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自讀生字和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獨立識字,自主識字。能獨立識記本課10個生字中的5~6個

3、初步感受森林四季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小熊一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認清部分生字字形;初步體驗閲讀的樂趣

【教學難點】

區分平翹舌音,掌握(或瞭解)部分識字方法

【教具準備】

1、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

2、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用課件配合進行)?

二、聽講故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朗讀課文(配合正音)?

要求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形式有:自由讀、比賽讀、評讀(相機正音)、全班齊讀

四、識記部分生字字形(展示方法)?

1、課件出示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4、全班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教師小結

五、課中操

師生一起唱唱、跳跳《小熊住山洞》

六、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

(以課件展示森林四季之美,讓學生感受森林是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

1、播放課件:

(看一看、想一想。)?

2、組織討論、交流: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從哪裏看出它很美?(説一説。)?

3、小結過渡

七、播放課文譜成的歌曲

師生一起唱唱、跳跳,表達對小熊一家的喜愛之情。

(下課!)

【教學意圖説明】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設計《小熊住山洞》一課時的指導思想就定位在“快快樂樂學語文”上。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從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導入課題,引起興趣

課題的導入從《小熊住山洞》這個童話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這樣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森林”,然後再以講故事的形式由執教老師朗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通讀課文,激發興趣

讓學生將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這了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們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讀書”這一環節。其過程體現為:自由讀──賽讀──評讀。這一環節我們還注意了全員的參與,不僅關注參賽者,也關注沒有參加比賽的“評委”

三、自主識字,感受樂趣?

學生識記生字是這堂課的另一個重點。為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我們採用放手讓學生自主識記字形的做法,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願意識記的字,自主地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而在此處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及時地恰到好處地點撥上

四、歌曲演唱,體驗情趣?

為了讓學生能在40分鐘裏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特別是在課的後20分鐘,學生開始感到疲勞時,我們播放了歌曲(課文),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這樣既使學生再一次熟悉了課文,又讓學生得到了一次美的旋律的薰陶。這一旋律還貫穿於課的始終,為創設寬鬆的課堂氛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課件演示,陶冶情趣

為促使學生、教師、作者三方面的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藉助課件展現森林一年四季的美景,並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由衷地感受到?森林之美以及動植物對於森林的依戀。從而自然而然地體會出小熊一家得到大家的尊敬是一種必然。並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小動物們獻花的行列中,這時課文的曲子適時地再度響起,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震撼,為第二、三課時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想像“動物們給小熊送鮮花時會説些什麼?”做了厚實的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單韻母ü和音節yu。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掌握ü、yu的四聲。

3利用教材的情景圖和兒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學拼音的樂趣。

課前準備

ü和yu以及帶調ü和yu的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i、u以及yi、wu的四個聲調

二、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1觀察情境圖:小兔田田介紹這是他的家,你喜歡這個地方嗎?能説説你的想法嗎?(學生討論交流)

2談話導入:春天多美啊!你看燕子回來了,細細的春雨在天空飄着,綠綠的禾苗快樂地喝着水。一陣春風吹來,河水輕輕地搖呀搖,把一羣小魚送來了,他們和青蛙唱起了歌。

三、學習單韻母

1小魚的魚就是單韻母ü的讀音。

2老師示範發音,學生看老師的口型:扁圓嘴巴üüü。

3學生模仿發音,齊讀,個別讀。

4給ü帶上四個聲調,請學生試讀,跟老師讀,然後打亂四個聲調順序讀。(集體讀、個別讀)

5用ü的四個聲調組詞,隨機在圖上貼上帶調的ü。

四、兒歌誦讀表演

1出示兒歌,小兔田田問大家認識哪些字。田田範讀。

2田田教讀,學生跟讀。

3學生練讀(個人讀、小組讀、表演讀、全班齊讀)。

五、指導書寫

1出示圖一,同桌觀察圖,討論怎麼記住(圖形記憶、指拇遊戲等多種方法)。

2觀察ü在拼音格所佔的位置。

3老師在拼音格中板演ü,學生邊看筆畫筆順邊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先描紅,再仿寫。

六、學習音節yu

1小兔田田講故事:今天是小魚的生日,好朋友們好像都忘了這件事。到了晚上,小魚傷心地哭了起來,流着淚跑回家。剛一進家門,小夥伴們忽然出現在他面前,唱起了生日快樂歌,還送給她一件特別的禮物——漂亮的新衣服!小魚穿上這件漂亮的衣服不哭了,高興地笑了!

