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畫》教學設計之四

《畫》教學設計之四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教學設計之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畫》教學設計之四

《畫》教學設計之四1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瞭解均衡、對比、變化、和諧等形式法則在裝飾畫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學習裝飾畫的構成形式及製作方法。裝飾畫教案

2、難點:材料 的選擇動作運用。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安定紀律,檢查學具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掛出裝飾畫和一般的寫實的繪畫各一幅,從欣賞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引入裝飾畫這一概念。

裝飾畫和一般的繪畫不同,主要偏重於表現形式的裝飾性。裝飾畫教案,它常用於裝飾性的壁畫、壁掛、廣告畫等。裝飾畫注重形象的平面化處理,畫面構圖強調均衡、對比、變化、和諧等形式美法則的運用。構圖一般較為單純。色彩亦服從於形式美法則的需要,不拘泥於客觀對象的色彩關係。裝飾畫可利用各種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徵,充分發揮材質的美。

裝飾畫的造型:

裝飾畫,要求在對自然物象的觀察、寫生的基礎上,抓住客觀對象的主要特徵,不受自然規律的束縛,運用裝飾手法進行提煉、概括、取捨、誇張裝飾加工,創造出高於生活,富於想象的完美、典型的裝飾形象。

裝飾畫步驟:

(一)、構思設計(畫出草圖)

確定好表現主題,然後根據主題畫出草圖。

(二)、選擇材料。

根據草圖和主題去選擇材料。

(三)、剪貼製作。

將選擇好的材料,根據草圖剪好形狀,並用膠水粘好。

作業:

用舊年曆等材料設計並製作一幅裝飾畫。

要求:選材恰當,畫面整潔美觀。

《畫》教學設計之四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四個字。認識2個偏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

正確的認讀本課的認讀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想】

在講課時,要讓學生藉助拼音反覆讀書詩句,然後引導學生弄懂每行詩在字面上説的是什麼意思,再結合看圖和啟發學生回憶郊遊時看到的景物,讓學生思考詩句內容,然後再讓學生把課文完整的讀一讀。反覆朗讀後達到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幻燈出示謎語。

猜謎語:

遠遠看去山是綠色的,走近一聽水沒有聲音,春天已經過去了,花兒卻盛開着,人來了,鳥卻沒被嚇的飛走。

猜猜看這是什麼?

二、學習古詩

多媒體課件展示詩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1、藉助拼音自己讀讀古詩。看誰能正確的將詩讀下來。

2、同桌互相讀讀,看誰讀的好。

3、老師範讀:

幻燈出示古詩。

4、指名朗讀古詩。

5、齊讀古詩。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幻燈片出示本課中的生字:

⑴自己藉助拼音讀讀本課的生字。

⑵指名讀讀生字,看能不能正確的朗讀出來。

⑶同桌互相檢查讀音。

⑷齊讀生字。

⑸去掉拼音後,看能不能將生字讀正確。

2、給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課件演示將生字的讀音和生字之間連線。

四、帶着生字的正確讀音再讀課文

五、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教學後記〗

學生齊讀齊背都相當好,但單個檢查時,有很多同學背不過。在今後應加強個別檢查,以防某些同學濫竽充數,使每個同學都認真自覺的學習。

《畫》教學設計之四3

教學目標:

車的觀察分析,學習概括、表現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觀特徵。

在對汽車的觀察分析表現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形特點。

教學準備:

汽車的圖片、彩紙、彩筆、教學錄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觀看教師帶來的教學錄象。

二、講授新課

1、小組性的探究學習

觀察分析汽車的外形特點。

(1)利用學生帶來的玩具汽車及其圖片,小組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種類的汽車?

從汽車的外觀看,他們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點。

每種汽車有什麼本領。

(2)師生共同分析以上的問題

(3)師生分別介紹集中現代化新型的汽車。

2、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師生共同分析課本上的學生作業

(1)那些作業表現出生活中見過的汽車;那些是自己創造的汽車,有什麼本領?

(2)你喜歡哪輛汽車,為什麼?

3、師生共同活動

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其他同學分析課本中的作業,並進行討論:

(1)你準備畫什麼樣的汽車?

(2)分析黑板上幾位同學畫的汽車。

(3)表揚有創意的同學

4、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教師鼓勵學生創新

5、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畫的汽車有什麼特點,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課下延伸:請同學回家進一步研究:

(1)汽車為什麼能在馬路上行駛?汽車裏面主要有那些機器部件?

