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在此基礎上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相關語段。

3、通過文本與課外資源的結合,瞭解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建構起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

4、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藉助課堂對話場,讀懂林肯反駁議員的三段話語。

教學難點:

透過文字,感受林肯的政治主張,建構豐滿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揭題。

2、引出主人公(板書“林肯”)

3、結合預習,交流對林肯的瞭解。(板書“美國總統”)

補充介紹,豐富對林肯的認識。

4、學生自讀課文。

(二)初讀文本:

1、認讀生字詞,讓學生描紅生字。

2、理解生詞“羞辱”、“尷尬”。

3、把這兩個生詞帶入課文,聯繫課文談感受,並指導學生朗讀一位參議員羞辱林肯的話。

4、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羞辱”、“尷尬”,並讓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邊思考這兩個詞語的後面可以

續寫哪三個詞?

(三)精讀文本(3至5小節):

1、學生彙報往下續寫的詞語。

2、引導學生質疑,併到林肯的三段話中找尋答案。

3、出示林肯的三段話,讓學生靜心讀文,勾畫批註,從人物的語言中解讀林肯這個人。

4、組織學生交流對林肯的瞭解。

(以下是對學生回答的預設,課堂操作允許用語或順序變化)

預設一:敬愛父親

(1)學生彙報有關林肯敬愛父親的語句。

(2)導讀,加深學生對林肯愛父親的感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個“永遠”所在的語句。

預設二:謙虛

(1)學生交流體現林肯謙虛的語句。

(2)抓住一個“好”字,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林肯父親做鞋匠的“好”,傾聽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林

肯做總統的“好”。

(3)在深入體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預設三:寬容

學生結合文本彙報,並讓其讀好相關語句。

5、小結林肯的高尚品質,引讀參議員們對林肯態度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林肯的真誠。

6、再讀林肯的三段話,引領學生感受人物思想。

(1)補充體現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演説詞一段。

(2)讓學生再讀林肯的三段話,交流對林肯又有什麼瞭解?(相機板書“人與人是平等的”)

(3)緊扣“人與人是平等的”進行導讀,在此基礎上朗讀林肯所説的第一段話。

7、小結林肯的品質和思想,再次引出議員們對林肯態度的變化。

8、課堂練筆。(寫話:當初羞辱林肯的議員現在可能會説……)

(四)總結延伸:

補充林肯在“人人平等”思想指引下的主要政績,引出課後作業,激發閲讀興趣,拓展閲讀空間。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闡述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在此基礎上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通過與文本對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相關語段。

3、通過文本與課外資源的結合,瞭解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建構起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

4、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學生和內容分析

本文一篇寫人的文章,最大的特色在於通過人物語言描寫彰顯人物品質,特別是林肯在參議院所説的三段話,充分表現出他的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深入解讀這三段富有情感和邏輯性的話語,我們不難看出林肯一生所堅守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對於多數六年級學生而言,林肯這個人物比較陌生,但因為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基礎,能夠進行個性化閲讀,所以,通過與文本對話,學生能夠自主體悟林肯的品質。至於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對於不熟悉美國歷史的學生而言是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

(三)課時安排

總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林肯的三段話,體悟人物品質。藉助課外資源,感受林肯的政治主張,建構豐滿的人物形象。同時,將參議員態度變化這一暗線穿插於對林肯的解讀之中。

第二課時:在引入課外資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最後一小節中林肯以“家”喻“國”的話語,讓人物形象立體化。通過與原文《鞋匠與總統》的對比,引導學生揣摩、分析這篇課文的寫作特色,更好地發揮課文的“例子”作用。

(四)教學手段及方法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採用啟發式、談話法、問題探究等教學方法。

(五)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林肯 美國總統

人與人是平等的

(六)PPT演示文稿(另附)

(七)課堂練習

1、生字描紅

2、小練筆(寫話:當初羞辱林肯的參議員現在可能會説……)

(八)課後作業

蒐集、整理美國南北戰爭的背景資料,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閲讀儲備。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揭題。

2、引出主人公(板書“林肯”)

3、結合預習,交流對林肯的瞭解。(板書“美國總統”)

補充介紹,豐富對林肯的認識。

4、學生自讀課文。

(二)初讀文本:

1、認讀生字詞,讓學生描紅生字。

2、理解生詞“羞辱”、“尷尬”。

3、把這兩個生詞帶入課文,聯繫課文談感受,並指導學生朗讀一位參議員羞辱林肯的話。

4、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羞辱”、“尷尬”,並讓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邊思考這兩個詞語的後面可以續寫哪三個詞?