2認讀音節yu,用順口溜幫學生記住ü上兩點省寫的規則:小魚見到漂亮衣,擦了眼淚笑嘻嘻,擦乾眼淚還讀ü。

3練習讀yu的四個聲調,分別用yu的四個聲調組詞。

4在兒歌中把音節yu找出來,再讀兒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分析

生物圈中的每一個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對於這部分知識的構建應主要通過學生觀察多媒體錄像、收集資料並分析、討論、交流獲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直觀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收集的相關資料,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對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培養學生收集信 息、討論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並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珍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 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 舉例説明生物因素對生物 的作用。

3、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 結合實際,引導培養學生樹立生態學的基本觀點。

教學重點:

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反映植物間、動物間以及植物和動物之間關係的圖片和錄像。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的資料。

教學程序

一、 情景激疑:

1、 媒體展示:

呈現生物關係的一組錄像,請學生觀察。

2、 設置問題,引導激疑:

(1) 你從畫面中看到了幾種生物?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 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3) 學生思考並發表個人的意見,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教師啟發: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間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從而順利地引入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螞蟻共同搬運食物、蜜蜂羣聚生活、白蟻的羣聚生活、狒狒的羣體生活,兩隻公羚羊為爭奪一隻母羚羊發生爭鬥,兩隻狗為爭奪食物打架,兩隻雄象海豹為佔據一片海灘在爭鬥等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討論,找出它們之間各自的關係:螞蟻共同搬運食物、蜜蜂羣聚生活、白蟻的羣聚生活、狒狒的羣體生活的畫面中都體現出同種動物之間的互助關係,兩隻公羚羊為爭奪一隻母羚羊發生爭鬥,兩隻狗為爭奪食物在打架,兩隻雄象海豹為佔據一片海灘在爭鬥的畫面則體現出同種動物之間的鬥爭關係。最後師生共同歸納:①同種動物的羣體生活,雖分工不同,但彼此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有利於種羣的生存和繁衍。同種動物之間的鬥爭雖然對於失敗的個體是不利的,但對於生物種族的生存和發展是有利的。②結羣是動物互助的一種常見形式,可以是長久的,也可以是臨時的,“社會性”昆蟲是結羣的最高形式。③“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的哲理。

2、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絲子、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地衣、冬蟲夏草、白蟻與鞭毛蟲、鱷魚捕食、狼吃兔子、樺木樹中生長的雲杉、動物屍體上的細菌等活 動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討論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絲子、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體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寄生關係;地衣、白蟻與鞭毛蟲體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鱷魚捕食、狼吃兔子體現出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樺木林中生長出的雲杉則體現出生物之間的競爭關係;動物屍體上的細菌體現出了生物之間的腐生關係。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不同種個體之間的關係比種內關係複雜,包括植物與植物,動物與動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關係,既有種間的互助關係,也有種間的競爭關係。其中主要是圍繞着食物發生的聯繫,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競爭、腐生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寄生、捕食、競爭之間的不同:①從範圍看:寄生是寄生物生活在寄主的體內或體表;而競爭和捕食並無此限制,但捕食是動物所特有的。②從鬥爭的目的看:寄生是寄生物從寄主體內或體表獲得生存所需要的養料;捕食是某動物以另一生物為食物,從那裏獲得食物和能量;競爭則是兩種生物為爭奪資源(包括食物、水、光、肥等)和空間而發生鬥爭。③從鬥爭的結果看:寄生關係,對寄生物有利,對寄主不利;捕食關係則是以捕食者勝利和被捕食者失敗而告終;競爭的雙方誰勝誰 敗則不一定,也可能兩敗俱傷,這與生物種類和時間不同而異。這樣通過對比,學生在應用中不會出現混淆不清的現象。

