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書卷多情似故人(網友來稿)

書卷多情似故人(網友來稿)

張振起  

  書卷多情似故人(1)

因為工作忙,最主要的是幾年來我的心態日漸浮躁,我的讀書札記斷檔了有三年了。從今年二月開始,我又試着邊讀書邊記下點喜歡的句子和古今人物事例,四個月以來,數一數,寫了50多頁。快放暑假了,在這做個小結,名為書卷多情似故人。

幾個月來,我發現了不少好的語言片段,現在摘錄以下幾句與大家共賞:

(1)、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個地方都是我的課堂,每個時間都是我的學期。--------摘自王蒙的近作《我的人生哲學》。我的一句話評點:以王蒙的成就和學識,説出此等虛懷若谷的話來,真讓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自慚形穢,從而發奮努力。

(2)、萬事開頭難,開了頭更難;春天到了,秋天還會遠嗎?--------摘自崔永元的《不過如此》一書。我的一句話評點:崔永元如此幽默的名人卻有着如此沉重的憂患意識,難能可貴。那我們吶?

(3)、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摘自《魯迅雜文集》。我的一句話評點:魯迅先生真是偉人,看看我們目前的家庭、社會,有多少被他不幸而言中啊。

(4)我的心堅硬,乾燥的時候,請帶着慈悲的甘露降臨。生活失去恩寵的時候,請帶着歌聲降臨。紛亂的工作鬧得四面八方一片喧譁,把我和外界隔絕的時候,請帶着你的平安和休憩降臨。--------摘自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我的一句話點評:多麼富有愛心的詩人!原我們的生活比他描述的更好!

幾個月來,我讀到很多有趣的故事,現在摘錄幾個説給大家聽:

(1)、于光遠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有一篇文章介紹説:他1932年由上海大同大學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他的畢業論文由周培源親自帶給愛因斯坦修改。後來他成為職業革命家和著名經濟學家。解放後,在北大圖書館系任教授。2001年,他創辦並開通“于光遠網站”。據説,他勤奮筆耕,1300萬字的著作寫下來,有幾千只廢鉛筆頭兒。--------摘自《病中記趣》。我的一句話點評:學問真是“坐”出來的,甘於寂寞,樂於寂寞,是成就學問的基本前提。

(2)、秦朝是一個短命王朝,秦二世重用趙高,聽信讒言,誅殺了六位皇子;左丞相李斯,將軍劫勸諫被打入監牢。最後,宮中將軍閻樂殺入內宮,當面數落二世,二世説:“我能否見見丞相?”閻説:“不可以。”二世説:“我希望能做個郡王。”閻不答應。二世説:“我情願做萬户侯。”仍不答應。二世又説:“我情願和妻兒做平民百姓。”閻還是沒有答應。二世只好自殺。--------摘自司馬遷《史記》(第一卷《秦始皇本紀》)我的一句話點評:似乎二世很可憐,實際上是可恨!作惡多端,死有餘辜啊。

(3)、網上有一笑話: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請全世界的小朋友回答:“對於其它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小朋友會回答這個問題。原因如下: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糧食。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請”。美國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看法。--------摘自《作文與考試》雜誌。我的一句話點評:真是一針見血的寫出了各國的特點。編得好!

(4)、唐太宗是一代名君。但是,到了晚年,也是昏庸糊塗到了極點。貞觀22年5月,他在戰俘中發現了一個和尚,名叫那羅邇娑婆,大加信任。命他在金飆門配製長生藥。一年後,藥配好了,唐太宗毫不猶豫的吃下去,很快毒發而死,年僅52歲。--------摘自《唐詩故事》(第二集)。我的一句話點評:人老了,仍有理智而清醒的頭腦,很重要。否則害人害己。

幾個月來,我還“淘”到許多舊書,比如:《歷代詩歌選》,《東周列國故事新編》,《曹雪芹小傳》等。在網上,我結識了不少“書友”,大家互相幫助,談書論文,其樂融融。最後,讓我用明朝于謙的詩作為結束語: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天津石化一中  張振起  2004/6/22於家中寫16:43

書卷多情似故人(2)

《我與文學》一書由鄭振鐸、傅東華編寫,1934年6月25日由上海書店出版。內收有幾十位當時著名作家的徵文稿件,現在讀起來,仍然讚歎不已。

讚歎一、作家們“少年痴讀”的可愛。比如我們現在仍然熟知的作家艾蕪,他很小的時候就熟讀過《三國演義》。還比如黎烈文,10歲左右就讀了《水滸》。還有許多作家從小就廣泛涉獵中外文學名著,《西遊記》、《聊齋志異》、《資治通鑑》、《閲微草堂筆記》、《福爾摩斯探案集》、《獵人筆記》等等名著時時出現在他們的文章中。他們都用最真摯的情感,最優美的文字表達出對文學閲讀的極大興趣,深深感染着每一個讀者。

