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精選6篇)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精選6篇)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1

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我家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新的菜園,重點描寫了父親開荒、翻土和施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父親的菜園》一課語言質樸,父親的話語充滿了人生哲理,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是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主題。在閲讀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化解難點。根據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解決問題;精讀課文,悟出道理。讓學生在充分的閲讀中,感受父親為這塊菜地所付出的汗水和艱辛,進而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的兩次話語,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於父親的勞動,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

教學難點:

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課時劃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菜園的圖片,師:仔細看圖,你想説些什麼?

2、師:父親是怎樣把一塊荒地變成翠綠的菜園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

二、精讀感悟

1、出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父親是怎樣對待這塊新開的菜園的?試着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

生:精心侍侯。能説説什麼是“侍侯”嗎?從這個詞語中看出父親對菜園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找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用波浪線畫出來。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生1:精心翻地。(師板書)(幻燈片出示句子“每天天色未明……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是啊,父親為了這塊地起早貪黑,是多麼辛勞,你還從哪裏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

生2:用豌豆肥土。(師板書)你理解課文中的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嗎?(幻燈片出示父親説的話)父親的話讓你想到了什麼?你能試着讀出意味深長的感覺嗎?誰願意讀?(指生反覆讀文,體會。)

師:父親還為這塊地做了哪些事?

生3:四處拾糞為菜園肥土。(師板書)

師:父親的勞動沒有白費,菜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來讀一讀。

(幻燈片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嵌在山坡上、”)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什麼?

師:望着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出示:正因為( ),才使父親的菜園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

師:你體會到什麼?

生:是父親辛勤的勞動才使一切發生了變化。

4、父親的勞動改變了菜園的面貌,現在的菜園什麼樣?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師:最後一段可不可以不寫?為什麼?

生:不可以。是父親的勞動使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三、情感昇華

1、作者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什麼?

2、學完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2

本設計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的道理。

【重點難點】

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

一、親情導入。

土地是廣闊的,也是有限的,它需要我們珍惜和保護,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

【設計意圖】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二,激情引趣。

(1)父親在開闢菜園時,勤勞肯幹,同學們有沒有認真耕種自己的菜園呢,看看誰“眼明嘴快”!(出示幻燈片“眼明嘴快”)。

(2)説的又快又準,接着回憶並思考這幾個問題!(出示“温故知新”)

教師的導讀猶如沙漠中的路標,夜航中的羅盤,為學生指明瞭思考的方向,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減輕了學生閲讀時的負擔。

三、提出疑問,梳理問題。

1、讀全文,同桌之間説説父親在開闢菜園時做了什麼?文章題目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呢?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師生共同討論(出示幻燈片)

2、勾畫出全文父親言行的句子,分別分析從這些句子中能體現出父親的哪些品質?討論感悟,指導理解句子。

①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瞭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説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裏,育肥土地。

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個一小片的黃土地。表明了父親的勤勞和肯吃苦的精神。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後,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

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便於從整體上把握理解課文,掃清了感悟體驗的障礙。3、 出示貧瘠的土地到綠油油的菜地的幻燈片。

4、師生共同討論最後一個自然段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閲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資助學習和探究。

用自己的話説説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三、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自己的父親。

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為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佈置作業

1、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2、 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讚美爸爸的.話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父 起因:一條新修的公路佔據了“我”家的菜園。

親 經過:父親決定重新開闢一個菜園:細心翻地

的 點種豌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菜 信心十足

園 菜園裏長出了綠油油的蔬菜:四處拾糞

豌豆肥土——保護資源,熱愛土地

精心侍候

結果: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理解説文內容。

2、瞭解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墾菜園。

3、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重難點、關鍵

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父親的菜園”就是父親種萊的園子。

2、看到題目,大家會想到什麼?

(這菜園在什麼地方?這菜園種得怎麼樣?這菜園裏種了什麼?為什麼要叫父親的菜園,而不叫我家的菜園?)

二、學文。

1、自學二類生字,通讀課文。

2、根據提示,自學課文。

3、暢談自己讀懂的內容。

(1)學生髮言。

我讀懂課文講的菜園是我父親在山坡上新開闢的。

因為修路,我家失去了菜園,父親又花了許多精力開闢了新的菜園。

父親看到我們沒有菜吃才去開闢了這個菜園。

父親開這個菜園花了很多時間,很辛苦。

父親新的菜園曾被暴雨沖壞,讓父親沒有氣餒,又堅持開了下去。

父親很精心地伺候出這個菜園。

這個菜園被父親伺候出一片誘人的翠綠。

(2)學生討論、解決後師歸納。

①因為普遍的農家能吃的菜只有新鮮的蔬菜,沒有蔬菜就只剩下了飯,如何下嚥?就等於嬰兒斷了奶。這個比喻句説明新鮮蔬菜對於農家很重要。

②因為山坡上沒有整塊的地,又都是石頭,沒有人開過這個山坡,而父親要去開,所以全家人感到很驚訝,以為父親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父親翻豌豆的目的是為了給土地增肥。

④我憋着尿是為了給土地增點肥,説明父親抓住一切可以增肥的機會,説明父親愛這塊菜園。

5、畫出描寫父親的句子。

(1)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荒!”

