畫兩張(花瓣圖形範畫和白蠟筆範畫)。

3、黑板、藍色顏料、勾線筆、刷子、報紙、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雪花(貼在黑板上),引出範畫,激發幼兒動手製作的願望。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看看它是誰?"(引導幼兒觀察紙雪花)

"小雪花可漂亮了,你們想看清楚它們嗎?讓我們用放大鏡一起來照照吧。(出示大紙雪花)

提問:

1、雪花有幾個花瓣?數一數(6個)

2、每個花瓣長得一樣嗎?(一樣)

3、(請幼兒觀察小紙雪花)每個雪花都一樣嗎?(不一樣)

二、師邊講解邊示範繪畫過程。

1、師:"你們看小雪花飛到紙上玩了!"

(師畫X,提問像什麼,畫橫線"開火車")

2、師操作示範:"我喜歡羽毛花瓣,6個花瓣都是一樣的。"

3、師:"小朋友想和雪花做遊戲嗎?林老師這裏有很多花瓣(出示花瓣圖形範畫),任選一種。"

4、師:"雪花飛到紙上和我們做遊戲,所以要畫小點,每個雪花長得不一樣。"

5、幼兒操作。

三、幼兒作品展出,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交流、研討。

1、和幼兒一起將作品貼在黑板上,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教師小結,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師幼刷畫,師邊刷邊説注意事項:將紙平鋪在操作板上,用手壓平,輕輕用刷子蘸藍色顏料刷畫。幼兒一起操作,刷好後放在一旁晾乾。

《捉迷藏》中班教案6

活動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對各種昆蟲比較感興趣了,可是見到的也只是在菜園地裏最常見的那幾種,許多別的孩子們都沒見過,通過展示相似於各種植物的昆蟲,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在以後生活中的探索發現和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副(畫面有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螳螂、枯葉蝶、木枝蟲等昆蟲)。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四頁。

3、幼兒、家長收集關於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活動流程:

1、尋找昆蟲。

(1)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一找發現了哪些昆蟲。

(2)引導幼兒尋找不容易發現的昆蟲,如: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2、請幼兒討論:為什麼有些昆蟲不容易被發現?

3、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本領。

(1)請幼兒欣賞科學小知識《捉迷藏的昆蟲》。

(2)提問:小鳥為什麼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3)閲讀幼兒第三冊第四頁,仔細觀察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4、遊戲《捉迷藏》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幼兒相處好辦法不容易讓別人發現自己。提醒幼兒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將相關圖片、圖書等資料投放在發現區,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捉迷藏》中班教案7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喜歡邊玩邊哼小調時;當孩子們不斷重複敲擊側耳傾聽敲擊時;當孩子們一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我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中班上學期的操作體驗材料中為孩子們配備了小樂器,色彩鮮豔、造型有趣的鈴鼓和小沙錘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玩弄着這個新鮮的玩意,在敲敲打打中體驗着快樂。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設計了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聽"、"辨"、"玩"、"奏"等有趣環節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也為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打擊樂器的音色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興趣,為打擊樂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小樂器進行遊戲和演奏活動。

2.通過感知對比,嘗試聽辨四種樂器的聲音,並在遊戲和演奏活動中正確運用。

3.能看懂圖譜,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認識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能説出它們的名稱。

(2)熟悉樂曲《郊遊》。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若干。

(2)音樂播放器、帷幕、四種樂器圖樣標記。

(3)地面用彩色粘貼布置成田字格狀,分別貼上標記。

(4)樂曲《玩具兵進行曲》,樂曲《郊遊》演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引入

1.以與藏在簾子後面的小樂曲做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聽辨的興趣。

2.教師分別敲擊樂器,幼兒進行聽辨,並説出樂器的名稱。

二、聽辨樂器聲音,與小樂器做遊戲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與小樂器交朋友。

2.教師在幕後敲擊某種樂器,請幼兒辨別,判斷後站在貼有它標記的家中。

3.聽辨過程中讓幼兒自由交換手中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形式。

★先後敲擊某一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兩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三種樂器(根據幼兒接受情況而定)。

三、在音樂背景下,聽辨樂器並隨着音樂旋律敲擊樂器

1.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教師先後敲擊不同樂器,幼兒聽到那種樂器的聲音就演奏相同的樂器。

2.不停變換敲擊樂器的種類,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不同的樂器。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聲音相似的樂器。

