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七課《爺爺和小樹》。

教學目的:

1、學會5個生字和一個詞語。

2、會認8個字。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

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

 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電腦教學。

教學準備:

自制CAI課件、生字卡片、小紅花。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

新課。

1、導: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爺爺和小樹》在篇課文的生字並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大家來認讀生字。看誰認得快?(指認5個生字)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齊讀課題《爺爺和小樹》)

3、複習小。

(1)(遮住課題小)問:你還記得這是什麼字嗎?(齊讀小)對嗎?誰來噹噹小老師,帶着大家讀讀它的音。(指名讀,齊讀)

(2)課題裏用小組的詞是小樹。(教師範讀)樹是翹舌音,要讀準。爺爺和小樹第二個爺是輕聲。(帶讀,齊讀)

 二、檢查讀書。

1、自由讀。

過渡: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朗讀比賽,誰讀得好就可以為本組爭得一朵小紅花,比比哪組紅花多。先請大家自己練習讀一讀,不會的字可以看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請教。

2、檢查讀書情況。

3、齊讀課文。

4、總結小組獲獎情況。

 三、讀講新課。

1、學習第一段。

(1)請小朋友齊讀第一段,找找裏面哪個字是這篇課文裏學過的生字?(口)

(2)你會用口組詞嗎?課文裏組的詞是(門口),誰家門口?(我家門口),我家門口有什麼?(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3)指導朗讀。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指讀、引讀)

(4)、指導背誦。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打開CAI課件,顯示冬天圖)這是什麼季節?(冬天)(貼:冬天)

對。這就是北方的冬天,那兒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這麼冷的天氣裏,爺爺在幹什麼?請女同學齊讀地二段。(CAI顯示飛來小花,擋住衣裳)同學們猜猜,被擋住的是什麼字?(衣裳)

(2)複習衣字。(重點複習新筆畫和新偏旁)

(3)提問:暖和的衣裳指什麼?(板書;暖和的衣裳)(CAI顯示動畫圖片)讓學生聯繫動畫圖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擴散思維:你還會説暖和的()(CAI顯示暖和的()句式)(讓學生自由説,只要詞語搭配恰當)

(5)問:穿上暖和的衣裳後,小樹怎麼樣?(板書:不冷)

(6)指導朗讀:用你自己喜歡的語氣來讀。

(7)指導背誦。

 四、學習第三段。

過渡: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小樹長出了嫩綠葉子。那麼夏天小樹又長得怎麼樣?它又是怎樣對爺爺的呢?(男生齊讀第三段)

(1)提問:小樹是怎樣做的?(板書:綠色的小傘)

(2)指導讀:撐開。

(3)綠色的小傘是什麼?(CAI顯示動畫圖片)讓學生看動畫圖片,理解綠色的小傘就是樹冠,也就是樹茂密的樹葉。問:爺爺在樹下怎樣?(板書:不熱)

(4)擴散思維:你還會説綠色的()(CAI顯示綠色的()句式)讓學生自己説,只要詞語搭配恰當。

(5)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用喜歡的語氣讀。

(6)檢查讀,背的情況。

 五、環保教育。

1、同學們,爺爺這麼愛護小樹,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也要愛護小樹)小朋友你們再看看我們的校園怎麼樣?(很美麗)那你們又應該怎樣做呢?(CAI顯示學校綠化地帶畫面,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的校園風景,討論後再自由發言。)

2、小結。

剛才,小朋友個個都説得很好,相信你們以後也會做得很棒,那麼我們的校園會更美,更綠。你們就很自豪地對別人説: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六、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要求: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讀)

2、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爺爺和小樹》,小朋友都明白了要愛護小樹,愛護花草,愛護大自然的一切。

3、作業

做一份關於保護環境的手抄報。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説明藝術並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P128註釋1 豐子愷,原名豐潤,畫家、散文家

1. 重點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難畫在哪裏?(第5段)(2)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説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2.記敍線索:孩子興趣轉移(看人影—畫竹影)

3.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寓教於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抓"步態"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⑴自由讀,感受步態的高傲:鵝走來了,《白鵝》教學設計。自由讀第4自然段:有沒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態。

⑵學生交流:

①師:我聽見了鴨、鵝…

指名分別讀──評"鴨小姐""鵝先生"的朗讀。

②師:寫高傲的鵝為什麼寫"鴨"?(引出"對比"的寫法。)

③出示詞語,進行理解:急速侷促不安從容大模大樣

2、視頻突破"淨角"難點:

⑴有不明白的嗎?(淨角)誰知道?(課件出示)指名説感受。

⑵師:豐老用"京劇裏的淨角出場"來比喻鵝的步調,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鵝步調的從容,更顯出了鵝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讀體會對比寫法:誰能通過朗讀表現鵝步態的從容、大模大樣,那股傲氣?