(2)父親扛着鋤頭、苑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裏。

(3)父親正在吃飯,把碗一丟,抓起鋤頭衝進了暴雨中。

(4)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高高的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5)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6)看看新開闢的園子,父親笑了。

(7)父親在他的新菜園裏,種上了豌豆。

(8)父親摸摸我的後腦勺,信心十足的説:“當然能!”

(9)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父親説:“我們不能光顧眼前。……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6、讀描寫父親的句子,想想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7、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弱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説説這個比喻説明了我和父親對菜園是懷着怎樣的情感?這個情感可以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表達,是哪一個詞。(愛、精心伺候)

三、小結。

《父親的菜園》一文敍述父親開荒種菜一事,表現了父親的勤勞、聰明、堅強的個性,我們在學習中要學習父親的精神。

四、課堂練習

朗讀文中的比喻句,體會比喻句的作用。【板書設計】

28、父親的菜園

天沒亮……傍晚才回

堅毅:是暴雨中

從山腳挑土上山

翻進泥土

熱愛:四處拾糞

菜地撒尿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二、預習探究(生自讀課文)

我們來看幾組詞語(出示新詞)

猙獰 荒涼 貧瘠

箢箕 鐵杴 鋤頭

盛不滿 砌牆 豌豆 氣餒

讀了這幾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嗎?

三、合作交流

1、來,剛才我還讓你們想什麼來着?(想想課文寫了什麼內容)大家看手上的練習紙,我們快速將課文瀏覽一遍,然後把它填起來。(出示習題)

因為,我們家失去了,父親看見,就在山坡上選上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開了一個菜園,一場暴雨沖走了菜地上的 ,父親沒有,他砌了,挑了,終於開出了新菜園。

生完成後,指生讀。

2、父親的新菜園裏都長出了什麼?(出示,生讀最後一段)

好一塊豐碩的菜園,把這個菜園搬到我們教室裏吧,我們來配合一下,你們是春天的菜園,你們是夏天、秋天、冬天。最後一句我們一起讀。(引讀最後一段)

多美的菜園,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讚美一下這塊父親的菜園?

出示: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是這句嗎?我們一起來讚美一下,(齊讀)

你們有沒有發現父親的菜園與我們一年級學的菜園我什麼不同?(荒涼的山坡上)

教學過程:

大家見過山坡嗎?(斜的)

你們知道荒涼是什麼意思嗎?

父親怎麼能在這樣的地方建成一個菜園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划起來,一會來告訴大家父親是如何在這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出一塊如此美麗的菜園的。

三、品讀體驗

1、默讀課文,交流感悟

a、出示: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你覺得父親怎麼樣?(勤勞)板書

聽出來了,你是覺得在這荒涼的山坡上能開出一塊菜園,是因為父親的勤勞。你從哪裏看出父親的勤勞?(“每天……就……直到……才”“扛着、挑起”寫出父親的勤勞)

為什麼? 指導朗讀

很好,這是你的收穫,請你在你找到的詞語下面做上記號。

來,讓在坐的每個人都感受一下父親勤勞的品質!(齊讀)

b、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

俗話説: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父親辛勤的勞動,一個星期過去——(引讀)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暴雨説來就來了。暴雨來了,父親怎麼做?(指生讀第四自然段)

你覺得父親怎麼樣?從哪裏看出來?(一丟、抓起、衝進)

指導朗讀

平時要是下起暴雨,我們都會——往家裏躲,可父親卻—— 讀

(一丟、抓起)父親非常着急

你們能做做父親的動作嗎?

父親衝進暴雨中,去幹什麼呢?(保護菜園)這部分內容文中有寫出來嗎?(被省略了)他會怎麼做呢?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想一想父親在雨中如何搶救自己的菜園呢?

想象寫話

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

衝進了暴雨中:( )

此時,父親只顧着保護菜園,而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身體被雨淋透了,多麼勇敢的父親。

父親不顧一切,奮力搶救菜地,可是,山坡上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引讀。

出示: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理解:猙獰)

算了,在這個荒涼的山坡上開闢菜園實在是太難了,放棄吧!

