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紅樹林》教學設計

《紅樹林》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樹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樹林》教學設計

《紅樹林》教學設計篇1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閲讀教學旨在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不搞條分縷析的講解,而是在學生充沛預習查閲資料的基礎上從文章整體入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然後交給學生精讀的方法,先扶後放,再回到全文,最後指導學生習作,使讀寫結合,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學會閲讀和寫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貧瘠不毛”等詞語的意思。

4、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難點:

3、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蒐集的有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領略海底奇觀———紅樹林。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麼樣子的?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相提醒易錯的字。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寫出課文的提綱。

3、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精讀感悟

1、指讀課文,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這一問可以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精讀課文做準備。)

2、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習方法

(1)默讀第二自然段,考慮:遠看紅樹林,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宏偉、壯麗)

(2)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學生的感受。)

相機理解:芳馨、婀娜、絢麗多姿

(3)應該怎樣讀?(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必需引導學生充沛的朗讀。)

4、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閲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後,可以選擇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5、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學過的方法選擇自身感興趣的段落自學剩下的局部。

回顧學法:

(1)自讀課文相關段落,想想課文中描寫的紅樹林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不理解的詞語嘗試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3)想想該怎樣讀?練習朗讀。

6、小組交流。

7、全班交流。(教學時採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過程,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學習,最後自學,滲透了精讀課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點:體會近看時紅樹林的幽靜、神祕。相機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點:體會紅樹林“胎生”的繁殖特點。

第五自然段要點:與開頭照應。理解為什麼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衞士。

(四)總結全文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不只因為它壯麗、奇特、神祕的景觀,還因為它默默奉獻的衞士精神,在寫景狀物的同時歌頌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安排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瞭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

二、練習寫作

1、作者按什麼樣的順序觀察紅樹林?

2、重點寫了紅樹林的什麼特點?為什麼把它作為重點?

(由此聯想到紅樹林的奉獻精神。)

3、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

4、習作練習。

三、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漲潮

遠看退潮

紅樹林近看:幽靜神祕 奉獻精神

胎生:隨處生長

《紅樹林》教學設計篇2

教材分析

《紅樹林》寫了作者在海南島瓊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紅樹林如仙境般美麗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這幽靜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文章從幾個方面層層深入的介紹了海上奇觀——紅樹林。

1、遠觀紅樹林。

2、近賞紅樹林。

3、紅樹林的繁殖。

4、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讚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後一段得到了昇華。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髮揮想象,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培養學生瀏覽課文和精讀課文的能力。

3.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重點

1.啟發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難點

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主題入手,引入課文

我們學習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奇觀)我們一起領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也觀賞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我國南疆邊陲的.海南島瓊山去看一看。那裏有一片海底森林——紅樹林。

(學生介紹瞭解到的紅樹林方面的知識並出示相關的圖片,把大家帶進那片神奇的世界裏。)

讓我們打開想象的大門,在作者的帶領下走進這片神奇的領地——紅樹林。

二、整體感知,進行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瀏覽課文,想一想:

(1)作者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紅樹林?

(2)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紅樹林是一種奇觀?

(3)讀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説一人聽,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補充説一説,讀一讀。

三、彙報學習,共同感悟

1.彙報第2自然段後指導讀,讀出紅樹林美麗迷人的景象:

那是漲潮的時候——生接讀。——多像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會兒退潮了,——生接讀。——紅樹林如同含羞姍姍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畫面!剎那間——生接讀。——令人心曠神怡!

一起讀出心中的喜悦。

板書:絢麗多姿(遠觀)

2.彙報第3自然段後問: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麼樣的?見過這樣的景象嗎?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那種感覺是豁然開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圍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體會出了什麼?(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通過朗讀加深理解。)

板書:世外桃源(近賞)

(1)體會紅樹林有特別發達的根部:樹與樹盤根錯節,繞來纏去,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灘,那造型是什麼樣的,你能想像出來嗎?讀出自己的體會!