★在音樂背景下,輪換敲擊和同時敲擊樂器。

四、看圖譜,合奏樂器

1.看圖譜,請幼兒根據圖譜上的標記為樂曲《郊遊》配伴奏。

2.進行打擊樂表演。

3.在演奏打擊樂《郊遊》中,引導幼兒理解和聽指揮進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動延伸:

1.繼續接觸有關符號、節奏、音符的遊戲活動。

2.投放多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聽辨出鈴鼓、碰鈴、沙錘、響板四種樂器的聲音。活動的難點是,能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目標定位是,聽辨能力是音樂中比較關鍵的能力,也是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各種遊戲,聽辨、區別樂器聲音,並嘗試在演奏活動中運用。在活動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四種樂器,涵蓋了高中低三個聲部,使得音色有所區別。

整個活動都圍繞和小樂器捉迷藏的遊戲情景,使活動充滿神祕感和情趣,活動中設計了田字格,使幼兒在有趣的佔格遊戲和器樂合奏中完成目標,實現寓教於樂,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一:聽樂器聲音,猜樂器名稱(説出樂器的聲音特性,説説聲音像什麼?激發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提升對樂器音色的感知。環節二:與小樂器交朋友,選擇樂器玩聽聲音找家遊戲。(幼兒每人選擇一種樂器,聽到幕後的聲音就站到相對應樂器的家中(佔格)。這裏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從一種樂器單獨敲擊--兩種樂器同時敲擊--同時敲擊四種樂器。幼兒在過程中不斷與同伴交換樂器,體驗各種樂器聲音性質的不同。環節三:在音樂背景下,迅速聽辨樂器並有節奏的隨着音樂敲擊。(在第二個環節上難度有所提升,不光要聽辨樂器音色,更要聽樂器旋律和節奏。)環節四:看圖譜,合奏樂器。(提升經驗,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整個活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開展,孩子們在"聽"、"辨"、"玩"、"練"等有趣環節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

《捉迷藏》中班教案8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在表達時常常把一些方位詞混淆,而且在交流、表現這些方面還不夠大膽、大方,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紙箱、桌子、雨傘等)和幼兒共同創設多樣的語言情境,讓孩子在提供的情境中積極互動,學習正確使用上、下、前、後、裏等方位詞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經驗,成為主動探求並積極參與語言加工的創造者。

教案目的:

1、能在中正確掌握空間方位詞:上、下、前、後、裏。

2、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樂於和同伴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

教案准備:

1、森林場景、小動物玩具若干

2、課前與幼兒一起自制小貓胸飾若干

3、學習歌曲“找小貓”

教案過程:

一、以到森林遊玩,音樂進場。

二、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尋找小動物:“找找小動物們在哪裏?”

1、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2、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大膽講述。

(二)尋找貓寶寶胸飾

“那我們先去找找我們自己做的貓寶寶胸飾藏在哪裏了,每個寶寶找一個胸飾,找到的寶寶自己將胸飾戴好,然後坐在草地上告訴同伴你是在什麼地方找到貓寶寶胸飾的。”

1、請幼兒自由尋找並且鼓勵幼兒和夥伴交流。

2、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在哪找到貓寶寶胸飾的?

三、“捉迷藏”:

1、交代規則:

“寶寶們聽到音樂響起來了就在森林裏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躲起來,等音樂停下來時,寶寶們就要躲好了。媽媽來找你們時被媽媽找到的寶寶要告訴媽媽你躲在什麼地方?會完整告訴媽媽躲在哪裏的寶寶,媽媽獎勵他一個大蘋果。沒有被媽媽找到的寶寶要繼續躲好不要發出聲音。

2、師幼共同

提問:剛才寶寶們躲在哪裏?(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並能用正確的方位詞大膽地表述)

四、結束部分

“寶寶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現在天黑了,我們坐車回家吧!”

《捉迷藏》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會認讀數字1和2,能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

2、初步學會數的形成,知道一個數添上"1"能形成另一個數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概括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和2各一張。

2、《數學》上P.1。

活動過程:

一、認識數字1、2的實際意義——教師根據畫面自編《捉迷藏》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説一説,大樹後面藏着幾頭獅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分別出示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使幼兒知道數字1可以表示一頭獅子。

——想一想,樹上有1只松鼠,怎樣才能變成2只松鼠?引導幼兒説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來就是2只松鼠。教師出示數字卡片2,幫助幼兒理解數字2的含義。

——讓幼兒在圖中找出數量是1和2的其它動物(或其它物品),並用語言正確表述。

——説一説,樹幹上藏着的數字分別是什麼?