(2)汽車是由誰發明的?

《畫》教學設計之四4

活動名稱:線描畫自行車

設計意圖:結合現階段我班開展的主題《我在馬路邊》,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了必須的積累,關注到的關於這一主題的資料也越來越高。可是,在這些孩子們的影響中,電瓶車、自行車、摩托車是他們最熟悉的,因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們來園的交通工具就是這些,所以在早晨他們交流的最多的也是這些了。結合培養我們的孩子的繪畫本事,用線描的形式來讓幼兒進行嘗試和鞏固。

活動目標:嘗試運用直、橫、斜線的連接和緊密排列體會線描的美感。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知不一樣線條的連接組合)

1、馬路上滾來了兩個輪子,會是什麼車呢(摩托車、自行車)

2、看,許多線條寶寶都跑來了。哇,是一輛自行車。

小結:我們能夠用許多細細的線條表現自行車的樣貌。

二示範討論(瞭解作畫的要點)

1、車輪上的鋼絲怎樣安裝呢

從輪胎到中間的軸一根根連接起來,像旋轉起來的大風車。

2、我們怎樣把車子組裝起來呢

需要一個斜槓(我們用兩根線條連接起來),我們還能夠用兩根線條畫什麼呢(車座底部)你覺得還需要什麼呢(龍頭車把,有幾個呢)

3、一輛自行車裝好了,你還想添加些什麼呢(用橫豎線條緊密組合成車簍,許多密密的橫線條在一齊變成衣包架)

三幼兒作畫

我們也來用線條寶寶設計一輛漂亮的自行車

觀察要點

1、車輪鋼絲斜線條的旋轉繪畫

2、線條畫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講評

你們覺得他的自行車什麼地方漂亮,什麼地方還需改善一下呢

《畫》教學設計之四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2、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①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中華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自主閲讀,理解內容

①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②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閲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①“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複交流)

②“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①教師啟發思考:為什麼説《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③展示台: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説説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説)。

五、課外作業

把近期瞭解到的我國傳統文化整理一下,準備與同學交流。

板書: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個 熱鬧

《畫》教學設計之四6

(一)組織教學:

調試多媒體、檢查教具、師生問候。

(二)導入:

教師: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淨植”的生長特點,另人聯想到潔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們喜愛,也是花鳥畫中常見的體裁。

(三)新授:

1、欣賞以荷花為主的典範作品:《出水芙蓉圖》(南宋)

《映日》潘天壽

《荷塘》齊白石

教師介紹齊白石、潘天壽的作品和各自的特點,從而引出花鳥畫的一些特徵

並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喜愛的荷花題材的作品及其喜歡的原因。

2、通過“胸有成竹”啟發學生説出古代畫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畫中“四君子”

請學生分組討論幾幅美術作品。圖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圖》(清)鄭燮《蘭竹石圖》

(明)徐渭《墨葡萄圖》(明)徐渭《牡丹蕉石圖》(五代)黃荃《寫生珍禽圖》(清)虛谷《松鶴》

(每件作品都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回答。)

教師通過放映一個小短片讓學生了解花鳥畫的特點

3、花鳥畫的最高境界“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以古代畫家畫蝦出名是誰?引出本課重點移情草木——花鳥畫家齊白石,簡介生平及繪畫特點。

欣賞齊白石的作品《青蛙》、《蝦》、《花卉冊頁》

古代畫論:繪事不難於寫形,而難於意,得其情而點出之,則萬物之理挽於尺素間矣(教師解釋)

4、小結(學生做,老師補充):中國花鳥畫家以其高深的畫技把自己熱愛生活的情愫,寄託於草木“得其情而點出之”。使欣賞者獲得啟迪,激起愛美,愛生活之心

《畫》教學設計之四7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各種形的比較、分辨和組合方式,學會更細緻地觀察和體驗周圍的事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流暢、準確的線條畫出汽車各部件的形狀,並能合理地進行組合。

難點:外形畫得準確,局部刻畫細緻。

教學準備:課件:玩具汽車,各種款式的汽車圖片。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拼擺遊戲導入。

1、認識基本形(出示模板):方形、圓形、梯形、三角形。

2、模板拼擺:

請兩名學生上台用模板拼擺汽車。揭示並板書課題:畫汽車的正面和側面。

1、歸納汽車正面、側面的結構特徵:由基本形組成。

組合結構:教師徒手示範畫出長方形的車身和圓形的車輪。提醒學生注意車輪總是落在水平線上的,且不能脱離車身。

2、課件演示觀摩汽車模型(玩具)和汽車圖片。

①觀察比較正、側面車身和車輪有何不同。

②觀察不同汽車的正側面的形狀特點。

③觀察汽車的細節:車門、車窗、車燈、雨刷、反光鏡、車牌、輪胎花紋等等。

3、概括畫法步驟。

①用流暢準確的線條將汽車的外形結構畫下。

②畫面組織:注意構圖的飽滿變化和上下、前後、左右的組織,可以有遮擋關係。

③添畫細節:根據自己的觀察,仔細添畫。

三、學生練習,教師行間輔導。

1、觀摩教材中的學生作品。

2、可以對照汽車玩具、教材中的圖片或掛圖直接寫生。

3、作業要求:線條流暢,結構準確,細節添畫細緻。

四、作業展評。小結、下課。

《畫》教學設計之四8

學習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A 案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將書上的插圖、爸爸説的話及有些重點的句子、重點指導的字做成相關的課件。

第 一 課 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問:你想認識她嗎?認真看老師寫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學生姓名或親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識記這個字,注意讀準後鼻音。(告訴學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較多)

2.板書課題,學生就課題質疑,老師隨機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會的生字詞,並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詞。

3.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運用媒體出示生字詞來檢測)

4.根據學生認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

幅字不要讀成fǔ,要讀fú。

催字要讀平舌音cuī。

睡字要讀翹舌音shuì,它和目有關,因此是目字旁。

髒字讀平舌音zāng,它還有一個字音是zàng,心臟的髒。

5.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本課生字的讀音。

6.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課文)

理解詞意,感悟課文

1.引導學生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讓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內容,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彙報自己這次又讀懂了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會。如認為玲玲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從滿意地端詳催等詞可以看出;認為玲玲是個愛動腦筋的、聰明的孩子,從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可以看出來)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玲玲着急和高興的心情。

《畫》教學設計之四9

教學目標:

1、認識什麼是鄰近色,學習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內容的基本方法,學會使用鄰近色畫一幅畫。

2、感受運用鄰近色作畫給人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色彩創作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鄰近色知識,掌握運用鄰近色的方法,感受鄰近色的色彩美。

 難點: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色相環、水粉用具、學生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複習色彩知識:提問:什麼是色彩的調和?調和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出示課題: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三、講授新課:

1、認識鄰近色:出示色相環,提問:請你從色相環中找出一組或幾組顏色相近的顏色。

2、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3、欣賞課本中的《紅土地》、《顧盼》作品中的鄰近色。

提問:觀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鄰近色?鄰近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4 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內容及表現方法。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要求: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五、作業展評:展示評價作業。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找出存在的缺點。

六、小結:

七、課後拓展。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説一説,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可以應用。

《畫》教學設計之四10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的話説出詩的意思,明白為什麼説這是一幅畫。

2、學會7個生字,把握詩中出現的反義詞。

3、會正確地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掛圖。

準備:圖畫若干,課文掛圖,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畫,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先來研究這個“畫”字。請你數一數,這個字共有幾畫啊?你是怎麼來記住它的?那好,讓我們一起在田字格里把這個字來寫一個。

誰來帶大家讀這個字。我們已經給他找了好幾個朋友,你還能來説説有關畫的詞語嗎?

研究了這個字,接下來老師請你們來欣賞一幅畫好嗎?

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寫上“山 綠 色 水”。

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現在請你靜靜地聽聽,來,走近些,再走近些,你聽到了什麼嗎?

沒有聽到聲音,那麼古代有個詩人,就把沒有聽到聲音用兩個字就概括出來了“無聲”,這樣連起來就成了兩句詩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我們剛才討論了那麼多,他就用了這麼兩句話表達出來了,你覺得他寫得好嗎?

討論:語言很簡潔,用了反義詞。

那麼在這兩句詩裏,有好幾個字我們沒有學過寫過,你是怎麼來記住他們的?

教學生字:遠 色 近 無 聲。

誰能連起來再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味道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那個畫家畫好這幅畫後呢,總覺得缺點什麼,於是他又提筆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麼?