(三)精讀文本(3至5小節):

1、學生彙報往下續寫的詞語。

2、引導學生質疑,併到林肯的三段話中找尋答案。

3、出示林肯的三段話,讓學生靜心讀文,勾畫批註,從人物的語言中解讀林肯這個人。

4、組織學生交流對林肯的瞭解。

(以下是對學生回答的預設,課堂操作允許用語或順序變化)

預設一:敬愛父親

(1)學生彙報有關林肯敬愛父親的語句。

(2)導讀,加深學生對林肯愛父親的感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個“永遠”所在的語句。

預設二:謙虛

(1)學生交流體現林肯謙虛的語句。

(2)抓住一個“好”字,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林肯父親做鞋匠的“好”,傾聽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林肯做總統的“好”。

(3)在深入體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預設三:寬容

學生結合文本彙報,並讓其讀好相關語句。

5、小結林肯的高尚品質,引讀參議員們對林肯態度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林肯的真誠。

6、再讀林肯的三段話,引領學生感受人物思想。

(1)補充體現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演説詞一段。

(2)讓學生再讀林肯的三段話,交流對林肯又有什麼瞭解?(相機板書“人與人是平等的”)

(3)緊扣“人與人是平等的”進行導讀,在此基礎上朗讀林肯所説的第一段話。

7、小結林肯的品質和思想,再次引出議員們對林肯態度的變化。

8、課堂練筆。(寫話:當初羞辱林肯的議員現在可能會説……)

(四)總結延伸:

補充林肯在“人人平等”思想指引下的主要政績,引出課後作業,激發閲讀興趣,拓展閲讀空間。

三、課後反思:

古語有云:“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其實,這句話也道出了課堂教學的真諦──學生在“碰撞”中得以發展。這節課,讓我感觸頗深的有以下幾處“碰撞”:

其一,舊知與新知的“碰撞”。寫字指導時,我利用熟字“脣”與生字“辱”比較,學生一下就看出了重點筆畫,注意了書寫的美觀。

其二,文內與文外的“碰撞”。在解讀林肯的“謙虛”時,我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了有關父親做鞋匠的“好”,接着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了解林肯做總統的“好”,在這樣的“碰撞”中,學生對人物的認識也得到了提升。

其三,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寫話的情境,讓學生做一回傲慢的參議員。當學生的所思所想與林肯的思想發生“碰撞”的時候,自然實現了價值觀的引領。

四、課例點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如何利用資源促進教學目標的`高效率完成或更高價值目標的生成,倪鳴老師的教學給了大家諸多的啟示:

(一)利用資源適時、適量。

教學中,倪老師補充了林肯生平的資料,資料的呈現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且起到了畫龍點睛之功效。導入環節,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家境和他的博學的資料,為學生學習課文做好鋪墊,由於資料內容沒有涉及人物的豐功偉績、光輝思想、崇高精神,也就避免了過早揭示文本主題的現象,為學生自主感悟文章中心留存了空間;理解文本環節,教師補充了林肯的演講詞和馬克思對林肯的評價,篇幅不長,用時不多,卻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主旨的把握,深化了學生的認知;課的結尾,教師補充了有關林肯傑出貢獻的資料,為揭示文章中心和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二)篩選資源適度、適用。

教師利用資源進行拓展性的教學,並不是越多越好。一些教師在引入資源時往往易出現貪多求全的現象,忽視了資源運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眾多與文本有關的資料中,倪老師注意了合理選擇,避免了拓展同時,本末倒置,增加負擔。如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對林肯三段話的理解,要讓學生透過文字,感知人物大度、謙虛等品質和“人人平等”的思想。當學生對林肯的平等思想難以體會時,倪老師巧妙地引入了林肯的一段演説詞,讓學生在閲讀課外資源的基礎上,再讀文本,課內外知識的有效整合,突破了學生學習的難點,促進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挖掘資源適宜、適當。

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於挖掘語文教材中的隱性資源。倪老師教學生字時,調用了熟字“脣”,學生在和生字“辱”的比較中,既快速地記住了生字,又正確書寫了漢字。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林肯的高尚品質時,抓住了文章的關鍵詞,進行教學,如體會林肯對父親的愛和尊敬時,緊扣了三個“永遠”,感知林肯“謙虛”品質時,抓住了一個“好”。教師還挖掘了文章隱線,引導學生閲讀反映參議員態度變化的詞語,進一步體會林肯品質的高尚。緊扣關鍵詞句的教學,對培養學生語感,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了促進作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能給課堂教學注入生命的活水,這“活水”,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天地中,向更高層次邁進。

