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1

教材簡析:

天山,我心中一片純潔的淨土,多麼令人心馳神往。冰山、雪峯、溪流、野花、羊羣和牧羊女,飲馬溪邊,策馬奔騰,大氣而不乏精緻,粗獷而不失嫻靜,好一派奇異的北國風光。《七月的天山》選自《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裏,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裏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丰韻的天山之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時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月底教學使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師生共同品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深層次對話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學習這篇課文,首先應讓學生自主去品讀,通過讀,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其次,在各自品讀中,讓師生之間展開自由的對話,通過對話,來互相啟發,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目標:

1、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説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具準備:

1.天山風景的圖片,《天山景物記》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做一個思維小遊戲,(板書:新疆)齊讀,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其實,就在同學們的聯想和交流中,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西北風情,並且多少有些嚮往,是嗎?我也一樣,一説起山,我就會想起這樣一座山,板書天山,自然,我就會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記》文章一開頭,作者這樣寫道:(播放錄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在我們這兒,七月是最炎熱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麼樣。(板書課題:七月的天山)今天我們隨同作家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齊讀)

3、這是全文的開場白,簡潔明瞭,卻又總領全文,想一想,你感覺到了什麼?

4、出示有關圖片和文字介紹

【設計意圖】在學生情緒剛剛調動起來的時候,適時插入一些圖文並茂的對天山的'介紹,則會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投入的在課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難怪作家碧野説:(生接讀)那就趕緊騎馬上天山吧!請同學們自由地,放鬆地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6、彙報。出示句子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後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裏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

(2)原來,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頂峯,而是騎在馬背上,從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處,記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獨特的風景,你知道,這是什麼體裁的文章嗎?(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遊記。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就是作者遊覽的行蹤。)

7、騎在馬背上,從進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處,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再一次默讀課文。用恰當的詞語分別給2、3、4自然段擬一個簡潔的小標題,可以是文中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詞語。(歸納板書)

三、品讀感悟,欣賞景點

1、每一道風景都在我們心頭留下了獨特的印象。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抓住某個景點,多讀幾遍。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彙報交流 師相機引導品讀,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這些句子

(1)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太陽下,雪峯間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3)沿着白皚皚羣峯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鬆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的細碎的日影。

(4)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設計意圖】:品與讀結合,在反覆讀中品,在品的基礎上進行好朗讀訓練。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説出自己的感受,然後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來回報交流,討論對語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體現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讀課文。

1、一路上,我們跟隨作家碧野,從字裏行間裏領略了天山的風景,現在,想不想看一看這些美麗的風光呢?(播放圖片)

2、歸納小結,形成板書

五、拓展延伸,積累優美語句。

1、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區的小導遊。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2、先在小組內自由練習,再展示。

板書設計

七 月 的 天 山 走進天山 雪峯 溪流

再往裏走 森林

走進天山深處野花

奇異風光天山景 生機無限七月情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掛圖:畫有導遊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重、難點:能説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同學自學

帶着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着導遊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同學説説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合作學習

你覺得 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裏?在四人小組裏閲讀交流,説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在同學交流後,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遊記,並讓同學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同學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同學在課外閲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

複習詞語卡。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養成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補記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歌,優美的旋律激起對天山神奇景色的嚮往與追求,讓我們一起走進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獨特魅力。(揭示課題)

二、自主讀書,自主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敍的?

2.出示生字詞,各種形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白緞山澗俯視白皚皚馬蹄濺起綿延馬鞍

2.默讀課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寫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邊讀邊批註。

3.交流閲讀感受。

4.組內不同形式的讀文。

三、品味語言,揣摩表達方法,領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説説為什麼喜歡?

2.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達方法值得借鑑?

四、拓展延伸,練習寫作。

思考:假如讓你記敍一次遊覽經過,你會寫什麼?怎樣寫?

欣賞歌曲,激發學生興趣。

老師重點檢查中差生的識字情況。

開火車讀文。

課件欣賞朗讀和圖片,加深印象,説感受,介紹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書設計:

4七月的天山

進入天山

再往裏走

走進天山深處

作業設計(隨堂檢測):

1、認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教學後記

針對教學實際,教學中的某個環節、某個問題、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寫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採用了典型的“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前面的兩篇課文我認為同學們學得不錯,所以在處理這篇課文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課上欣賞的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美麗圖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置身景物之中,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新疆的距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參與意識。最後,讓學生介紹欣賞到的美景,加深了記憶,內化了知識,效果很好。

《七月的天山》優秀教案4

第一講義: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敍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並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前準備】

1、學生藉助課前“閲讀提示”充分預習,藉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瞭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2、教師製作演示課件,附配樂課文朗誦。

【課時安排】

1~2課時。

【學習過程】

一、用設境式教學導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為7435.3米,峯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峯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峯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峯,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裏,王母娘娘就在這裏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裏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2、解題,瞭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閲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

三、根據“閲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閲讀:

⑴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裏。)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⑵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繪方法:

①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②比喻,如:説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⑶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着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羣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⑷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豔。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着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閲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1、歸納寫作特點、然後進行小練筆:

⑴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説,以遊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⑵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徵,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⑶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誇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2、小練筆: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標籤: 天山 七月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490d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