4、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二、抓"吃相"體味高傲

1、默讀感受:"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這回請你默讀第5、6、7自然段,為什麼使我們發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嗎?(劃出重要的詞句,把感受寫在旁邊,教案《《白鵝》教學設計》。)

2、自由交流:

⑴指名説。板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體現在哪兒呢?

⑵品讀句子,説感受:

①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師:真是一絲不苟、循規蹈矩、不會變通啊!令人發笑。

師:吃東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誤時間,並且很會擺架子。

②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裏的堂倌一樣。

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師:為什麼"非有人侍候不可"?(因為它太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高傲吧!)

③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師:喜歡"鵝老爺"這個詞嗎?(太形象了,它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因為它總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來偷吃,飯被狗吃淨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3、小結,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MSN(中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篇一:三年數學《一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有多重,知道“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運用千克、克、噸的有關知識估計一些物體的質量,提高估計能力,感受質量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故事吧。同學一定要認真看,看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出示微視頻,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説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體出示書上畫面。

(1)出示圖片,請同學讀一下數學信息。

(2)請同學列算式獨立算一算,然後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2頭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20袋麪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3)小組彙報。你發現什麼?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

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聯繫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動:先了解自己同桌的體重,在背一背,説一説感受

(2)舉例説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説一説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3)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思考方法)

2、談收穫

四、拓展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容,請同學們調查生活中“噸”的影子,多少個什麼東西合起來大約是一噸。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噸=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一噸有多重》 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和克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質量單位“噸”的教學。對於單位“噸”,平時學生幾乎沒有接觸,所以對於“1噸有多重“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實際地感受並認識。

學情分析:

《一噸有多重》這節課的內容,從學生的知識方面來看:已經有克與千克的認識作基礎。同時學生已學習數學兩年多了,他們喜歡上了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想敢説,願意發表自己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三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方法:通過課件演示法和聯想教學法,從多角度地讓學生感知1噸的重量,如學生最熟悉的自身的體重,並通過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來認識單位1噸的大小。

課前準備:課件、一袋麪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在三國時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曹衝稱象。誰來講給大家聽?一個同學説時,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出示課件:曹衝稱象的情境圖)。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學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頭牛還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師: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説明大象有多重,你們認為合適嗎?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適,因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質量單位。) 師:真會動腦筋!確實用千克、克有點不合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更大的

質量單位“噸”。(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導入,讓學生知道稱較大的物體的質量時,要用“噸”作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一認,説一説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這個要用磅秤才能稱出來,但我們學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我們可以把1噸分成小的單位來計量。

師:同學們,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們已經知道自己的體重有多少千克,現在請體重是25千克的同學站出來,(正好有8位同學:王源,慕子恆,慕翻燕,王保,薛佳藝,王娜,傑張,王雪曼)

師:這樣,如果以這8個同學為一組,請大家算一算,他們的體重有多少千克?

(學生計算出:25×8的結果是200千克,)

師:如果有這樣5組的同學,他們的體重又有多重?

(學生計算:200×5的結果是1000千克。)

師:通過大家的計算,我們知道像這樣5組同學的體重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噸”作單位,即:1000千克的質量的物體,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噸

師:1噸到底有多重,同學們?

( 背一背)請一個平時認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體重是25千克的一個學生,背2個學生(非常吃力),然後想像一下剛才8個學生的體重,5

組這樣同學的體重,即1噸的重量。

(提一提)1袋麪粉質量50千克,20袋麪粉約重1噸。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約重1噸 。

師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3、找一找,説一説,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噸大約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見到過“噸”?

(大橋的承重是50噸,吊車能吊起8噸重的物體,電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算一算,知道了1噸=1000千克,再通過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説一説,充分讓學生感知噸,並在大腦裏建立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迴歸生活,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二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並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裏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到了動物園。動物園裏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説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説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第三關:開放題:(課件出示)

我是小小檢查員

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1)、張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3)一輛載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車子。

(4)一輛13噸和一輛2500千克的車能不能同時通過。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智勇大沖關,讓學生對質量單位有一覺清晰的認識,並能從正反兩面進行單位換算練習,靈活地把握克、千克與噸的關係。 師小結:其實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現在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説什麼?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説些什麼?

四、拓展作業:

篇三: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 一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説一説。

3、説一説。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

4、練一練。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噸的質量單位。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指導完成課本第22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曹衝稱象”的故事情境圖

2.讓學生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討論曹衝為什麼要以用這個辦法稱象。

3.請你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4.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njo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