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反思教學設計

反思教學設計

聽完幾位專家的講座,尤其是温儒敏教授關於寫作教學的報告,我覺得他批評的幾點--"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兩多兩少',即教師講得多、討論對話多;默讀少、涵泳少"和"當前的作文教學,'文筆'已成為第一要義"等以及李衞東教授的關於"變式訓練"的觀點,對我的寫作教學幫助很大,反思本次提交的我的寫作教學設計,主要體會有:

反思教學設計

首先,他的觀點印證了我的作文教學切入點是正確的,因為我覺得議論文寫作教學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是如何增強文采,對教學設計的反思--1。這也是學生議論文寫作最為欠缺的能力。對這一能力的培養,我覺得應當反覆訓練,尤其是訓練學生的事例分析和合理、恰當安排論證結構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説明白自己的理由,通過此達到增強思辨能力的目的。

第二,自我感覺我是比較善於綜合運用比較、舉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組織課堂教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為我始終認為如果一節課下來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即使很好,也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的,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就會下降,學習效果也會隨之打折扣。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挺自信、挺驕傲的。

第三,我的教學雖然自己講得少,但存在討論對話多的毛病。我也感覺,課堂上轟轟烈烈的,而且課後教師們的評價也比較高--因為這是一節給市級骨幹教師開設的公開課,恭維成分比較多,這一點我很清楚,但課後我也隱隱感覺還存在某些不足。今天聽了温教授的話,我終於明白:學生自己(個體)思考和感悟、消化的時間太少了,沒有時間充分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個體知識,結果很明顯,學生下一次寫作仍然犯類似毛病,而且記不住教訓,今天我的學生還有許多人仍然犯這樣的毛病!

昨天晚上和今天再認真閲讀自己的教學設計,覺得應當作如下調整:

關於學生片段作文的分析,應刪除原來的對兩則首尾段的比較分析這個教學環節--當初設計這個環節,也是為了強調寫好首尾段的重要性,現在看來,這個環節與本節課的教學主題聯繫不緊密,屬於可有可無。為了突出教學主題--增強議論文的思辨性,騰出時間給學生個體更多的思考、感悟、消化,使學生學習更有成效,就應當刪除它。

另外,當初學生的例文是沒有提前印發下去給學生閲讀的,現在看來,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還是提前印發為好,並對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

附教學設計:

增強議論文的思辯性(作文講評設計思路)

一、教學要點

⒈確立明確的中心論點;

⒉學會事例分析;

⒊學會合理、恰當地安排論證結構。

二、教學重點

⒈學會事例分析,提高學生作文的思辯性。

⒉學會合理、恰當地安排論證結構。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設想

㈠教學形式和步驟

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評改和展開討論,通過獨立思考感悟議論文的思辯性,通過討論讓學生分享大家的成果,明確如何增強議論文的思辯性。在討論中,強調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兩相結合,但重點要突出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把發言空間交給學生。

具體步驟如下:

⒈明確本次作文講評的要求和重點,使學生心中有目標。

⒉片段作文的説理分析

⑴比較閲讀賞析印發的作文片段,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關於説理問題)。

⑵比較討論:"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的片段?請説明理由"。

⑶師生小結。

⒊成篇作文的結構分析

⑴比較閲讀賞析印發的作文,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關於合理恰當的結構和事例分析問題)。

⑵比較討論:"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請説明理由"。

⑶師生小結。

⒋教師小結。

㈡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⒈本次作文講評採用定向集中探討的辦法,主要是因為學生剛剛學完寫作議論文的基本方法,訓練的次數不多,時間不長。待條件成熟後,再開展推薦探究教學。

⒉關於選取學生作文,

⑴注意可比性:文體相同,但寫作水平有高低的或文體相同但各有明顯亮點的文章進行比較賞析;同題作文但水平有差異的作文;不同題但在寫法或內容上優點或缺點具有普遍性的文章。

⑵注意普遍性:應當注意發現學生在這次作文中出現的普遍不足,選取學生的典型作文就要注意是否有代表性了。

⑶重視側重性:即要關注那些作文素養能提高的學生作文、平時作文不好而本次作文又不錯的學生作文、平時比較懶散而本次作文又寫得好的學生作文--當然,也不能疏忽作文一貫好的學生作文。

⑷關注鼓勵性:任何講評都要從鼓勵學生出發,要充分肯定學生作文的亮點,也要善意耐心地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但要注意以肯定亮點為主。

⒊賞析、討論的基本思路是:讀一讀,辯一辯。

認真閲讀是前提,重點立足於辯。當堂印發若干篇精心選擇的同題但不同等級的典型作文,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評改,先進行小組內討論,再以小組為單位發表小組的看法,教師也適時發表自己的意見,供學生參考並展開爭論,通過爭論,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進一步明確議論文要突出思辯性,並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斷評改也是在不斷反思、感悟,不斷反思、感悟就是在不斷提高寫作技能和鑑賞力,教案《對教學設計的反思--1》。