(2)體會綠色之網:一顆樹能成網嗎?兩棵?三棵?四棵?那怎樣才能是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呢?就像書中所説的:“一株株……” 此時我們就坐着小船,穿行在這張綠色之網中,你驚喜地看到了這樣的奇觀,會怎樣表達呢?誰能通過讀書來展現?

(3)談其它體會:我們滿眼是藍色的海水和碩大的樹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時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頭可見海鳥在林間飛翔,低頭便見魚蝦、螃蟹在穿行。見到這樣奇異的景觀你最想説什麼呢?

3.彙報第4自然段:

板書:胎生繁殖

(1)體會奇觀:在大海里,在漲潮與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湧動中,紅樹靠這種方式來繁殖,而且這種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獨一無二的!誰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2)體會頑強:就是因為他們有頑強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觀!我們一起通過讀來讚頌他們那頑強的生命力吧!

(3)紅樹林為了適應環境,它們進行胎生繁殖,一顆繁殖成多棵,多顆繁殖成若干棵,來抵禦狂風惡浪。我們親眼看一看這令人歎為觀止的繁殖過程吧!(看錄像)

相信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它們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來讀出頑強的精神。

4.彙報第5自然段:就讓我們懷着這種情感,一起來讚美紅樹林!

你們讀的這樣用情,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可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

板書:奉獻精神

正是由於他們默默奉獻、對大自然毫無索求,數百年來,它給海南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安寧。人民視它們為“保護神”、“風水樹”、“生命之樹”。紅樹林是海上奇觀,是綠色長城,是地球的“綠肺”呀。讓我們懷着讚美的情懷來歌頌紅樹林吧!

四、總結學習,結尾昇華

如果説不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就不能説看過人世間最壯麗的山河;如果説不看看錢塘江大潮,就不能説看過人世間最壯美雄奇的景象;那麼,我們可以説:不看看紅樹林,就沒有真正的看過奇異壯觀的海。今天我們隨着作者遠觀了紅樹林,近賞了紅樹林,還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獨一無二的胎生繁殖的特點。從中感受到了紅樹林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紅樹林一樣的精神,你能説説嗎?此時你有什麼 話想對大家説?

板書:  絢麗多姿(遠觀)     世外桃源(近賞)     胎生繁殖     奉獻精神

《紅樹林》教學設計篇3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小學地處著名的古蹟大雁塔西側,毗鄰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創辦於1960年。整個校園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淨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於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准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小學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範,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後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瞭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並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麼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後交流課前查閲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着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裏龍宮的大花園,那麼,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註。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註,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説説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着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閲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後,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於地,紮根於土。簡單而令人讚歎。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麼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衞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於人類。)點題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祕,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讚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讚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讚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瞭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於略讀點撥,後半段側重於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閲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閲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閲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於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於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鬆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閲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閲讀方法等,是有別於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在教學目標確定上,重在從閲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據課標的精神,略讀課文旨在通過閲讀,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於文字的訓練,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有關知識性方面的,則不是它所要特別關注的,不必作繁鎖的講解和精細的語言文字訓練。本課教學,着重在讓學生從課文中捕捉三類信息:一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二是所描繪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樣的特點?三是作者由紅樹林聯想到了什麼?

2、在教學策略運用上,重在自讀為主,略而不簡。略讀課文,必須抓住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重點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學豐。本課教學,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課後兩個問題,自讀自悟。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二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精略交互。略讀與精讀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是隻是相對而言的,精讀精到什麼程度,略讀略到什麼程度,並沒有絕對的明確的界限。他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閲讀策略、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在自讀自悟、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略讀交互進行,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閲讀策略和閲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三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內引外連。略讀課文的教學,還要注意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片,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語文課外拓展性學習與綜合性實踐。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課後安排的一篇習作,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在學法的指導上,根據本組內容和本課金鑰匙,本課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主要突出二項:①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想。這個要求放在金鑰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本課設計注意在自學前提出要求,自學後組織交流,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文以載道,學生在閲讀的同時,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體悟,是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本課上竭力在做的。

標籤: 紅樹林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e4k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