《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在此基礎上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相關語段。

3、通過文本與課外資源的結合,瞭解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建構起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

4、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藉助課堂對話場,讀懂林肯反駁議員的三段話語。

教學難點:

透過文字,感受林肯的政治主張,建構豐滿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解題釋題

1、談話揭題:

在十九世紀,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總統,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刻着這樣一段話: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紮我們國家的傷口。這位總統有一個偉大的名字——林肯,它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板書 :鞋匠的兒子)

2、由題目引發話題

(1)《錢學森》、《詹天佑》這兩篇課文是以人的名字為題,而本文卻以“鞋匠的兒子”為題,這是為什麼?

(2)為什麼不以“林肯”或“美國總統林肯”作文章的題目。

3、對,他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

4、用一句話説説你對林肯的瞭解。 (板書“美國總統”)

補充介紹,豐富對林肯的認識。

二、讀文,整體感知。

1、導:想不想知道一個鞋匠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他靠的是什麼呢?放開聲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詞語:

卑微 尷尬 傲慢 羞辱 嘲笑 猶豫

詞語是有味兒的,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誰來出個點子,怎樣讀出詞語的味兒來?

3、理解詞語的意思就能把詞語的味道讀出來。這是一個銀點子。

4、老師有個金點子,把詞語放到句子中去,就能讀出味兒來。

出示填空:

出身( )的林肯當上了美國第16任總統,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十分 ( )。 一位態度 ( )的參議員竟然當眾 ( )他是鞋匠的兒子。

5、補充説説故事的經過和結果。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每一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如何分清段落?

(第二至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具體寫“鞋匠的兒子”——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後首次在參議院演説前的小插曲)

2、討論分段:

一(1) 寫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之際,由參議員想以林肯出身卑微來羞辱他。

二(2—5)寫參議員羞辱林肯,林肯態度鮮明地予以回擊,使嘲笑化為掌聲。

三(6) 概括寫林肯的歷史地位及重要貢獻。

四、略讀第一段

1、1861 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

“尷尬”是什麼意思?(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2、林肯當選總統的時候,參議院的議員為什麼感到尷尬?

(,參議員大部分出身名門望族,自認為是上流社會的優越的人,在社會上有名望有地位;而林肯父親是個鞋匠,出身卑微,這些人等級觀念十分嚴重,從未料到要面對的總統是卑微的鞋匠的兒子。這是矛盾的起因。)

3、於是參議員想在總統上任演説時羞辱他。而這位鞋匠的兒子是怎樣對待的?

五、導讀,感悟品質

出示林肯的三段話,讓學生靜心讀文,勾畫批註,從人物的語言中解讀林肯這個人。

預設一:敬愛父親

(1)學生彙報有關林肯敬愛父親的語句。

(2)導讀,加深學生對林肯愛父親的感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個“永遠”所在的語句。

預設二:謙虛

(1)學生交流體現林肯謙虛的語句。

(2)抓住一個“好”字,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林肯父親做鞋匠的“好”,傾聽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林肯做總統的“好”。

(3)在深入體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預設三:寬容

學生結合文本彙報,並讓其讀好相關語句。

補充體現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演説詞一段。

六、小結:林肯的品質和思想,再次引出議員們對林肯態度的變化。

五、板書:

自信 智慧

林肯 鞋匠的兒子 —— ? ——美國的總統

寬容 謙遜

參議員 尷尬、羞辱、大笑、靜默 讚歎

教學反思

本文以生動的事例敍述了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貧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持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衞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

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林肯成為美國總統時,那些上流社會的人,都有點尷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寫林肯面對參議員的嘲笑,以他出類拔萃的才華,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第六自然段寫林肯堅定地反對國家分裂,領導人民維護了國家統一。

我在設計時,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悟意、悟境、悟神,初讀課文,感知全文,領悟文中藴涵的情感。還抓住參議院態度變化的一條線和林肯從三段話中表現出人格魅力的一條線展開教學。雖然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為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教學時有意緊緊圍繞課題“鞋匠的兒子”感悟課文,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並在感悟中反覆誦讀課題,產生崇敬之情。對林肯説的三段話以“初讀——感悟——再讀”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引導,感悟這段話的內涵。最後,板書的設計也緊緊圍繞兩條線和重點段,林肯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得參議員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讓參議員們一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簡潔明瞭的板書和箭頭的標註,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0z9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