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課文是託物言志的寫作範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徵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讚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着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徵意義;最後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讚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於政治背景,學生明瞭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進行散文欣賞,着重賞析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意識。已初步養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初三學生已閲讀了《荔枝蜜》,對託物言志的寫法有所瞭解。據調查,學生對文中白楊樹的形象、氣質較感興趣,對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也有進一步探究、運用的興趣。

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優美,感情強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因此,要求學生在預習時主動提問,帶着問題進課堂,小組成員互相討論與交流。

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情感,通過範例,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上同化或滲化。

學習需要自主建構,自主建構需要信息技術平台的支持。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的能力。首先用多媒體向同學展示白楊樹的直觀形象,配合課文朗誦,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器官,激情導趣,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建構的動機。再從網上下載某種植物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聯想力,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覺、主動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一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人新課。

2、釋題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讚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讚美。

3、介紹寫作背景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3月,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等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含蓄的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範讀全文,或聽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生詞,並標明自然段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閲讀課文註釋①,瞭解寫作背景。然後教師補充:

茅盾,小説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子夜》、短篇小説《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3.解決生字詞,疏通閲讀障礙。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鍊

主宰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在學生掌握字詞讀音後,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其中幾個字詞連詞成段,進行口頭表達練習,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

4.學生迅速默讀全文,討論:如何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後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層次劃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8——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讚美白楊樹。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後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總體印象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體會作者為什麼在見到白楊樹時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描寫白楊樹的內容。

2.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徵?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

(3)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徵是什麼?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後明確:

(1)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徵。

(2)分別從幹、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幹,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3)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並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強不屈的鬥爭性格。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教師朗讀第四部分內容。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記出文章中讚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學生思考並討論如下問題:

(1)在第7段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讚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中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麼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後歸納:

(1)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讚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3)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麼,應該覺得它是什麼呢?後面三個難道,就由淺人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徵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徵着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徵為在敵後堅強不屈守衞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徵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昇華,文章達到高潮。

四、學習課文第五部分

1.學生高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

2.學生討論:作者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目的何在?

教師先補充:茅盾同志曾經説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徵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然後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消極抗日的反動派,呼應篇首。

五、學生速讀全文

1.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象徵手法。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於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2.總結全文,瞭解本文的寫作線索。

明確: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覆出現,強烈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六、佈置作業

1、熟讀

2、背誦。

3、思考: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學習象徵手法。

2、體會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效果。

3、感受抗日軍民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方法

自主研讀,合作探究。

一、導入新課

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歌詠。我們欣賞過“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的柳韻,瞻仰過“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竹姿,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影。這節課我們將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楊樹的勃發英姿。

二、破題

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文學家,創作了《林家鋪子》《子夜》《春蠶》《秋收》《殘冬》等小説。在這篇散文裏,茅盾把視線投向了白楊這種在西北高原極為常見的樹。“禮”是敬禮、致敬,“白楊禮讚”是賓語前置,實際上是“禮讚白楊”,意即帶着敬意讚美白楊樹。那麼,茅盾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他又是怎樣讚美白楊樹的呢?

三、品讀文本

1、細讀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對“白楊”進行“禮讚”的。

提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我讚美白楊樹……

第9段:……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2、齊讀直接禮讚白楊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極力讚美白楊樹?

提示:白楊樹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3、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請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那種精神和意志?”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第二個“難道”點明白楊樹象徵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點明白楊樹象徵北方農民中的戰士;第四個“難道”點明白楊樹象徵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覆朗讀文章第7段,思考:

(1)這一段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提示:反問、排比,即“難道你就只覺得……那種精神和意志?”

(2)將四個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朗讀並體會兩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問句:“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

陳述句:你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你應該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

四個反問句組成一組排比句,層層遞進,氣勢恢宏,語氣更加肯定、強烈,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5、茅盾借讚美白楊樹歌頌北方抗日軍民,為什麼他不直接讚美北方抗日軍民呢?

提示: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與當時的寫作背景有關。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看到了政府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廣大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一致,粉碎日寇“掃蕩”的戰績。茅盾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於當時處在政府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所以採用含蓄的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對抗日軍民的讚美之情。

6、學習象徵的寫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寫白楊樹的段落,説一説白楊樹與北方軍民有哪些相似點。

提示:第5段先總述白楊樹“力爭上游”的外形特徵,然後分別通過對幹、枝、葉、皮等方面的描寫來表現其“力爭上游”的特徵,最後概括出白楊樹的內在品質與北方抗日軍民“不折不撓”“堅強樸質”等性格特點的相似之處。

(2)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着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繫起來。試舉幾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四、疑點探究

(一)文章要讚美白楊樹,第二段卻沒提白楊樹,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刪掉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這一段描繪了西北高原的壯美景色,抓住“黃與綠主宰着”這一特色,突出“雄壯”“偉大”,同時又用“單調”“懨懨欲睡”與白楊樹的“傲然地聳立”相對照,從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説明它的不平凡,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因此不能刪掉。

(二)文章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虛寫一筆,用否定句暫退一步,説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是“抑”。接着,突然轉折,連用七個感情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讚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是“揚”。

(三)結尾處為什麼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消極抗日”的政府反動派。茅盾自己也曾説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徵政府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四)文章反覆強調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你認為“極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嗎?説説理由。

提示:不矛盾。“極普通”是單純從樹的生物角度而言,因為這種樹在西北很多很常見。“不平凡”是從樹的象徵意義角度講的,因為它象徵北方的抗日軍民。

五、閲讀遷移

朗讀文中直接讚美白楊樹的句子,你會發現它們像一首現代詩,言簡意賅,直抒胸臆。在理解這篇散文的基礎上,試着用更簡潔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題。

1941年《白楊禮讚》發表後,一位畫家根據《白楊禮讚》的題意,畫了一幅白楊圖。茅盾看後,覺得禮讚白楊之情意猶未盡,於是又寫了一首格律詩:“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業

1、設計一枚能夠體現班級特色的班徽,配以相應的解説詞,説明班徽的象徵意義。

2、課外閲讀《白楊禮讚》的姐妹篇《風景談》,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標籤: 白楊 教學 禮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7v4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