二、引導發現——説出數字1和2分別象什麼,教師引導幼兒由數字聯想到許多物體的形象及時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創意。

——教師分別出示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和2,引導幼兒從周圍環境中尋找數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動結束

四、課後回顧

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數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開展了,這一次活動,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動中的不足進行了改進。

我將整節活動更為細化了一些,讓活動更加的遊戲化,將“捉迷藏”貫穿到底,數字不停的藏,孩子們不停的找,過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開始的就得要“藏起來”,這是我上次活動所欠缺的,這一次,我將數字放在氣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聲音音效技術,讓一個個的數字氣球爆炸,然後消失,以達到數字藏起來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祕感,孩子的參與性就更強了。數字們共計隱藏了三次~

第一次數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數字構成的兔子,孩子們在找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學會講述以自我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體部分,瞭解簡單的方位。

第二次數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擋技術,我出示隱藏一半數字的數字格,讓幼兒從中找出數字,孩子們根據沒有隱藏的數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測是哪個數字,活動氣氛一下子被提升起來,孩子們爭先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將10個數字全部召找出,並且幼兒同時學會了方位詞“行”“列”,通過説“行”“列”就能馬上找到數字。

第三次我們利用孩子們猜出的數字表格,進行猜數字遊戲,這個遊戲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新的知識。

在最後的環節我給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孩子們也表示勇於接受挑戰,整節課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

《捉迷藏》中班教案10

一、活動名稱:鞋匠舞

二、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有節奏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2、培養幼兒隨音樂自由結伴表演的能力。

3、幫助幼兒體驗鞋匠勞動中愉快的心情。

三:活動過程:

1、幼兒會唱此歌曲,並已初步瞭解了鞋匠的勞動內容。

2、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

“小鞋匠在繞線、拉線、釘釘子,這麼多事!我們也來學做鞋匠。”

(1)創編第一、二樂句的動作。(“繞繞線,繞繞線,拉拉拉拉釘釘釘。”)

①、繞線:“你們先來繞繞線。”(幼兒自由做)“鞋匠繞線是繞一會停一下。我們再唱着做做。”(重點引導幼兒卡好音樂節奏)

②、拉線、釘釘子:“繞好了線,再拉線了,誰來做做試試?”(請個別幼兒表演)“拉線要平着拉,那釘釘子呢?”(幼兒一起做)

“我們來唱着做,從繞線開始。”(做1――2遍)

(2)、創編第三樂句的動作。(“拿一根針兒縫一縫,拿一根釘子釘釘釘。”)

“小鞋匠繞線繞的這麼好,拉線拉的這麼直,下面要做什麼了?”(幼兒回答)“誰來做做?”(請幼兒表演) “拿針縫東西的動作多美呀。我們一起試試。” “縫的時候要小心些,釘釘子要用力。”

(3)、創編第四樂句的動作。(“鞋子做的牢又牢,鞋子做的多有好。”)

“鞋子做好了可真高興呀。你們做個高興的動作吧!看誰做的又漂亮又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拍着手來唱最後一句,最後的時候小朋友一起擺一個漂亮的動作。”

3、隨音樂完整表演。

(1)清唱,幼兒表演。

“鞋匠所有的動作我們都編出來了,咱們趕快連起來看看怎麼樣?”

(2)隨音樂集體表演。

①“我們聽着音樂來做做。”

②“再聽音樂做一遍。”

4、幼兒結伴表演。

(1)清唱,幼兒結伴表演。

“小朋友都會跳《鞋匠舞》了,現在我們來玩《鞋匠舞》的遊戲吧。我們聽音樂找朋友面對面跳,一定要在音樂前奏時就找到一個朋友,準備好。我們試試。”

(2)隨音樂連續結伴遊戲。

“小朋友都知道怎麼玩這個遊戲了,我們聽着音樂來玩玩吧!”

5、隨音樂放鬆活動。

“小鞋匠工作了一天,很快進入了夢鄉。夢裏他來到一個美麗的地方,蝴蝶在飛,鳥兒在叫,花兒露出漂亮的笑臉,小草隨風輕輕擺動,一羣小朋友穿着漂亮的鞋子唱歌、跳舞,多麼高興!”

