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

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

“影視漢語”課是為漢語言專業二年級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開設該課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這種立體的語言載體,使學生接觸現實場景中自然、真實的語言,從而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使用真實交際環境下的語言,培養語感,寓教於樂。

該課程不同於普通的漢語課程,它從日常學習的課本中跳脱出來,利用真實的影視材料,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影視漢語”課也不同於一般的視聽説課,視聽説課重在訓練學生的聽説技能,有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理解主要情節,看懂、聽懂75%—80%的內容即可。還有的情況是通過對影視作品主題的討論和學習提高表達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識,而不是學習其中的台詞。但“影視漢語”課,所要側重的應該是影視材料中的語言,重視台詞的學習,所以採用“精視精講”的教學模式,並通過視、聽、讀、説、寫等多方面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影視漢語教學設計策略

教學的觀看學習材料以電影為主,同時還兼有微電影和綜藝節目。電影的學習採取了分片段全部觀看和台詞精講的方式。下面以電影《杜拉拉昇職記》為例,具體敍述其教學準備及課堂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由於沒有現成的教材,要精講一部電影,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一過程相當於以電影為素材編寫一部教材。具體包括:

1、根據電影情節,將全長100分鐘的電影分為27個片段,每段時長約為2—6分鐘。

2、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台詞,按片段分開。

3、篩選出每個片段中重要的詞彙、語言點、句型及文化點。

4、觀看每個片段,設計視聽理解問題。

5、製作PPT,包括電影相關圖片、影片故事梗概、每個片段的視聽理解問題、台詞展示、重要詞彙和語言點的解釋等,其中每條詞語的解釋都包括拼音、詞性、英文釋義、例句,有的還配有圖片。

6、編排適當的練習題目。

7、對影片中相關線索和主題進行總結,如總結影片中出現的與工作相關的詞語。

(二)課上教學

整部電影的教學順序為:

1、教師介紹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

2、以片段為單位的播放、學習和練習。

3、學習完整部影片後,對職場文化相關詞語進行總結。

4、佈置片段表演、寫觀後感等課後輸出任務。片段表演任務將學生分組並在課下準備教師指定的片段,課上集中表演。整部電影用14課時完成,包括片段觀看及講練12課時、總結及表演2課時。

單個片段的教學環節為:

1、第一遍播放—泛視、泛聽。

2、理解性問答。

3、台詞中詞語、語言點和文化點的講練。

4、第二遍播放—精視、精聽。

5、綜合練習。如配音、看圖説話等。

第一遍播放,學生看畫面、看字幕、聽聲音,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整體感知片段的內容。播放後,教師用PPT展示觀後理解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檢驗學生對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讓學生複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與片段內容相關的擴展性問題,如片段三介紹DB的各種規章制度後,問學生“你願意到DB這樣的公司工作嗎?”又如片段十八在沒有台詞表達的情況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牀上時在想什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經過這一環節,學生們都對這一片段有了整體的認識,而且當遇到某些問題無法順暢回答的時候,他們會有想要再次觀看或看台詞的慾望,這時緊接着用PPT展示片段內所有的台詞,並附有生詞解釋和例句。此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講解一些重要的生詞和語言點,然後讓學生讀台詞,或找兩名學生進行對話。

這一環節後,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在重要的詞句或關鍵信息點可以暫停播放,加以説明。

由於掃清了詞語和句子的障礙,學生們對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會產生滿足感,增強學習自信,提升學習興趣。第二次觀看,對剛剛學習的詞彙和語言點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強化的作用。

在兩遍觀看和學習之後,教師帶領學生做台詞配音、看圖説話等練習,促進知識內化,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然後接着學習下一片段,重複之前的各環節。

(三)課後評價

課後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兩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整部電影學習和練習結束後,

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卷的題型包括:

(1)寫出10個電影中和職業、工作有關係的詞。

(2)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裏學到的並覺得有用的詞。

(3)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裏學到的並覺得有用的句子。

(4)使用給定的詞語造句。這裏給出的詞語為影片中出現的一些要求學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詞語。