3、 分組討論各自查找的資料:進一步認識到生物之間的關係是多層次的,不是單一的,正是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各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彼此依存,促進了生物界的共同發展。同時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加強對這部分知識的全面理解。

三、 歸納總結:

這是對探索的知識和結論進行歸納總結,也是本節知識的構建和昇華,是學生思維活動最積極的環節,是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手段之一。從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從椋鳥與枸杞之間的關係歸納出:自然界中沒有一種生物能脱離其他生物而孤立生存。生物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但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形成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網。各種生物個體都是此網中的一員,它即影響別的生物個體,同時又受着其他生物的影響。

四、 遷移深化:

1、教師出示多媒體錄像:一羣狼羣攻擊一羣麝牛,狼羣之間互相協作,一羣麝牛之間也互相幫助,當一羣狼捕殺掉一隻麝牛時,狼羣又為了食物爭鬥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錄像中生物之間有哪幾種關係?又是怎樣轉化的?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達到對知識的深化。

2、 教師出示資料:

①洱海引進太湖銀魚,造成洱海弓魚、大眼鯉魚等近2/3的洱海土著魚滅絕。學生思考從中有什麼啟示?

②我國西南地區廣泛分佈的紫莖澤蘭和飛機草。原產中美洲,現僅雲南就達2470公頃,具有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羣居性高的特點,總是以滿山遍野密集的單優勢羣落出現,嚴重影響許多物種的生存發展,含有的毒素引起馬匹的氣喘病,牛羊因無飼料而鋭減,你能幫助雲南省解決這個問題嗎?

③ 毛里求斯有兩種特有的生物,一種是渡渡鳥,另一種是大櫨欖樹。渡渡鳥喜歡在大櫨欖樹樹林中生活,在渡渡鳥生活過或者經過的地方,大櫨欖樹總是枝葉繁茂,幼苗茁壯。16世紀至17世紀中,歐洲人踏上了毛里求斯的土地。他們用來福槍的射殺和獵犬的追捕,使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到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被殺死。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絕以後,大櫨欖樹也日漸稀少,到本世紀80年代,整個毛里求斯也只剩下13株大櫨欖樹。這是什麼原因?(學生了解椋鳥與枸杞之間的關係後,會理解這種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五、開拓創新

鼓勵學生進行生態調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公園或效外的自然環境。確定調查目的、調查內容、設計好調查表,記錄完整的調查內容,如調查範圍內的陸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名稱。上述植物上昆蟲及其他動物等等,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設計説明

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 生思維的積極性。多媒體、畫面的展示,使學生在回味自然環境的意境中步入知識的學習中。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做到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中,都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突出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資料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小組合作交流鍛鍊學生分析、歸納、邏輯思維的能力、交流表達則培養了語言能力,同時又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開拓了思維的寬度和廣度。

四、加強責任意識、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樹立生態科學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珍愛生物,熱愛大自然。

五、立足課本內容,注重課本資源開發,加強實踐創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學生查找的資料,豐富了課堂內涵。課外生態調查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樸素理論。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始終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維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問題情景的設置,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資料的展示給學生一個發展延伸的平台,歸納總結,鍛鍊了學生思維的能力。選擇一些實際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問題的深化給了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到了身心愉快。課堂教學中學生查找資料之豐富,令教師在興奮、讚歎之餘,又惶惶不安,從而更堅定了以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之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理念:

(1)強化以生為本,進行先試後導。

(2)重視感悟體驗,培養語感能力。

(3)加強學科溝通,促進學科整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積累好詞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在盡情地朗讀中感悟一年四季的變化及特徵;通過誦讀及探究,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讀兒童詩歌,在詩歌優美的韻律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感知,個體感受

1、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四季的美麗景色,教師朗誦。

2、師生對話: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選擇,有感而發

選擇一景,嘗試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表達。

三、呈現文本,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自主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語言感悟,探究學習

1、師生合作讀文,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

2、探究學習,發現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

二、情感感應,合作學習

1、選擇季節,分組自主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讀出四季不同的特徵。

3、誦讀全文,再現四季之美。

三、學科整合,昇華情感

1、譜曲歌唱。

2、美景欣賞。

3、聯繫生活。

4、總結提升。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詩意。

2、嘗試分角色朗誦或表演朗誦,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和中華少年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看到祖國的錦繡山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你是否為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是否為自己是一位中華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後,同桌間互相檢查。

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三、討論交流

1、指名讀詩,讀後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互相交流:瞭解了些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3、閲讀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和圖片。

 四、整體把握,難句理解

1、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麼?