《捉迷藏》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蒐集關於昆蟲自我保護本領的圖書。

2.各種昆蟲的頭飾,課件,木枝蟲、花螳螂、枯葉蝶的動畫視頻。

2.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課件,尋找昆蟲

1.通過春遊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昆蟲們也出來玩了。通過課件的呈現,引導幼兒觀察述説看到的小昆蟲們,並模仿各種小昆蟲,利用已有經驗相互講述這些小昆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不易發現的昆蟲

孩子們,還有幾隻小昆蟲可調皮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通過課件的呈現讓幼兒發現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等昆蟲,並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這幾隻昆蟲的特徵。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為什麼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它們又為什麼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呢?

2.講述科學小故事《捉迷藏的昆蟲》

3.引導幼兒知道它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並知道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保護色。

三、師幼交流,認識幾種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昆蟲

四、拓展幼兒的思維,並讓幼兒相互交流幾種常見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五、通過遊戲:“昆蟲狂歡舞會”,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保護色的理解

《捉迷藏》中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藉助已有遊戲經驗,感受散文詩的情趣美。

2.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用詩中的句式回答問題。

3.通過玩遊戲“顏色寶寶在哪裏”,擴展散文詩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太陽頭飾、紅、黃、藍、綠、白色、粉紅色、紫色、桔黃色卡片;

2.大幅的散文圖片(根據散文詩的內容來設計)。

活動過程:

1.交流玩“捉迷藏”的經驗,回味情趣。

師:昨天老師和小朋友們玩了什麼遊戲?是怎麼玩的?躲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初步熟悉散文詩。

(1)師出示背景圖、太陽和顏色寶寶:太陽公公和顏色寶寶們也來玩捉迷藏的遊戲了,它們來到了哪裏?你猜它們會怎麼玩?

(3)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4)提問:你覺得這首散文詩有趣嗎?哪裏最有趣?

3.第二次欣賞散文詩,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師出示圖片,邊操作教具邊朗誦散文詩。

(2)提問:

①是誰把太陽的眼睛蒙了起來?太陽數數時,顏色們在幹什麼?它們是怎樣去躲的?學習詞:靜悄悄

②顏色們都躲到了哪裏?為什麼?(引導幼兒説出色彩的相互對應。)

③顏色們都躲好了,太陽找到他們了嗎?黑夜解開手帕,太陽睜開眼睛又是什麼時候?

4.師幼共同朗誦散文詩。

5.遊戲:顏色寶寶在哪裏?

(1)師:太陽和顏色寶寶們玩得真開心,其他顏色寶寶也想來玩這個遊戲,你們猜還有誰也想來?它會躲在哪裏呢?

(2)師扮演太陽,每個幼兒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顏色寶寶,幫它找一個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靜悄悄地躲起來。

(3)師:和你的同伴説一説:×顏色躲在哪裏?

《捉迷藏》中班教案13

教材簡析:

運用快速記憶法、找數字、擺弄數字卡片等遊戲讓幼兒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遊戲的難度也隨着幼兒的掌握情況逐漸遞進,讓他們在複習鞏固數字的同時輕輕鬆鬆掌握6以內數的等差關係。

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通過感知6以內數字的等差關係,一方面促進了幼兒對有關數學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要求幼兒具備相應的思維水平,從而促進思維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求為幼兒創造出更多的觀察、探索、經歷、體驗的機會,積累和豐富感性體驗。讓幼兒初步理解數量關係,使其成為思維練習的工具。

目標預設:

1.鞏固認識6以內數字,探索從小到大排列相鄰數目之間的等差關係。

2.體驗在遊戲中獲得數學知識的樂趣。

(目標1是技能目標,通過遊戲,鞏固對6以內數的認識,發現數字之間存在等差關係。目標2是情感目標,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喜歡數學遊戲。)

活動重難點:

鞏固認識6以內的數字,發現數目的等差關係。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數字卡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真實的操作能力,我將整個活動的流程設計為:談話——遊戲1——遊戲2——遊戲3——自主操作。逐層遞進,挖掘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你們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今天呀我們要跟數字一起玩這個遊戲。

(通過捉迷藏的遊戲,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生活中,幼兒也會有捉迷藏的經歷,可以鼓勵讓幼兒帶着濃厚的興趣,參與數字捉迷藏的遊戲中去。)

二、遊戲一:瞬間記憶數量

1.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説出看到的黑點數量,找出對應的數字。(變化記憶的時間,增加遊戲難度)

