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四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較獲取信息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學、討論、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父母矛盾與愛的情感。

體諒、諒解。

教學重點:

比較三次調換,從中分析總結父母的心裏究竟怎麼想。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出發點,和矛盾的愛子之心。

教學創意:三次調換全方位比較,比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瞭解自己的父母嗎?父母的心你明白嗎?今天川端康成將我們展示這樣一對父母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讀、朗讀結合,瞭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2、快速默讀課文,請概括敍述本文大意。

3、精讀課文,回答:

本文一共寫了幾次換孩子過程,每次理由是什麼?

分別在什麼時間,財主夫人有什麼態度變化?這對夫婦當時各是什麼表情?

4、你認為他要孩子、換孩子理由充分嗎?如果是你,會同意嗎?

5、既然要孩子,為什麼當初要把孩子給出去?既然給出去,那麼為什麼結果又把孩子都要回來?

三、自學過程:

1、自己讀書,在書中找出答案。

2、小組交流,合作寫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確答案,理解主題。

四、探究、明確;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一顆崇高的愛心。

全文主要寫三次調換

時間人物順序表情理由財主夫人態度

當天傍晚夫妻二人長子眼含熱淚難割難捨貧窮付錢

第二天早上父親二子無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興興答應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兒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興無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傷、落淚(感動)

幾次調換孩子兩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這些理由只要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儘管家境貧窮,但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無論失去哪一個孩子,父母的心都會很痛苦,因此儘管理由不夠充分,甚至前後矛盾,但他們還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藉口掩蓋其事實意圖,直到最後才不得不説出實話。父母三番兩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誠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現出他們對子女無私的愛。

把孩子給出去,是現實所迫,富人家條件好,對孩子有好處,也會減輕家裏負擔,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這麼做。

但是這種理智無論如何都經不起時間情感折磨,骨肉分離,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實在難以割捨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們發現,無論是給還是討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之愛心在支持他們。父母的心就是這麼矛盾,他們在愛中掙扎。

總結:人們都説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廣闊。父母心時時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優越生活條件,又無法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擔心給孩子帶來痛苦、傷害。所以同學們一定體諒這矛盾的父母心,偉大父母心。

五、擴展延伸

1、如果你是這對父母,你會怎麼做,並説明理由。

2、結合你的實際生活,並進行比較,談談你對父母心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記敍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藴。

3、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培養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閲資料,瞭解二戰中蘇聯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紅軍戰士的墳頭。文章讚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鬥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戰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裏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牀,一張單人牀,一張學生桌,家裏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動,兒子寫作業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後兒子要寫作業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温暖寧靜的小屋裏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着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並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3、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1、複述課文情節,説説課文表現了什麼主題。

2、自由朗讀課文,説説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5、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⑴ 跨越國界,情同母子,戰鬥的友誼。

⑵ 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麼,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1、找出令你感動的情節、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2、試分析蠟燭有什麼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1、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蠟燭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捨不得用,現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境裏,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説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麼不説話,她心裏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麼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裏是怎麼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藴,啟發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佈置作業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並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點,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

2、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背誦課文。

【教學教法應用】

小組討論法,質疑問難。

【教具】

生字卡片、頭飾、圖畫、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四幅掛圖,問:這四幅分別畫的是什麼季節?怎麼看出來的?用簡短的話説一説。

師述:這四幅有趣的圖和幾句優美的文字組成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2、四季)

生齊讀課題

二、新授課

1、初讀課文。

⑴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生字;數一數共有幾句話。

⑵互助學習生字。

①本文的生字你認為哪些的讀音應該注音,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②誰能説説這篇課文有幾句話?(4句)

③請一人來讀第一句(出示掛圖)

2、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⑴學習第一句

①誰來説一説(板書:説),這句話寫了什麼?(草芽對小鳥説,他是春天)板書:草芽圖

②本句中,你有何不懂的問題?請你問一問(板書:問)用是説一句話。

③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春天來了呢?我們來議一議(板:議)

④感情朗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板:讀)

⑵總結:同學們學得真不錯,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學的,師或生邊述邊板書:説、問、議、讀。用以上的學習步驟學習二、三、四句話,四人一小組,自學開始。

⑶學習二、三、四句

①誰説一説這三句各寫了什麼?

②誰有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③師述:夏天,熱情奔放;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銀裝素裹。

你能把這三句話的感情讀出來嗎?願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

⑷分角色讀文: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草芽、小鳥、荷葉、青蛙、穀穗、雪人;每句話的一二行大家讀,第三行演員讀。每個演員都要盡情發揮,表演起來。

三、總結

1、播放音樂和出示四季的風景畫。

師述:春天,温暖的陽光融化了的山澗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綠葉有美麗的花朵為伴;不知不覺中,秋天便消失走近了我們的生活,天空那麼開闊,高遠;冬日,皚皚白雪珍藏了過去。而明天,將是一個令人欣慰的開始。

2、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麼?

3、齊背課文,每位同學都盡情表演。

【板書設計】

2、四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段。

2、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觀察天上的雲,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4、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生字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同學默寫的詞語,這位同學是個馬大哈!寫字總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錯別字的詞語:

師:你們這些小老師們誰來幫幫他?

2、指名到前面來修改。

(設計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樂趣中記住了詞語的`寫法。)

3、齊讀。

二、複習第一段

1、回憶第一段講了什麼?

板書:

上來了

2、齊讀。

三、教學第二段

過渡:

火燒上來了,地面上的一切都變了,真神奇呀!那火燒雲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板書:

變化

1、默讀第二段,思考:

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寫火燒雲的變化?

板書:

顏色形狀

2、教學第二自然段:

⑴ 聽錄音。

(觀察圖片)

⑵ 聽了這一自然段,火燒雲的變化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板書:

多快

⑶ 從哪兒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嗎?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樣子,找出其他表示顏色的詞語:

紅通通 ______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______

(講練結合,拓展延伸,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能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掌握運用知識的方法。)

⑷ 又從哪兒看出顏色變化“快”呢?

(一會兒……一會兒……)

⑸ 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中的“燒”可以用什麼詞語來換呢?那作者為什麼不用“?”而用“燒”呢?

(“燒”寫出了動態,表示了顏色,點明瞭課題。)

(讓學生反覆推敲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體會精確的語言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

⑹ 指導朗讀。

(喜悦語氣)

3、教學第3~5自然段:

過渡:

火燒雲的顏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斕,瞬息萬變,那麼它的形狀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⑴ 指名讀,思考:

這3年自然段寫火燒雲形狀的變化,那它變成了什麼形狀呢?

板書:

狗、馬、獅子

⑵ 齊讀第3自然段,思考:

① 馬出現時是什麼樣子的?

② 馬是怎樣變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⑶ 自學第4、5自然段。

⑷ 檢查自學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本處設計讓學生自學,與老師共同交流,體現了這一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⑸ 聽錄音,小結:

誰能用《黃山奇鬆》中的一個詞來概括火燒雲的狀變化?

板書:

千姿百態

(回憶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四、指導背誦

師:火燒雲真是太美了,讀了課文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麼美的景觀你們願意背誦下來嗎?選擇一段你喜歡的景色背誦下來吧!

(此處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變教師要求的被動為學生自己選擇的主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學生選擇背誦。

2、指名背。

五、作業

觀察天上的雲,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作業的設計,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寫法,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板書設計】

上來了

顏色 多 快

火燒雲 變化

形狀 千姿百態 快

下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o2e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