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新作文形式創新之電影鏡頭式(高三作文寫作指導手記)

新作文形式創新之電影鏡頭式(高三作文寫作指導手記)

 注重創新  學習寫得新穎之形式新

--採用“電影鏡頭式”,寫好“記敍性”文章

  在湖南高考作文文體放開的今天,記敍性文體更受我們普通中學學生的青睞,因為就寫議論文和寫記敍文兩者進行比較的話,我們的學生寫記敍性文章更拿手。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記敍性文章形式更新穎、更加吸引讀者的眼球尤其是更吸引高考閲卷老師的眼球呢?我教給學生的方法--採用“電影鏡頭式”,寫好記敍性作文。

那什麼是“電影鏡頭式”呢?要理解它的含義,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鏡頭”。“鏡頭”是電影術語,我們只理解其通俗的含義。“鏡頭”通俗地講是同一背景下多幅連續的畫面。

那什麼又是“畫面”呢?所謂“畫面”就是指畫幅、銀幕等上面呈現的形象。

所以“電影鏡頭式”就是把電影裏用的將一幅幅畫面組成的一個個鏡頭的方式移用到我們的作文中來。即在我們的作文中也用我們的筆寫出一幅幅的畫面和一個個的鏡頭的寫作方式。

一、採用“電影鏡頭式”寫出的文章,讀者喜歡,閲卷老師青睞。

我曾經問過我的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平時是更喜歡看書還是更喜歡看電視、電影?100%的學生都説喜歡看電視、電影。我又接着問:那為什麼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因為電視、電影有畫面、鏡頭和聲音。聲音在我們的作文中無法直觀的體現。那畫面和鏡頭在我們的作文中可不可以體現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那樣的話,那麼我們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讀者就會喜歡,閲卷老師也青睞。

二、 採用“電影鏡頭式”, 寫作記敍性文章,古今中外的作家都用過,有先例可學。

例一:我國古典文學就有很強的可視性,講求畫面性。如:元人馬致遠的《天靜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為了渲染淪落天涯的斷腸人的心境,作者用了從“枯藤”到“夕陽”的幾個畫面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給人無窮的回味。我們還這樣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例二:當代作家李存寶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劇本中就有這樣一組鏡頭。 

鏡頭一:伴着落日的餘暉,玉秀揹着柴草,踏着殘雪,在山路上蹣跚而歸……

鏡頭二;頭頂稀疏的晨星,玉秀在井台上打水,吃力地用繩索把一大桶水從深深的井裏提上來……

 鏡頭三:茅屋內,如豆的油燈下,玉秀端着碗,坐在炕上,給病中的婆婆一勺一勺地餵飯……

  我們可以看到這裏有三個鏡頭,描繪了三幅畫面,一幅畫面就是一個鏡頭:打柴歸來,深井提水,給婆婆餵飯。沒有渲染,沒有議論,沒有抒情,一個勤勞、孝順、能吃苦的軍嫂形象立體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給我們以深深的感染

   例三:希臘的安東尼斯  薩馬拉基斯的《界 河》這篇小説也用到了“電影鏡頭式”。

界 河

                     [希臘]安東尼斯  薩馬拉基斯

    命令很明確:禁止下河洗澡! 同時規定沿岸200米內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約3周之前,他們來到河岸這邊駐紮下來,對岸就是敵軍--通常被稱為“那邊的人”。

    河兩岸的縱深處盡是茂密的叢林,林子裏駐紮着敵對雙方的部隊。

    據情報,那邊有兩個營,但他們並未發動攻勢。誰知道眼下他們正打着什麼鬼算盤。與此同時,雙方都派出哨兵隱蔽在兩岸的密林裏,戒備着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記得他們初抵此地時,還是春寒料峭。然而幾天前卻突然放晴,(現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個潛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當他爬回此岸時,肋下已中了兩彈,後來只活了幾個小時。

    翌日,又是兩個士兵下去了。沒有能再見到他們,只聽到幾陣機槍的掃射聲,然後,便是一片沉寂。

    此後,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條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聽到潺潺的水聲,)渴望便從他們心底油然而生。兩年半的野戰生活已使他們變得蓬頭垢面,邋里邋遢。在這兩年半里他們享受不到一絲的快樂。而此時他們卻邂逅了這條河……

   “這該死的命令!”那天夜裏他憤憤地詛咒道。

    這一夜,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遠處,滔滔河水依稀可聞,令他難以安適。

    對,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讓那禁令見鬼去吧!