出示: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板書:堅強)(隨機理解:氣餒、可怖)指導朗讀。

四、鞏固延伸

全班討論

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麼?注意抓住動詞。

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讀了課文你受到什麼教育?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認識本課6個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體味鄉村風情和父親堅毅淳樸之美。

3、落實本單元“讀寫例話”訓練重點,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從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學會從內容體會思想。

教材分析:

句段賞析

1、“然而,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

析:然而,表示轉折;“薄薄的一層”,極言少;“一乾二淨”就是乾乾淨淨的意思;“大塊大塊”,多而大的意思;“猙獰”,指石頭面目兇惡。這句話是説,父親辛辛苦苦開墾出的三四分黃土地被無情的暴雨破壞了,非常可惜。

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析:這句話是説父親的菜園不僅開墾了出來,而且長勢很好。作者運用了比喻,把“菜園”比作“碧綠的翡翠”。生動形象,能引發人的想像,同時與荒涼的山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見,這其中包含着父親的多少艱辛啊。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析:這句話中的“伺候”一詞指為使土地變肥沃而作出的辛勤努力;“貧瘠”指土地不肥,不適合生長植物。“黑亮”指土地的顏色由黃變黑,説明肥力增加了,因為土質由貧變肥,所以引來蚯蚓安家。總的來説,是説明在父親辛勤的努力下,由於採用了有助於肥力的措施,使土地變肥沃了。

寫作特點

1、文章條理清楚,有真情實感。如“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説,就像嬰兒斷了奶。”

2、文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如“父親説:‘我們不能光顧眼前。……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語言樸實,突出了人物的特點。

3、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形象生動。如“……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再如:“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使人讀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寫父親辛勤開墾菜園,精心照料菜園,收穫了很多新鮮蔬菜的事。讚揚了父親不辭辛勞,默默耕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辛勤地付出之後才會收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就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

2、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研討,深入理解課文

1、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文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説,就像嬰兒斷了奶”。體會菜園對我們一家的重要性。此外還要明確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

四、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

望着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荒涼的山坡 一塊碧綠的翡翠

《父親的菜園》課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嬰”等8個生字,理解“堅毅”等8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自讀自悟,培養自主閲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勤勞、堅毅,領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的言行,感受父親的品質,鞏固“抓言行、悟品質”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領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愚公移山》歌曲視頻。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愚公移山》歌曲視頻。

2、組織交流關於寓公移山的知識,談談對寓公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精神的感受。

3、師: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愚公似的父親。(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寓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詳。父親不就是現代版的寓公嗎?在視覺聽覺的衝擊中引入新課,為本文的學習定下了基調,也容易激起閲讀的慾望。)

二、檢查預習,瞭解大意

1、檢查生字詞的學習,瞭解預習情況。(出示三組詞語,生讀,講講自己對三組詞語的理解。)

猙獰 貧瘠 荒涼 坡地

堅毅 紅腫 沒有氣餒

誘人 翠綠 碧綠 翡翠

2、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可以選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學生自由説、合作説,教師給予點撥。)

(設計意圖:詞語的學習不拘泥於掌握生字詞,還可以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相結合。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是一項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綜合訓練,這種傳統的方法在當下的閲讀教學中經常被忽略。)

三、回顧“提示”,明確方法

1、出示單元學習提示與課文學習提示:讓我們閲讀本組課文,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和同學交流從故事中獲得的啟示。讀讀下面這個發生在父親身上的故事,想想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地的,交流一下讀後的感受。如果有興趣,可以把描寫父親的言行的語句抄下來。(學生讀,回顧本單元精讀課文“抓言行、悟品質”的學習方法。)

2、小結:不管是單元學習提示,還是課文前的學習提示,都再次提示我們,學習寫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或心理。

(設計意圖:單元連接語和課文前的連接語,是編者精心安排的,提示我們學習課文的方法,學習時要利用好。特別是略讀課文的教學,更要注意對本單元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的温習,才能體現從學習到運用的轉化。)

四。自讀自悟,交流感受

1、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出示學習要求:仔細默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父親品質特點的動作、語言,在邊上作批註,寫寫自己的感想)

2、交流彙報,質疑問難。

(1)同桌或前後桌學生交流討論。

(2)組織彙報交流學習感受。

(3)學生提出疑難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重點指導交流的句子:

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地!”

(對於父親想在這樣荒涼的坡地上開墾一塊菜地,我們都很沒信心。只有父親是堅定的。)

(句子對比:a、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説:“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吧。”

b、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地!”)

(找一找句子有什麼不一樣?分組對比讀。明確讀課文時,要留意説字前面的提示語,往往提示説話的態度,語氣。)

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父親起早摸黑地開墾荒地,天天如此,很勤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nqq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