(5)解釋給定詞語的意思。這裏給出的詞語為一些成語、慣用語等。

學生對課程及教師的評價:教師在期末課程結束前下發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選該課的目的、學生感興趣的影片種類調查、該課程對提高漢語水平是否有幫助、對該課程是否滿意、對該課程有何建議和意見、對教師的講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議和意見等。

二、教學設計的分析及反思

劉指出,視聽法的教學過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讓學生觀看影視片,感知大意,邊看邊聽邊記憶。第二步是教師講解詞、詞組和句子,幫助學生完全理解內容。第三步在放視頻的同時,讓學生模仿、重複、熟記、回答問題,進行大量練習。第四步讓學生通過自由對話、複述、評論、表演等,培養其活用目的語的能力。羅慶銘將視聽説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讓學生直接看和聽,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看懂、聽懂的情況。然後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一定的講解、訓練。第二,要求學生精看、精聽。包括看懂非語言的動作、手勢、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聽懂關鍵性詞語和語法,以及要求學生從受控表達向自由表達過渡。第三,教學重點轉向“説”,以前面所看、所聽內容為話題,展開進一步討論。肖路也把影視課堂教學過程“分為3個層級,即理解性層級、操練鞏固層級、交際性層級”。

以上幾位學者在影視課教學模式的設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這樣的影視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興趣(理解性問題和討論)—輸入(講解詞語)—強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練習)—輸出(表演、寫觀後感等應用性練習)這一系列過程。這也符合“理解—模仿—記憶—應用”的認知原則。

課後的測試卷,學生們做得都不錯,能從記憶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詞語和句子,並能正_運用詞語,説明教學效果良好。有的學生在一年多以後還能記住影片中的一些經典台詞。學生調查問卷對該課的反饋意見比較滿意。但有的`學生覺得分段觀看不夠連貫,有些無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觀看一遍不分段,就無法結合具體情境講解語言點;有的學生還覺得練習有些不足。

結合學生的反饋和自身的反思,總結出如下幾點可以改進的地方。

(一)突出重點學習片段,“精”“略”結合

在教學中,教師選擇對一部電影內的所有片段都精視、精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完整觀影的成就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征服了一部電影,而且,同一部電影各片段情節具有連貫性,詞語具有相關性。但是,這樣做的負面效應,正如一些學生在調查問卷中反饋的那樣,連續幾次課講同一部電影,讓學生覺得有些枯燥。

在學習整部電影的情況下,應該適當地縮短每部電影的教學時長,找到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與保持興趣的平衡點。首先,在片段的劃分上,做到情節完整、長度適中、難易得當。其次,在片段的講解上,要區分輕重,體現“精”“略”結合。有重點學習和操練的片段,有可以一帶而過的片段;有精講精練的台詞、詞語和語言點,也有簡單説明的台詞和詞語。

(二)增強“聽”的技能訓練

有調查指出,在視聽説課中“聽”不只是手段,也應是目的,即應重視和加強聽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6]。在本案例中,由於播放中一直是帶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畫面的輔助下,無法充分激發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時,可以進行無字幕播放或視聽分離播放,重點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播放後,應給學生做一些相應的聽力練習或複述練習,檢查其聽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或只聽不看圖像,因為已經學過台詞,學生可以在聽音中自檢和鞏固所學。

(三)適當增加詞語和台詞相關練習

為了節省整個影片的教學時間,在對台詞、詞語和語言點講解後沒有安排過多練習,而且學生通過每個片段的兩遍播放和一遍精講,應該能很好地理解內容並記住一些台詞了。但在學生的反饋中,有些學生覺得練習不足。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精講片段和重點詞語在講解後加上一些詞彙練習和台詞填空練習,以鞏固和加深其記憶。在台詞講練後,根據片段內容,多進行一些如配音、看圖説話、小組討論等增強學生參與感的活動。

標籤: 教學 漢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vdg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