士兵們都在酣睡,最後,他也漸入夢鄉。夢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條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邊,正欲躍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條河竟然變成了他的戀人--一個胴體黝黑、年輕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來,突然,一隻無形的手卻緊緊攫住了他的後頸!

    這是一場噩夢。醒來時已精疲力竭,幸好天還未放亮……

    他終於站到河邊。他注視這條河,它的確存在着!一連幾個小時他都在擔心,這只是一種想象,抑或只是大兵們的一種普遍的幻覺。

(天氣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槍靠放在樹幹旁,縱身跳入水中,承受了兩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還留有兩遭彈痕的軀體,頓時化作了另一個人。無形中,彷彿有一隻拿着海綿的手撫過他的全身,為他抹去這兩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記。他時而仰泳,時而蛙泳。他順流漂浮,又長時間地潛入水中……當兵的他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孩子--他畢竟只有23歲。

    (左右兩岸,鳥兒在自由飛翔,有時它們盤旋在他的頭頂,和他親暱地打招呼。)

    少頃,順流漂下的一根樹幹出現在他的前方。他一個長潛試圖抓住樹幹。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剎那間,他發現在30米開外的前方有一個腦袋。

    他停下來,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個游泳者也停了下來。他們彼此默默注視着。

    他立刻回過神來,恢復到原來的自己--一個經歷過兩年半炮火洗禮、榮獲過十字勛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對面的傢伙是自己人還是那邊的人。他怎麼認得出來呢?只憑一個腦袋?

   幾分鐘的時間兩人在水中一動不動。一個響亮的噴嚏打破了死一樣的寂靜,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樣大聲咒罵了一句。那個人掉轉身去很快遊向對岸,他也飛速向岸邊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樹下,一把抓起槍。還好,那邊的人剛剛爬出水面。

    他舉起槍,瞄準。要擊中對面那人的腦袋實在太簡單了。20米開外奔跑着的一絲不掛的人體,是一個很容易擊中的靶子。

    突然,他覺得自己無法扣動扳機。那人在彼岸,赤條條的像剛從孃胎裏出來時一般。而自己端槍在岸的這邊,同樣也赤條條的。

    他無論如何開不了槍。兩個人都赤裸着!兩個赤裸的人,脱掉了國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軍裝。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他實在無法扣動扳機,他覺得此刻這條戀人般的河未能把他們隔開;相反,卻把他們聯合在一起了。

隨着彼岸的一聲槍響,他只是瞥見鳥羣被驚起。他應聲倒下,先是膝蓋跪下,隨後平撲在地。

此篇小説,就是通過一連串的鏡頭,反映出戰爭的殘酷。

    從以上的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可以知道記敍性作品中運用“電影鏡頭式”還是很廣泛的。而且我們還可以試着思考一下,如果以上作品都用我們常用的寫記敍性文章的方法去寫的話,那就要有很多的修飾語,要有很多的過渡語。那樣的話還沒有這種“電影鏡頭式”簡潔生動而又富感染力了。

三、採用“電影鏡頭式”寫作記敍性文章,有規律可循。

(一)、電影鏡頭式”的一般特徵:語言簡潔生動;內容追求畫面性;靠“蒙太奇”組接;表情達意寓在“畫面”和“鏡頭”之中。

從以上作品的鏡頭中,我們就能概括出“電影鏡頭式”的一般特徵。

1、語言上:語言簡潔,少用修飾語,給人以生動的視覺形象。

2、內容上:內容追求畫面性。

3、“畫面”和”鏡頭”組接方式上:靠“蒙太奇”藝術組接,不用文字過渡,讀者憑視覺形象將一幅幅畫面和一個個鏡頭自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產生藝術效果。(“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單地説,“蒙太奇”就是電影鏡頭的組接。我們這裏是指文章中鏡頭的組接。)

4、表情達意上:意圖和情感藏在“畫面”和“鏡頭”中。作者不直接抒情、議論,並不是不表達作者的情感和觀點,而是把意圖深藏到“畫面”和“鏡頭”當中。

紙上得來終覺淺,欲知寫作要躬親。在學習了別人的文章,懂得了“電影鏡頭式”的一般特徵後,我讓我學生自己嘗試利用“電影鏡頭式”進行寫作。

題目如下:受中央電視台的“廣而告之”《要關注孩子不要關住孩子》的提示。老師擬定了以下作文題目:請同學們就目前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健康水平下降,正常的課餘活動被擠掉的現象,用三個具體的鏡頭(不超過200個字),為中央台製作一個“廣而告之”。結尾屏幕上顯示的字句是:“孩子們應該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要全面發展!”三個鏡頭要與該結尾內容吻合。                        

學生佳作展示:

鏡頭一:瘦弱的戴眼鏡的學生埋在用書本、作業本築起的“圍牆”中。不一會兒,他抬起頭來,託着腮幫哭着臉,望“牆”興歎:何時能衝出“圍牆”啊?

