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鑑賞:泊秦淮、賈生、過鬆源晨炊漆公店、約客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鑑賞:泊秦淮、賈生、過鬆源晨炊漆公店、約客

(一)泊秦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鑑賞:泊秦淮、賈生、過鬆源晨炊漆公店、約客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浩渺寒江之上瀰漫着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着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歎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首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繫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清冷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兩句由一曲《玉樹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了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詩人深夜泊舟秦淮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聽着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徵歌徵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史為鑑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諧統一。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之作,通過寫夜泊秦淮的所見所聞,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濛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興亡之思,將對歷史的詠歎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的荒淫亡國聯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運。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故沈德潛稱之為“絕唱”。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沙(紗)

(二)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的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只是空談半夜,令人扼腕歎息。漢文帝盡問鬼神之事,隻字不提國事民生。

賞析:本詩借古諷今,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這兩句純粹從正面着筆,絲毫不露貶意。特標“求”“訪”,彷彿熱烈頌揚漢文帝求賢意願之切、之殷,待賢態度之誠、之謙。“求賢”而至“訪逐臣”,更可見其網羅賢才已達到“野無遺賢”的程度。次句隱括漢文帝對賈誼的推服讚歎之詞。“才調”,兼包才能風調,與“更無倫”的讚歎配合,側面烘托出賈誼少年才俊、議論風發、華彩照人的精神風貌,詩的形象感和詠歎的情調也就自然地顯示出來。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漢文帝對賈誼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為這是一篇聖主求賢頌。

第三句承轉交錯,是全詩樞紐。承,即所謂“夜半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於“不自知膝之前於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使歷史陳跡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鮮明可觸的畫面。這種善於選取典型細節,善於“從小物寄慨”的藝術手法,正是李商隱詠史詩的過人之處。通過這個生動的細節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訪”而讚的那架“重賢”的雲梯升到了最高處;而轉,也就在這高潮中開始。不過,它並不露筋突骨,硬轉逆折,而是用詠歎之筆輕輕撥轉--在“夜半虛前席”前加上“可憐”兩字。“可憐”,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強烈的“可悲”“可歎”一類詞語,只説“可憐”,一方面是為末句--一篇之警策預留餘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這裏貌似輕描淡寫的“可憐”,比劍拔弩張的“可悲”“可歎”更為含蓄,更耐人尋味。彷彿給漢文帝留有餘地,其實卻隱含着冷雋的嘲諷,可謂似輕而實重。“可憐”與“虛”連用,增強語氣,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對漢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賢姿態從根本上產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詩人引而不發,並未點出其原因,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詩也就顯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瀉無餘。這一句承轉交錯的藝術處理,精煉自然,渾然無跡。

末句緊承“可憐”與“虛”,射出直中鵠心的一箭--不問蒼生問鬼神。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歎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為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着什麼啊!詩人仍只點破而不説盡--通過“問”與“不問”的對照,讓讀者自己對此得出應有的結論。辭鋒極犀利,諷刺極辛辣,感概極深沉,卻又極抑揚吞吐之妙。由於前幾句圍繞“重賢”逐步升級,節節上揚,第三句又盤馬彎弓,引而不發,末句由強烈對照而形成的貶抑便顯得特別有力。這正是通常所謂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詩在正反、揚抑、輕重、隱顯、承轉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上,都藴含着藝術的辯證法,而其新警含藴、唱歎有情的藝術風格也就通過這一系列成功的藝術處理,逐步顯示出來。

(三)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圍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譯文:不要説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深處以後,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

賞析: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錯”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用,賦予了“萬山”以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這是一個富於包孕的詩句。它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經歷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鬆。開頭一句,正像是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誡,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錯喜歡”,“賺”字富於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説“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裏點出而不説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更引人注目。

三、四兩句承接“錯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過程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山本無知,“一山放出一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彷彿給行人佈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一“放”的重複中體現出來了。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説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攔(欄)

(四)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時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詩人(趙師秀)無聊地輕敲棋子,震落了點油燈的燈芯結出的燈花。

賞析:前兩句交代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彷彿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耳邊響。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反襯)。

後兩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詩人耐心又有幾分焦急地等着,沒事可幹,只好“閒敲棋子”,靜靜地看着閃閃的燈花。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説明等待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詩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閒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姿態貌似閒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

全詩通過對詩人所處的環境及“閒敲棋子”這一動作細節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脱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蛙(窪)

【練習鞏固】

1.《泊秦淮》反映了官僚貴族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賈生》一詩中表現當權者表面重視人才、求賢若渴的句子是: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3.《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正入萬山圍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4.《約客》一詩中表現暮春時節,江南鮮明的景緻特點的句子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33r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