師:在做遊戲之前呀,我們先來練一練本領,在規定的時間內説出你看到的黑色的點。

2.增加難度,在4秒快速反應出看到的黑點數。

3.再次增加難度,在3秒瞬間反應看到的黑點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緣由來自於綜藝節目《夢立方》,人們瞬間記憶的能力是非常強的,能夠記住出現在眼前一秒鐘甚至更短時間的事物。組織幼兒玩這樣一個瞬間記憶的遊戲,幫助他們逐漸進入尋找數字的狀態。鍛鍊了他們眼力和記憶力,以數黑點來導入活動,幫助幼兒對數的概念進行鞏固。)

三、遊戲二:尋找隱藏數字

1.演示白板,引導幼兒在顏色相近的圖片中,尋找隱藏的數字

師:數字們躲好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你是怎麼找出來的?原來呀綠色的小圓點中有一些橘黃色的圓點,他們按照這樣的路線排列起來的。

(在色盲卡中有很識別數字的卡片,於是選取了6以內的幾個數字色盲卡讓幼兒來遊戲。這一環節,比較簡單,數字在圖片中雖然顏色相近,但是隻要仔細看,一眼就能夠看出。幫助幼兒加深鞏固對數字的掌握。)

四、遊戲三:拔蘿蔔,初步感知數目的等差關係

1.師:孩子們,你們都聽過拔蘿蔔的故事,對吧,想不想也來玩這個遊戲啊?

師:誰願意來做那棵大蘿蔔?

XX你來拔,拔呀拔,拔不動,誰願意來幫助他?

剛剛有幾個人在拔蘿蔔?又來了XX,現在有幾個人在拔蘿蔔?拔呀拔,拔不 動,我們再請一個,又來了一個,現在有幾個?(讓孩子來擺數字)

為什麼2後面來了一個,是3呢?原來2和3 是好朋友,靠在一起的。

4放在睡得後面呢?為什麼?(以此類推)

小結:2和1是好朋友,2在後面比1多1個,3和2是好朋友,3在後面比2多1個。...,從小到大的排列的相鄰數字,後面的總是比前的多1.

2.演示白板:引導幼兒共同發現數目的等差關係。

師:這個1真淘氣,每次它都要來湊熱鬧。淘氣1 又要跟數字們玩遊戲了,它和1在一起,就變成了2,和2在一起就變成了3,和4在一起就變成了5,和5在一起就變成了6.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有了第一環節的鋪墊,幼兒對於6以內數字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於是通過拔蘿蔔的遊戲讓幼兒平面直觀的初步感受多1的等差關係。通過排序、發現排好的數字之間都相差1,在教師引導下理解等差的概念。)

五、自主操作:共同驗證數目之間的等差關係。

師:孩子們,老師這裏有一些數字卡片,你去幫它找到好朋友,做完一張請你把它夾到你的小夾子上,可以邀請客人老師幫你檢查,好嗎!

(這一環節迴歸到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在操作中進一步驗證數目的等差關係,一方面孩子要觀察空格中缺少的數字,同時還要找出相應的數字,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又是一個提升;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幼兒參與有趣的數字活動的興趣以及肯定自己的態度。)

《捉迷藏》中班教案14

活動設計

有一天我準備給孩子上一堂美術課,畫“花”,要求小朋友自己發現老師的花有什麼形狀拼成的,孩子們很快就發現由圓形畫成的,我表揚了孩子們後,讓孩子發現在一下在課室裏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想不到課室被發現的東西是圓的有很多,有的不經意的東西孩子都很細心的發現了,當時孩子興趣很濃,原來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是圓形的,孩子也很喜歡,所以就設計一個關於圓形的活動設計,開展活動讓幼兒學習發現生活的東西。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發展的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2、通過遊戲關注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學會説述術一事物的外形特徵。

3、瞭解各物品在我們生活的用途。

4、增強親子活動,讓孩子與父母有個共同學習的機會增加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1、製作可操作圖。關於課室物品的、户外活動小朋友正在玩體育器材的、家裏生活用品的,和小朋友臉蛋。圖片名為“在課室裏”、“户外活動裏”、“在家裏”、“在我身上裏”

圖片可操作,例如:課室背景圖裏有個茶杯櫃,是個立體的門可以操作打開,裏面有杯子的圖片在裏。

2、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3、將平時幼兒上户外活動玩機械的過程做成視頻片段。

4、佈置家庭作業,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找“圓”。

活動過程

1、展示一張圓形的圖片,讓幼兒認識一個好朋友圖形——圓形。我們一起與它起個名字叫“圓圓“。圓圓今天要和我一起玩遊戲,它今天躲在我們課室了請小朋友幫忙找一下。

⑴在課室裏:

幼兒自己在課室找出關於圓的東西(風扇、杯子、碗、鍾、老師裝筆的筆桐、玩具、椅子靠背有個圓洞、桌子的腳——要求幼兒完整説出短句例如,:“圓圓在哪裏,找到了,找到了杯子口是圓圓的在櫃子裏,杯是用來盛水的。”説完後展示並操作圖片。

2、⑵:“户外活動裏”

展示“體育課”視頻短片引導幼兒觀看户外活動的片段,回憶玩過的器械有什麼是圓形的。呼啦圈、球、車子的輪、爬筒、拱門玩具等,並將操作圖片演示一次。

⑶“在家裏”

消毒碗櫃裏:碗、杯子、大碟子、小碟子、洗衣機裏、各電器按扭、扭扣等、衣服的袖口褲子等

⑷在我身上裏:

眼睛、嘴、鼻子、耳朵、扭扣、扣門、鞋子的口、鞋帶的門眼等

2、學習兒歌,引導幼兒根據找到的東西創遍兒歌內容。

兒歌:《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要和我做遊戲,

圓圓在哪裏?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茶櫃裏,小茶杯口是圓圓。

圓圓在哪裏?找到了,找到了,

圓圓在老師的手裏,圓圓是鈴鼓。

圓圓在哪裏?找到了,找到了

我騎着三輪車,圓圓是車輪

圓圓在哪裏?找到了,找到了,

在鏡子裏,圓圓是耳朵、眼睛、鼻子、嘴。

3、操作遊戲:《好管家》老師製作一張關於物分類的圖片要求幼兒將不同種類的圓圓分類好,並擺放好。

分類物品圖卡有:

⑴生活用品:將(碗、碟、筷子、杯卡片)插放到消毒櫃裏。

⑵玩具用品:(球、汽車、萬花筒、風車、插片花卡片插放到玩具櫃裏。

⑶娃娃的臉:找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卡片,插好娃娃臉上。

四、延伸活動:

展示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娃娃貼上“圓圓”用雙手搓成圓形,製作成娃娃的眼睛、耳朵、眼睛、嘴。

作品完成後展示幼兒作品,並加以鼓勵。

活動反思

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很濃,能找出在生活中很多的東西都圓形的。例如生活中的廁所去水洞、媽媽的化裝品的各種瓶子等、爸爸的煙、老師的粉筆、眼鏡等等等。充分發揮了觀察力、擦索力,體現幼兒動手能力和求知慾,活動過程中孩子通過觀察瞭解了生活各種事物從而認識了物品的名稱和生活中的的用途,學習了表達物品的基本特徵,能表達較長的句子。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創遍部分非常感興趣,並能按照兒歌內容形式,創遍己想表達的內容。活動還得到家長的支持,陪同幼兒一起學習,尋找家中的圓,有的家長還為孩子拍上了照片,上收拾更多的圓,活動結束了,孩子還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識。

《捉迷藏》中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和描述的意境。。

2.嘗試仿編散文詩,學習XX躲在XX裏的句式。

3.體會散文詩所藴含的美感。

活動準備:

《捉迷藏》PPT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嗎?調皮的太陽也喜歡。今天,太陽要帶一羣顏色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猜猜它們會怎麼玩呢?

二、結合圖片,欣賞、學習散文詩

1.教師:剛才小朋友幫太陽寶寶想了很多捉迷藏的玩法,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到底是怎樣捉迷藏的?(欣賞第一遍)

2.教師:(1)散文詩裏是誰和誰在捉迷藏呢?

(2)太陽找到顏色寶寶了嗎?

3.師:這首散文詩可真優美,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教師:(1)誰把太陽的眼睛蒙了起來?(黑夜)用什麼蒙的?

(2)太陽數數時,顏色們在做什麼?

(3)顏色寶寶都躲到哪裏去了?(請幼兒學説:“xx顏色躲在xx”裏的句式。)

三、學習仿編散文詩,拓展經驗。

1.教師:綠色寶寶除了能躲在草叢裏,還能躲在哪裏呢?(黃色、紅色、藍色、白色??)

2.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自己創編詩歌了,那我們回去把自己創編的詩歌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3.教師:接下來請我們的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去外面找找顏色寶寶都躲在哪裏了,好嗎?

標籤: 捉迷藏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3r8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