粉紅的桃花是在春天開放的,這説明呀,畫家畫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春天過去了,花兒和鳥兒有什麼變化呢?

那在這幅畫裏呢?春天過去了,花還是那麼鮮豔地開放着,小鳥看到人走過來了,一點也不害怕。所以詩人説是: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在這裏,教師一邊引導説,一邊板書:春去花還開着,人來鳥不怕。改成“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兩句話,誰來帶大家讀好這兩句話。

這樣,四句連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畫”,誰能連起來讀一讀。

這古代的詩句雖然用詞精妙,但這五個字五個字地説話,總是和我們現在太不一樣,我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做一做翻譯家。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這首詩,行嗎?

我們各請三大組一個代表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你可以提意見也可以補充。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畫。我們還可以説,這是一幅的畫,還可以説,這幅畫真啊!句式説話。

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畫啊,彷彿也把我們帶到了那個美麗的高山流水間,小朋友,當我們外出遊玩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麼,如果你看到了,會用什麼辦法把它帶回來和我們分享呢?

畫畫、照片、攝象機,這些都是好辦法,不過,老師有個更方便,每個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嗎?

那就是請你用“心”把它帶回來,你用心記住你看到的東西、想到的,把它寫成文章給我們聽,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好嗎?

《畫》教學設計之四11

課前預習

朗讀課文,完成練習冊一至三題

易錯字:濺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與杆區分。

染是xxxxx結構,九上千萬不要xxxxx。

爽的筆順:橫、撇、點、撇、點、撇、點、撇、點、撇、捺。

單元導入

單元主題:多彩童年

語文閲讀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訴我們,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難懂的詞語,方法相近。有結合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查閲資料;向別人請教,此外,藉助插圖發揮想象也是不錯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實語文要素

接下來我們以《童年的水墨畫》為例來落實“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這一語文要素。

1.瞭解主要內容——讀薄

自學提示:説説你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主要內容:誰+在哪裏+做什麼)

預設:

主要內容:《溪邊》一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垂釣的場景。

閲讀感受:整首詩的描寫既有色彩的點染,又有動靜的轉換,給讀者帶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感受。

主要內容:《江上》描摹了一羣水鄉孩子江中嬉戲的歡樂畫面。

閲讀感受:整首詩充滿兒童的思維與想象,充滿童趣,將童年的爛漫和歡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主要內容:《林中》描寫了雨後的樹林裏孩子們採蘑菇的歡樂情形。

閲讀感受:詩人將“小蘑菇”和“斗笠”互為比喻,妙趣橫生,無論是雨後的小蘑菇還是採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個畫面充滿生命靈動的美感。

2.落實語文要素——讀厚

自學提示:用“xxxx”畫出你不理解的詩句,試着運用“聯繫上下文、藉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理解。

3.繪製思維導圖——讀清

可以從“字詞、主要內容、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來繪製。

4.自主作業

完成《主題閲讀》87頁《童年回憶錄》,文章批註及課後題。

《畫》教學設計之四1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蘇武、尹瘦石、聶紺弩的瞭解,積累關於古代詩、書、畫的文化淵源和傳承

2、通過對全詩的反覆誦讀,引發學生對民族精神深刻內涵的探究興趣。

3、欣賞本詩濃郁的頌揚格調和詩人藉以自況的意趣。

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

分組收集如下資料:關於蘇武的圖文資料;

尹瘦石的“蘇武牧羊圖”;

古琴曲“蘇武牧羊”;

聶紺弩的詩文等。

2、課堂實施

學生介紹關於蘇武的故事梗概;

欣賞“蘇武牧羊圖”;

誦讀全詩。

3、問題設置

討論1、同樣是説關於蘇武的故事,詩與文的着眼點明顯不同,説説它們的區別。

討論2、“神遊”是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縮龍成寸,拉近了作者與古人的心理距離。這是觀畫有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你曾產生過這樣的心理感受嗎?説出來,與大家交流。

討論3、“輕呼”的對象是誰?內容是什麼?輕呼傳遞的是詩人怎樣的情懷?

4、插入音樂“蘇武牧羊”

大家齊誦:神遊忽到貝加湖,湖上輕呼漢使蘇。

北海今朝飛雪矣,先生當日有裘乎?

一身胡漢資何力,萬古人羊僅此圖。

十九年長天下小,問誰曾寫五單于?