鏡頭二:“滴答、滴答”,書桌上的鬧鐘在鐘面上跳動,時鐘已指向11點,S生仍坐在台燈下埋頭做作業,不一會兒,他伸了伸懶腰,打了哈欠,揉揉眼睛,望着時鐘,無可奈何地發出感歎:“哎,還有兩門功課的作業沒做呢!”

鏡頭三:一男生坐在教室裏,偶爾抬疲倦的眼睛向球場張望。球場上空蕩蕩的,地上雜草叢生,籃球架框上鏽跡斑斑,天空藍藍的,白雲悠悠,一羣小鳥在歡快地飛來飛去,他望“場”興歎:何時能馳騁球場?

(二)“電影鏡頭式”,採用的是合成想象的方法。

學生從自己的寫作中就知道了,在寫“畫面”和“鏡頭”時實際上是將平時頭腦中儲存的來自生活的許多的具體形象在寫作時按照一定的要求,自己的愛好,從自己已有的形象中加以挑選,加工湊合形成一個個新的形象,就是説是一個想象的過程 ,這種想象的方法,叫做合成想象。並且這種合成想象是一種有目的,主動的,創造性形象思維。想象有一定的思路、方法,只有沿着一定的思路,運用一定的方法去想象,才能達到想象的目的。 反之,就會變成胡思亂想。而目的就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三)運用合成想象的要求,是要合理和要有序。

運用合成想象時與其他想象方法有一樣的要求。那就是:要合理和要有序。合理既要求合事理又要求合情理還要求合文理。有序包括既合時間順序又合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

那麼合成想象有沒有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四、運用合成想象,有方法可用。合成想象的兩種方法--拼湊法和加減法。

我的學生在運用“電影鏡頭式”進行寫作時,就不自覺地運用了“拼湊法”和“加減法”。

魯迅先生也曾説過:他寫小説是雜取種種,合為一個。巴爾扎克説:“為了塑造一個美麗女人的形象,我就取這個模特的手,取另一個模特的腳,取這個的胸,取那個的肩”,把它合成一個比現實的女人更美麗的形象。他們都是運用了合成想象中的“拼湊法”。

我們平時寫小説時以某一個人為原型,然後加以取捨,使之典型,這就是合成想象中的“加減法”。

我國諾貝爾獎零的突破者莫言就坦言,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或自己家裏人和家鄉人的現實生活為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取捨、典型化而寫成的。如《透明的紅蘿蔔》等。莫言所用就是合成想象中的“加減法”。

五、運用方法,實踐寫作從而掌握方法,學會寫作“電影鏡頭式”作文。

我又給我的學生布置以下題目:生活中常有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的現象,給大家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愉快或誤會。請你以“流言”為話題,將幾個鏡頭組合成一篇記敍性文章,把寓意藴含其中。

學生佳作展示:       

流      言

    教室一角。“喂,我告訴你,昨天我姐姐在商店裏,看見班長和小蘭在一起買東西。哎呀,還有商有量的呢!”“是嗎?”“嗯,一點不假。你可別説出去呀!”

    一天以後。校園花壇邊。“喂,告訴你,前天有人看見班長和小蘭在一起逛商店,兩人可開心啦,還手拉手。” “是嗎?誰説的?”“‘小蘿蔔頭’那幫唄,哎,你可別説是我説的啊!”

     一星期後。學校食堂。“哎,知道嗎,班長和小蘭的事?”“聽説了。”“人家説他們一起上大街逛公園,還一塊兒看電影呢!”“我也聽説,他們倆常在一塊。”“我猜是真的!”“真看不出來,在班中他們還一本正經呢!”“真不害羞!”“就是嘛!”

     一個月後。教室裏。“哎呀,你們瞎嚷嚷什麼呀,那女的不是小蘭,是班長的妹妹。”

            “……”

   此文運用“電影鏡頭式”,只攝取四個簡單的鏡頭組合而成,沒有過渡,讀者憑視覺形象將畫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不僅顯得簡潔,而且更可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採用“電影鏡頭式”寫作記敍性文章,我們的讀者喜歡,閲卷老師青睞;採用“電影鏡頭式”寫作記敍性文章,有先例可學,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效果可觀,值得好好使用。

 

彭桂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0z4q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