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一、課堂教學梗概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説明問題和進一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參與描述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活動,體驗與人交流與合作;初步形成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2、教學重點

食物鏈和食物網

3、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4、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

5、教學媒體

相關的錄像資料、課件

7、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引言1、學生交流“食人魚事件”的啟示

2、分析食人魚在其原產地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生活狀況,思考:在自然條件下生物與生物之間,是以什麼方式實現相互制約的1、創設情境:播放錄像資料(《亞馬遜-熱帶雨林主題曲》)

2、巧用引言:北京“食人魚”事件

食物鏈和食物網1、觀察並記錄錄像中的“吃與被吃”的關係

2、分析錄像中連續的“吃與被吃”的關係,得出食物鏈

3、討論箭頭的方向所表示的含義以及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規律

4、學生根據材料,討論由多條“食物鏈”交錯形成“食物網”

5、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材料,連接“食物網”,並觀察自己(人)在食物網中的位置

6、一個小組的學生到黑板粘貼不同生物卡片,連接成食物網

7、其他同學加以點評1、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2、播放一段錄像,其中有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

3、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分析食物鏈中箭頭方向所表示的含義

4、提供多種感性材料,引導進一步探究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1、學生討論當某一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生物大量減少時,其它生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結合農田生態系統,分析保護青蛙和蛇的好處。

3、討論對於草原生態系統,當草生長得特別旺盛時,兔子的數量會不會無限制的增加?為什麼?

4、學生給無聲短篇配音(草—兔—豹貓數量和比例相對穩定)

5、學生通過上述環節推理得出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

6、學生分析草原過度放牧的後果,進而得出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1、創設各種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2、播放無聲影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創新思維

3、佈置課外調查:什麼樣的'生態系統容易被破壞。

有毒物質在食物鏈中不斷積累1、通過觀察,分析有毒物質在食物鏈中不斷積累

2、討論有毒物質的來源,初步形成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意識。

3、調查自己身邊的生態環境狀況,並嘗試加以分析1、播放課件

2、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態環境,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園——地球的生存,讓我們珍惜與保護環境吧!

二、老師評析

面對新教材,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初中學生,如何引起並保持他們對生物的興趣,以達到學生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的轉變,作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問題是探究的起點,合作是成功的關鍵,體驗是達到彼岸的橋樑。多媒體手段的合理運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恰當的評價,又會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探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朱緒兵老師“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上述理念。他以熱帶雨林主題曲的畫面配以娓娓動聽的旁白,把人帶入迷人的生物世界,接着演示食人魚的事件,引起問題衝突,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真相,自然就想到“吃與被吃”上來。問題一個一個出現,學生的探究就一步一步的深入,始終是在興趣盎然中進行。

他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合作嘗試完成食物鏈的連接。接着用自己在食物網中處於什麼位置,同學在思考、爭論中得以進步。設計了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分小組完成不同的食物網,並進行交流。使學生遇到了挑戰,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人都有表現的慾望,特別是初一學生,教師的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次機會,都對他們產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合作交流,回答問題外,有安排了小組到黑板上粘圖片連食物網,來展示學生的才華;讓學生給畫面配音,提升他們的創造才能。教師又不失時機的加以鼓勵,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很必要的。食人魚例子的正確處置,進而又引出引進物種的危害。通過有毒物質通過食物鏈的積累和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例子,向學生滲透人類要善待生物,善待自然,人與生物圈和諧共處的道理。引起學生的共鳴。

當然,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及學生個人的積極性,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學目標的落實,生物實驗與電教手段的結合以及教具的科學性與形象性上還有待商榷。

三、學生的感受

本是一節普通的研究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興奮,主動去探究,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這是課改的功勞。現輯錄幾個學生課後的感受。

週二的生物課有三新:授課方法新,老師用了與眾不同的方法授課,將一個個錄像片段穿插與課堂的學習中;形式新,老師運用了模擬現實環境,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來獲取知識;全班參與,老師讓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發揮的機會。這堂課總的給我的感受是:享受加參與,我盼望與老師的下一次合作。

啊!真是興奮,真是高興,因為老師選中我們組到黑板前粘食物網,雖説我們弄得手忙腳亂,但也鍛鍊了我們,也有表現的機會。

每次看完錄像,老師讓我們小組討論,併發卷子讓我們填寫、連線,真是豐富有趣。然後再請出代表發言、總結。關鍵是有許多的“答案”,你説這種,他説那種,還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説着説着,還總能把大家逗笑。上了這節課後,我對生物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以前的公開課,上來不是這個定理就是那個法則,感覺有點像拍戲。今天的感覺有點不一樣,好像是在家裏上課似的,很自由,有説有笑的。看着小動物們滑稽的樣子,又有點像在動物世界裏一樣。總之,這次生物公開課還是“verygood”的。

標籤: 教學 食物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902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