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激發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小學教學論文)

激發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小學教學論文)

鐘響炎

摘要:同其他學科一樣,小學數學同樣是與生活聯繫很緊密的一門學科。它的產生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產生的一門學科,自然得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時,應着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  數學與生活

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它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它的產生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產生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裏,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他們會在為實際中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而沾沾自喜,由於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設機會,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數學走出書本,走近生活,使學生智力、能力得到協調的發展。

一、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於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着數學,人們的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例如通過人們吃的糕點可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買鞋時經常會遇到打折的問題;住房轉讓和新房購買時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係等等.數學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脱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在教學中,我尤為重視。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並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脱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在教學第六冊“歸一應用題”例一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於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在教學第六冊例3“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作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於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我班組織春遊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後,再把這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後去聯華超市購物,買掉礦泉水7瓶,每瓶 2元,還可以買什麼?”“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麪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鞏固新知識要做到擅於挖掘現實生活素材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並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以前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第27屆奧運會即將在悉尼舉行,於是,我在課前準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了不少分數應用題,如“前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佔5/8,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還組織學生進行預測:今年中國能奪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説:“16枚。”黃燕説:“比上屆多3枚。”胡夢説:“能奪得本屆金牌總數的1/15。”於是我就問:“要知道黃燕預測多少枚,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呢?要知道胡夢預測多少枚,你認為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呢?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應用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鍊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四、加強課外實踐

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着重要作用。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著名的數學華羅庚先生曾説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精闢地闡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可以説數學為很多生活問題建模。

例如舉行一次野炊活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統計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調查市場行情,讓學生親自去糧店買米,去菜場買菜,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如買菜中的估算,人民幣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選擇等策略活動,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人類生活的實際需要,社會經濟文化的一體化發展進程,讓我們每天思考,每天探求,每天革新。“野炊”活動將學生學習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評論着自己所買的菜,交流着買菜的體驗,充分展示了每個人的個人愛好,生活經驗、情趣,也學習和交流着學習數學所包融的價值觀,實用觀,享受着學習數學的快樂

又如有一年經常下雨,玉米的收成不太好,農民議論説今年的玉米可能要減產幾成了。於是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分小組調查自己村中的幾户人家,瞭解他們種同樣多的地,去年和今年的玉米收成情況,根據蒐集的數據算出這幾户人家今年比去年減少了幾成,這幾户人家平均減產幾成。思考:是什麼原因列出來,小組中的學生分工進行調查,完成調查後,合作寫出一份調查報告,並給農民提出建議。這是融數學、科學、社交知識於一體的綜合練習,前半部分是百分數(成數)的實際應用,沒有給出具體數據,需要學生自己調查完成;後半部分是學生調查造成減產的原因:(1)與經常下雨有關。(2)管理不當,病蟲害的緣故。(3)空氣污染。(4)玉米品種問題。這樣的作業設計取材農村特有的資源,從孩子們身邊的現實問題入手,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運用各種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的鍛鍊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獲取知識、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實際運用能力,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充分發展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創造的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n8k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