討論4、最打動你的心靈的一句詩是什麼?請分述理由。

討論5、蘇武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標準你是如何理解的?

5、研討:拓展和深入

查閲古代文人關於“詩書畫”的文字,瞭解三種藝術形式的關聯性。

蘇武的崇高氣節影響了後代許多文人,請列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三位人物。

詩人在頌揚蘇武的過程中,也在間接的傾吐自己的相知情懷。哪些詩句表現了這些信息?

6、課程資源

古琴曲“蘇武牧羊”

尹瘦石“蘇武牧羊圖”

《畫》教學設計之四13

教學目標 :

通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粘貼畫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手、眼、腦的靈活性、協調性,提高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粘貼畫的製作步驟、方法和要領。

難點:方法運用得當,畫面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新穎。

教學準備:細砂,膠水,底紙,棉籤。

教學步驟 :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欣賞、出示課題。

1、出示四幅分別是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的範畫。讓學生欣賞並上台用手觸摸,思考這些畫是用什麼材料“畫”的,初步瞭解粘貼畫的特殊美感和質感及製作材料。

2、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作畫方法。(板書:顆粒碎屑粘貼畫)

二、教師示範傳授粘貼畫的製作方法。

1、構思(板書)

①構思內容。指導學生看範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

②啟發學生説説自己打算畫什麼。

2、勾描圖形。將構思的形象勾畫出來,要簡潔鮮明。

3、塗膠。(板書)

①教師演示用棉籤蘸膠水均勻地揩塗在圖形上。

②注意,邊線要整齊。

4、撒灑。(板書)

①教師演示:右手的五指抓些細砂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部位,力求厚薄均勻。

②指名學生上台演示,集體評議。

③撒灑完後,用廢紙覆蓋在畫面上,用手壓抹一番,使細砂粘牢。隨後抖掉餘沙並加以整理。

5.着色。(板書)

待幹後,可在圖形的空白處點綴着色。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作業要求:大膽構思,細心製作。

四、作業 展評,課堂小結。

1、觀摩作業 ,集體評議。

2、教師小結。

《畫》教學設計之四14

一、教材分析:

《畫直線和曲線》是陝西科技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節內容。此課是在學生已對計算機畫圖有了初步的認識、會進入和退出畫圖程序之後學習的畫圖中的最基礎的技能——直線和曲線的畫法。直線和曲線的畫法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因為線可以畫出許多的物體,直線的粗細也決定了其它如曲線、矩形外邊框、圓形外邊框等線的粗細,而曲線的柔韌性是大多數物體都具有特點,特別是曲線與我們平常在紙上用筆的畫法截然不同,它是先要畫出“直線”然後通過用鼠標拖拽的方法兩次才能完成的。如果只是教師簡單地説一説、演一演,只讓學生懂得這個要求,那麼必然會使學生產生驕傲的心理,並且知道了畫法卻畫不出好看的圖畫來。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興趣,又讓學生知道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剛開始學習信息技術,對計算機知識掌握有限,而本課內容學生比較難掌握,特別是曲線的畫法。所以我採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容易理解。

三、設計理念: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直線和曲線工具。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學重點:

曲線的使用。

六、教學方法:

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指導思想,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以“任務驅動”與“問題解決”為主線,完成每個教學任務,從解決問題出發,讓學生親歷自主學習、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

《畫》教學設計之四15

教學目標: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中、難點: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麻煩,本來花費很多心血準備好的東西突然遭到破壞,讓我們感到很是傷心。那麼怎麼辦呢?(課件出示單元導讀語)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是啊,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走進第七單元,從剛才的那段話中,你瞭解了這個單元着重選了關於哪方面內容的文章?(如何正確看待問題方面)

接下來,我們要走進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是怎樣解決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關於她的故事吧。

二、 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 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寫在黑板上。

2、 聽老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記憶字音。

3、 指讀,進一步正音。

4、同桌互讀。

4、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三、 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小組討論,哪個字比較難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1、 小組彙報、交流識字方法。

2、 小組間開展識字競賽。

三、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本課中所寫生字的特點:七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短下長。

2有重點地進行指導:糟 肯 腦 樓

3、 學生認真對照田字格,臨摹一遍。

4、 展示,評議。

5、 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6、 積累詞語。

7、 把喜歡的詞語積累在詞語本上。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yg49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