劃出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紅高粱。

自由説説:透過這些詞語,你有哪些與此相關的聯想?把四組詞語聯繫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麼?然後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2、默讀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麼哺育滋養了中華少年?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3、讀第6、7自然段,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中華少年建設中祖國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自然段,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五、誦讀,激發愛國情懷

1、自由朗誦(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誦(甲、乙、丙、丁分配朗誦或四人小組合作讀。)

3、表演朗誦。

 六、總結昇華

交流對有詩歌朗誦的體會。

 七、課外延伸

收集朗誦詩,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因、交、作、布、兩、左、右、它”8個字,會認“板、勞、第、世、界、更、能”8個字。認識新部首“點橫頭”、“巾字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使學生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課文(介紹愛因斯坦)

二、初讀課文

三、,多種形式認讀田字格、雙橫線生字

四、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設疑: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做三隻小板凳呢?

五、學會寫“作、兩、交、它”四個字,學會新偏旁(點橫頭)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激趣導入

1、複習生字詞( 田字格、雙橫線)

2、自由讀全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體會。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

學習第一句話: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詞語

2、引導學生讀好詞語

3、通過讀好詞,引導學生讀好句子

4、相機理解“作品”

學習第二句話:

1、指名讀第2句話。

2、他指誰?

3、這是一隻怎樣的小板凳?(相機引導學生讀出愛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樣子很醜)

4、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讀中感悟。

1、師範讀第2自然段

2、問題提出:老師對愛因斯坦的小板凳滿意嗎?

學習老師的話:

1、出示老師説的話,引導學生讀出老師的很不滿意。

過渡:聽到老師很不滿意的評價,愛因斯坦又是怎麼做的,怎樣説的呢?

2、讀一讀,找出愛因斯坦動作和語言,做上記號。

3、同桌互相説一説劃線的句子。

4、師出示描寫愛因斯坦的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齊讀。

相機理解:不慌不忙

5、引導學生看插圖

邊讀課文,邊看插圖:愛因斯坦最後交的是第幾只小板凳?這三隻小板凳哪個更好?為什麼?

6、學生交流比較。

7、討論:愛因斯坦為什麼做了三隻小板凳?(相機理解“強一些”)

8、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9、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學寫四個字(因、右、左、布)

1、觀察這四個字,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2、師範寫“布”(認識新偏旁“巾字底”)

3、生練寫

板書設計:

第一次

6 三隻小板凳 第二次 強一些

第三次

堅持、認真......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學會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PU、PD命令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PU、PD命令與其他命令的綜合使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前面幾課我們都是從海龜的“家”為起點來畫圖。有沒有辦法將海龜移到其他地方開始畫而又不留下爬行過的痕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提筆和落筆的命令。

二、新授

活動一:海龜畫走廊

提筆命令:PU

師:這個命令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抬起畫筆,移動的時候不留下足跡。

落筆命令:PD

師:這個命令也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落下畫筆,恢復到處於畫線狀態。

讓我們來試試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讓海龜畫一組平行線(書P57圖1)你看到了什麼?繼續

你又看到什麼了?

畫了一組平行線。

試一試:

1、大家來試着畫下P57圖2。學生練習

師:這個圖形只要後退的步長比前進的步長小,就可以畫出來了。每畫完一筆要右轉90度。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着畫下P58圖3。學生動手,師指導。

師:要記住抬筆走10步後要落筆。

活動二:海龜畫“回”字圖

師: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下書P58圖4怎麼畫,大正方形邊長為100步,小正方形邊長為50步,把想發先寫在本子上,再進行電腦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兩行命令做什麼用的?