⒋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等的層次差異,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儘量合理地搭配開來;人數以四人一個小組為宜;學習小組成員要相對固定。在實際操作中,一般無論座位怎樣變化,都以前後桌為單位組成--座位的編排可以事前協同班主任做好不同學生類型的搭配,明確要求組內各成員之間要經常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資源分享,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有所收益,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附1:學生作文(作文片段)

一、事例論證的角度看,你認為下列三則材料哪則寫得最好,説明理由。

●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裏·佩雷爾曼。居然在獲悉自己因發表三篇關於龐加萊猜想的重要文章而獲得2006年全球數學最高獎--菲爾茨獎後表示拒絕組委會的與會邀請,拒絕在會上發言,拒絕領獎!他的朋友説:"佩雷爾曼對物質享受毫無興趣,他需要的是數學,而不是獎賞、金錢和職位。"成為一個"不被名利征服"的人。

無獨有偶,我國也有一位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季老已年近百歲,雖長期卧病牀上,卻仍筆耕不輟,記得央視在頒發"2006感動中國人物"時,記者特意去病房給他頒獎,他居然一個勁地説:"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三個"拒絕"兩個"受之有愧",折射出一代大師的寧靜治學、不斷超越自我的偉大風範。相比今天的浮躁風,不知有多少浮躁之人面對大師會覺得汗顏!

●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裏·佩雷爾曼在獲悉自己發表的有關龐加萊猜想的文章獲得2006年全球數學最高獎--菲爾茨獎時,他卻提出了三個拒絕:拒絕組委會的與會邀請,拒絕在會上發言,拒絕領獎!他能這樣做,正是因為他心中只有數學而不是獎賞、金錢和地位!三個拒絕,表明他不會被名利征服、改變自己的追求;三個拒絕,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代大師寧靜治學的'偉大風範,更是淡泊至美的追求!

●我國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德高望重,才高八斗。將近百歲,雖長期卧病牀上,卻仍筆耕不輟,當記者到病房給他頒發"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獎時,季老的"受之有愧,受之有愧"讓我們更加領略到一代大師謙遜的風采,讓我們對"淡泊"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對榮譽,有一顆平常心,不改謙遜!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那些面對榮譽忘乎所以的人,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麼?

二、分析下列三則論證片段,説説他們各自的論證特色。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淡",即使生活很困苦,他也會覺得很快樂、很充實。中國古代隱世或想隱世的人不少,像老子、陶淵明。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倡清淨無為、知足寡慾,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不追名逐利、忘記外物甚至自己的境遇,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是大家所共睹的;陶淵明是一個隱士,他給後世也留下了無數優美的詩文。這兩個人都給後世留下了自己的精神財富,雖然這些精神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但他的精華卻依舊影響着我們,影響着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取向。而老子、陶淵明的這些貢獻,歸根到底在於他們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並不追求名利,抵制住了外物的誘惑,忘記了自己的境遇,保持了一個快樂的心境,促成了他們各自的成就。

●一個人如果被名利所羈絆,那麼最終他們的結局幾乎都不好。和珅,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是皇上身邊的寵臣,在沒有被抄家之前,他有權有勢,風光無限,但最終呢,落得個身敗名裂。假如當初他不追名逐利,一心想着往上爬,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我想他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清官甚至可以流芳百世,而不是遺臭萬年!

●曾看過那麼一句話:永遠要記住,在某個高度上就沒有風雨雲層;如果你生命中的雲層遮蔽了陽光,那是因為你的心靈飛得還不夠高。我想淡然之境正是處於雲層之上了,所以無論榮辱得失,有淡然心境的人也能對此一笑置之。李政道博士,在美國留學深造,最終還奪得了諾貝爾獎的桂冠,他難道真的是為了名譽、金錢、地位嗎?不是的!面對這些華而不實的身外之物,李政道從未在意過。得獎後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正如他所説的,諾貝爾獎不是目的,科學本身才是目的。正是因為"看破了"紅塵,看透了功名利祿,讓自己的心靈不受外界的干擾,他才達到了淡然處世的境界,從而更加謙遜嚴謹地對待工作攀登更高的科學之峯!

三、分析下列兩則首尾段,你認為哪則寫得更好?請説明理由。

●在這個喧鬧、繁雜的社會中,有很多為了名利而日夜奔波的人;為了名,不惜自身形象的糟蹋而製造出誹聞,讓自己"聲名遠播";抑或是為了利,不惜血本,終日想着如何巴結領導,提着煙酒"拜訪"領導。在這世俗的面前,"淡"則表現出了自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4jg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