讚歎二、主編者“兼收幷蓄”的可貴。這本書是為文學一週年而搞的徵文,入選的作品的確風格各異,真正作到了百家爭鳴。比如此書的最後一篇文章,作者是張申府,有關他的情況,我不太清楚。他的文章一共126個字,但短小精悍,讀起來並不空洞,編者把他的文章收入文集,真是獨具慧眼。我把文章照錄於下,讀者自己來品評一下:我與文學的關係,主要的只是幾個希望:一、我希望文學能夠道出勞動者的疾苦。二、我並希望文學能夠與人以希望。三、我還希望文學能提高人的美感。其次,我於文學本非專門,但是我卻從小就喜歡舞文弄墨的。我所寫的東西為什麼成為今日的樣子呢?這也不妨告訴讀者以其主要來源。便是:《檀弓》、《左傳》、《史記》、李賀、章太炎。(全文完)還有一篇黃樹輝的文章《我的中年的悲哀》,只看題目不看內容,就似乎有點兒跑題,並且格調不高。實際上也是。比如文中有如下的句子:“頭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而青年時期的理想也跟着一個個落了。”又如:“人到中年,心情衰老了。中年的悲哀又在蠶食我的血肉。”結尾一句寫道:“我究竟往何處去呢?”鄭振鐸們能把這樣的文章收入文集,也的確有很大的包容心。

讚歎三、入選文章“遣詞造句”的可圈可點。比如題目“天才是永久的等待”,“墨水瓶掛在頸子上寫作”文字就很美。又比如有的文章引用了唐詩“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也增加了文章的內藴。

通過以上這些我們似乎看到,不論作家還是編者,他們為人為文的真誠。有了這個前提,才有了新文學,才有了新文學長足的.進步。這於今天的文壇怕也是有所借鑑的吧。

                     天津石化一中   張振起  

                                  2004/6/26

書卷多情似故人(3)

六月22日我寫了《書卷多情似故人(2)》。現在,我來寫寫第三篇。

2004年高考,福建有一道題,要求用10--20個字給推廣普通話做個廣告策劃。學生的答案令人捧腹。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幾個例子:

1、 從前説方言,一句五遍地説,麻煩!現在好了,説了普通話,一口氣説五句,還不累,好聽易懂。

2、 以前我説方言的時候,身上出滿了小紅疙瘩。可是自從我説了普通話,身上的小紅疙瘩全都不見了,(撥開衣服)看這裏,看這裏------

3、 海狸叔叔,你的牙齒怎麼這麼好?因為我説普通話。

看來,學生的業餘生活不算枯燥,起碼電視還是看的不少,要不一下子怎麼也記不住這麼多廣告詞,並且能夠活學活用啊。但是,我也悲觀地想,怎麼就沒有學生模仿模仿名家名著呢?也許,電視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書籍離學生們就自然遠了。讀書風氣的慘淡被五光十色的媒體之繁榮巧妙的掩蓋了。追求輕鬆,追求快樂,追求火爆成了新新人類的生存理念。我的確不知道該慶賀還是該悲哀?很明顯的象上面的答案,最通俗,最耳熟能詳的東西,在莊嚴的考場上,並不見得等於雅俗共賞。不過,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要注意到應試教育的愈演愈烈,教輔書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北有《海淀考王》,南有《黃岡題霸》。有一個笑話:一個同學去買書,一塊兒買了兩本,回家一看,一本是《題海》,另一本是《走出題海》。無暇讀書,無心讀書,無法讀書,這也是學生的無奈。

不僅孩子們因為考試不再讀課本以外的書,而且許多大人也不讀書,甚至到了不學無術的地步。據説有一個領導和他的司機一起登山,看到有塊巨石上刻着幾個大字。領導朗聲讀道:“山河好大”。司機糾正道:“大好河山。”回去以後,領導一怒之下把司機查炒了------有這樣的大人,也難怪有認為讀書無用的孩子了。

但是,讀書畢竟有它的好處,否則,文化無以傳承,文明無以延續。樑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他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學家。我國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故宮,圓明園等,是清朝皇家建築師雷金玉設計的。為了保存這些建築的圖紙,樑思成和另外一個學者曾建議當時的民國政府收買,以免被外國列強掠走。最終,民國政府用1700塊大洋收買下來,現在存於北京圖書館。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我想,他應該首先是個讀書人,是個學者。否則他不會認識到這些圖紙的文化價值,也就説不上保存了。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毛主席曾派專人找到他,請他標出北平當時的文物古蹟。應該説,主席也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否則,大戰前夕,他也許會無暇顧及這些問題。鄭振鐸是一個文學家,文物收藏家。解放後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當時,北京市委提出修一條大道方便中央領導的出行,但是要拆掉著名文物團城。鄭據理力爭,和吳晗大聲的爭吵,最後,給周總理寫信,請他親自到團城來看,最後決定修路時繞過團城,它因此得以保存。我想,鄭振鐸應該也是一個讀書人,是個真正的學者。他在文物保護和文化繼承上面的貢獻不可磨滅。

現在,我經常看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節目。不必説周汝昌的《紅樓夢》,也不必説現代文學館關於老舍的講座。只是看見台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就會很感動。古語説: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大丈夫當如此矣。那麼我説,為文人者當讀書,讀以致用。讀百家書,成一家言,於己於民於國家盡力,足矣。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dqn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