活動三:海龜畫“田”字圖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下“田”字圖該怎麼畫。

提示:“田”字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畫完一個後要怎麼樣?這裏需要幾個重複命令,各有什麼用處?

説明:重複命令中還有重複命令叫做重複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畫。

1、先寫出畫嵌套內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後加為下一步做準備的命令。

3、在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複命令,就可以將嵌套內的圖形重複畫多次了。

試一試:

1、畫出書P60圖6的圖形,學生動手,師指導。

2、思考下怎麼樣把圖6改成圖7(小三角形邊長為50步)

3、大家喜歡圖6中的圖案嗎?請你們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畫出來。

師:大家今天學習了抬筆落筆命令,再借助其他我們學過的命令畫出了許多新的圖案,今後我們還將學習海龜的其它功能,使我們的繪畫技術進一步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要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2、積累諺語,體會諺語中包含的道理。

3、瞭解民間文學的特點和多種形式,熱愛民間文學。

4、按要求蒐集資料,在蒐集中培養分工協作的集體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要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教學準備:

找到一本章回小説

教學流程:

1、基礎練習

A形近字組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的快。

第二組同學自己獨立完成

B讀兩組句子給句子排序

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然後排序。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穫

3、説説自己收集到的諺語

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諺語。

互相學習

看誰一口氣背的多

三、知識窗: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從中你學到了什麼?瞭解了什麼?

四:收集資料

收集謎語,諺語,歇後語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目的

理解文本中夢的含義

二、課型與課時

説讀課,一節

三、預習要求

1、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如有關長城的圖片、歷史、傳説、詩歌等。從而認識長城,積累知識。

四、教學設計

(一)感悟文本, 分享夢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流沙河的詩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才不會迷失方向;學習了《袁隆平的尋夢園》,理解了他為實現自己偉大夢想而奮鬥終身的精神,學習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於為夢想而獻身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作家劉雨田的夢想。請大家看着屏幕動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不同季節長城風景圖片,徒步長城沿途風景,如大漠、戈壁、懸崖、大河、絲綢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讀語速出現)

師:作者劉雨田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生:讀書當作家,走遍祖國山河。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師:好!劉雨田是怎樣去實現他的夢想的呢?

生:讀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時候走遍了家鄉;讀中學時遠征北京、武漢;工作後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再後來用兩年時間步行走完了萬里長城。

師:是的,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但為什麼又在結尾説:我的夢也還在繼續着?請同學們用他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的句式説一句話。(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只是一個探險家,還沒有完成作家的夢想,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他只是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川,但還有很多地方沒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大西北資源豐富,但還貧窮,他要為開發大西北作出貢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師:是啊,他還要繼續讀書,繼續行走,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體味內涵,研究夢

師:課文中講的是長城萬里行,為什麼全文始終貫穿着我的兩個夢?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組合作幫助。

師:好,有研究成果了,我們來交流。

生:有了這兩個夢,才有去實現這個夢的長城萬里行。

生:有了這兩個夢,長城萬里行才顯得更有意義。

生:有了這兩個夢的交代,第25段我將盡快寫出我沿途的觀感,幫助人們認識大西北,熱愛大西北,開拓大西北才顯得自然而不突然,這也是作者在實現他的第一個夢。

師:最後,作者以我的夢還在繼續着結束全文。由此可見,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嚴謹的。

師:作者劉雨田的兩個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小組研究,看哪個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師:許多同學躍躍欲試,我們來互相交流。

生: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基礎,沒有知識,怎麼能去旅行

生:沒有文化知識,怎麼能去觀察風土人情,怎麼能去領悟其中的文化意義?

生:行萬里路也是在讀生活的書,作者自己也説: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都學不完,用不盡。

師:是啊,大自然是一部無字的大書,要讀懂它還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説:大自然是無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樣理解的,請閲讀課文相關段落,然後用他經歷了,讓我們的句式説一句話,去共同感受作者為實現夢想而經歷的艱難困苦。(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經歷了漫天鋪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襲擊,無情的自然災害讓我們後怕。

生:他經歷了被困在懸崖上,險些跌進萬丈深淵。身處絕境的險情讓我們心驚。

生:他經歷了身負重荷,半個多月不見人煙,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讓我們好擔心。

生:他經歷了獨處山間,被野狼狂追的危難,這讓我們膽寒。

生:他經歷了夜不識路,多次從山坡滾下的危險,這讓我們心痛。

師:你看,大自然給作者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驗,所以大自然是無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這是因為什麼呢?

