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我們周圍的土壤》教學設計模板

《我們周圍的土壤》教學設計模板

一、教材分析:

《我們周圍的土壤》教學設計模板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第1單元《土壤與生命》中的第1課。本課教學通過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土壤,知道當地土壤的基本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簡單的工具對土壤進行較細緻的觀察,做好簡單的實驗記錄,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和觀察,達到親近土壤,意識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關係的這一目標。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土壤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我們周圍的土壤中究竟有什麼,學生又未必作過細緻透徹的觀察研究。本課中學生將在瞭解我們周圍土壤的基礎上,意識到土壤和生命的關係。

在選擇材料時,有目的'地讓學生採集田野裏、花圃或水塘邊等生活場所的土壤,因為這些“有結構的材料”本身就藴含着本課所要達成的目標。同時,通過對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也讓學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親自採集土樣,並觀察土壤;

2.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來研究土壤。

(二)知識與技能

1.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會觀察、描述、記錄;

2.知道土壤裏有沙、石塊、枯枝落葉、小蟲、蚯蚓等;

3.瞭解土壤與生命有密切的關係。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關心家鄉土壤的意識;

2.願意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1.教師事先進行實地考察,為孩子們準備一塊泥土地、鏟子、放大鏡、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記錄紙。

2.孩子們準備:一根木棒、一隻塑料杯子、一塊抹布。

四、教學過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們校園裏哪裏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裏可能有什麼?

3. 討論:在外出進行觀察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師生小結:1.注意安全;2.不要破壞環境,更不能傷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動植物;3.及時記下自己的發現,對不認識的動植物,可先照樣子畫下來;4.儘可能多地發現土壤裏有些什麼。

【評析】孩子們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興奮的,如果他們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考察肯定會變成玩耍。讓孩子説一説,這樣既對孩子們進行了自己制定規則約束自己的訓練,又讓孩子們對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個小組説説在挖土時有什麼發現?

2.教師引導孩子們討論:表層的土壤和地下2釐米初的土壤有些什麼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動物生活在土壤裏,這些動物在土壤裏幹什麼?

【評析】這個環節非常重要,是孩子們把觀察經驗內化、昇華為知識的環節,所以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們相互交流、討論。課後我對孩子們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土壤的認識是什麼樣的,結果發現: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交流、討論的深刻與否是他們對土壤形成知識體系的關鍵,因此本環節孩子們的參與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課成敗的主要標準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紙上研究了。為什麼要放在白紙上?

4.大家開始研究吧,別忘了做個記錄?

5.小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説出發現,注意創新的發現。

7.你們的小組是否觀察仔細呢?下面前後兩個小組交換土和記錄紙,觀察一下別的小組的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評析】研究別人的研究,這是本課的一大探究特點。學生常常陶醉於自我的研究成果,認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現於在別人發言的時候總是忙着自己的討論。交換一下,研究別人的研究,讓他們自我發現對方不足的地方,同時也讓對方找出自己的不足,產生思維上的震撼力。

8.小組交換研究。

9.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説出差異,説出觀察中不同的發現。

10.小組總結一下,土壤中有哪些東西?

11.小組彙報。

(三)拓展

今天我們一起去校園裏觀察了土壤,並有了很多新發現。你們能把這些新發現和新感受用清新、優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圖畫描繪出來嗎?

希望大家能利用課餘時間到公園、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細觀察那裏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並採集一份土壤樣本加以觀察。

標籤: 模板 教學 土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qk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