生:因為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也學不完,用不盡。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勤勞的智慧。

生:因為這本書裏還有很多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為讀這本書還讓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師:是啊,大自然確實是慷慨的,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這也説明作者在實現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需要付出:

生齊:艱苦的努力。

師:好,請同學們再動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為實現夢想而克服困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敞開心扉,放飛夢

師:同學們,你們風華正茂,正處在多夢的黃金時代,也許你的夢想是做一個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科學家,或是做一個熱情奔放的文學家,或是做一個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請你把你的夢想大聲的告訴所有同學,要求用我的夢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説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懲惡揚善,打擊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所有人能安居樂業。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探險家;我希望我能為祖國發現更多的資源寶藏。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大文豪,希望我能成為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希望我能為治療癌症和艾滋病做出貢獻。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的

一、理解五首詩詞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詞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詞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觀滄海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湧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裏”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着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裏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繫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閲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着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裏”“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春夜喜雨

1.解題。

提問:我們從題目中可以瞭解到有關本詩的哪些情況?

明確:季節棗春,時間棗夜,表現的對象棗雨,詩人的心情棗喜。

提示:詩歌就是扣住這幾點來寫的,我們閲讀的時候要注意。

2.朗讀。指導學生掌握節奏。

節奏劃分參考: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理解內容。

提問:一、二兩句寫什麼內容?其中有沒有詩人的感情?句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一、二句是讚美春雨來得及時,開篇就扣住了題目。一個“好”字,既是對春雨的讚譽,也流露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一個“知”字説明運用了擬人手法。

提問:三、四兩句是正面寫雨,寫出了春雨怎樣的特點?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明確:寫出了春雨輕、細的特點,這從“潛”“潤”“細無聲”等詞語中可以看出。

啟發:我們學過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也有寫春雨的句子,想一想,是怎樣寫的?

明確:“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同樣也是寫出了春雨細、輕的特點,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提問:五、六兩句寫什麼情景?跟春雨有什麼關係?兩個句子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這兩句寫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因為下雨,天低雲暗,野外是黑沉沉的,可是江中的漁火卻閃着點點光亮。這裏雖然沒有直接寫出春雨,但詩人描繪了一幅意境幽美的雨夜圖,顯得春意盎然,從側面表現了春雨的可愛。

這兩句在結構上互相對應:“野徑”對“江船”,都是偏正短語;“雲俱黑”對“火獨明”,都是主謂短語。兩個句子的詞性完全相同。因此,對仗非常精工。

提問:最後兩句寫的是實景還是想象之景?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明確:這兩句寫的是第二天早上雨後的景象,根據題目來看,應該是想象之景。

點撥:詩題為“春夜喜雨”,詩人為什麼要寫第二天的情景呢?這是因為詩人一生飽經戰患流離之苦,當時定居在成都郊外,生活得到了安定,面對綿綿春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描繪了雨夜的景象之後,又展開想象,寫出了雨後天晴,成都城裏百花盛開的美好春景。

小結:讀完全詩,我們不難領會,詩中儘管沒有出現一個“喜”字,可是字裏行間無處不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正因如此,這首詩成了吟詠春雨的名篇。值得指出的是,詩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兩句,不僅用字精工,體物入微,還藴涵着耐人尋味的哲理(現在常被用來形容對人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成了千古名句。

4.分析韻律。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八句,可分為四聯,每兩句為一聯。押韻的字是“生”“聲”“明”“城”。古代韻母ing和eng相通,現代各地方言還保留着這種讀法。

5.齊讀,背誦。

書湖陰先生壁

1.解題:書,寫、題寫。壁,牆壁。這是題寫在鄰居湖陰先生家牆壁上的詩。

2.指名試讀,集體朗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這首詩通篇寫景,仔細閲讀詩句,看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寫景的順序是怎麼安排的?

明確:第1句,寫鄰居茅屋的檐下經常打掃,非常潔靜。第2句,寫湖陰先生在庭院裏親手栽了許多花。第3句,寫鄰居家門前有條小河環繞着綠油油的田地。第4句,寫遠處兩座大山像推開的兩扇門,送進了滿目青翠的山色。整首詩就是這樣從近到遠,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其中3、4兩句,上句寫水,下句寫山,而且結構相對,詞性相同,是很工整的對仗句。

提問:全詩雖然全是寫景,我們仔細品味一下,其中有沒有作者感情的抒發?

明確:作者筆下的田園風光寫得清新、幽靜,可見作者很喜愛這種恬靜、閒適的生活。

4.分析韻律。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韻腳是“苔”“栽”“來”等三字,通押“āi”韻。

5.齊讀,背誦。

如 夢 令

1.參閲註釋①,掌握有關內容。

2.範讀,朗讀。

3.理解內容。

簡介:這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敍了一次作者跟友人們郊遊的歡樂情景。詞作雖然短小,可寫得富有情趣。

提問:根據句號,可見詞作分為三層意思。請仔細閲讀課文,看它們分別寫了什麼意思?

明確:開頭,“常記”二字説明這是回憶往事。“溪亭”“日暮”分別交代了那次郊遊後與友人歡宴的地點和時間。“沈醉”即“沉醉”,説明大家興致很高,喝了不少酒,結果連回家的路也辨不清了。第二層,寫大家遊宴盡興後駕船回家,結果走錯了路,“誤入”了“藕花深處”。到這時,朋友們才醒悟過來,就爭着把船劃出去,一時槳聲、水聲齊作,把棲息在岸灘上的小鳥都驚醒了。

小結:詞作沒有具體寫郊遊的過程,只是寫了它的尾聲,歸途中迷路後“爭渡”的情景,構思非常巧妙,充滿了生活的情趣,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

齊讀課文,體會意境。

4.分析韻律。

跟前面幾首詩比較,可以看出詞的句子有長短是由各種詞牌的詞譜規定的。這首詞作中的“暮”“路”“處”“渡”“鷺”等字押韻。

5.齊讀,背誦。

附:《如夢令》難句解析

常記A溪亭日暮,│B沈醉不知歸路。

1)包孕句,主語是作者,因自述又因格律而省。賓語是時間修飾複句,B分句的謂語是並列式,“沈醉”跟“不知歸路”分別從正反兩方面來説明主語。“溪亭”説明“日暮”的處所。

2)“常”,不同於現代漢語的“常”或“常常”,音義同於“嘗”,也就是“曾經”,這裏是作者追念往事,否則下文“驚起一灘鷗鷺”便講不通了。“常”作“嘗”講,又如《漢書·陳涉、項籍傳贊》“常以十倍之地”,《史記·陳涉世家》作“嘗以十倍之地”;《墨子·兼愛下》:“常使若二君者……,”孫詒讓《墨子間詁》:“‘常’與‘嘗’同。”“歸”,回到原地。

譯文:“曾經記得在溪亭日暮的時候,沉醉着不知回家的路了。”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課本》注“爭渡”為“搶着把船劃出去”,“爭渡”後面加了逗號。其實,“爭”音義同“怎”,疑問代詞。上文有“誤入藕花深處”,下文有“驚起一灘鷗鷺”,“怎渡”就是“不能渡”,地處偏僻,因而“驚起”。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爭”字條:“自來謂宋人用‘怎’字,唐人只有‘爭’字。”唐詩“爭”作“怎”的,如:“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白居易《題峽中石上》)宋詩如:“……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又,樑庾丹《夜夢還家》:“離人不相見,爭忍對春光?”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319頁:“爭,通怎,怎麼。”

譯文:“怎麼渡?怎麼渡?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西 江 月

1.參閲註釋⑥,掌握有關內容。

2.範讀,朗讀。

3.理解內容。

提示:這首詞是辛棄疾罷職閒居時寫的。原來詞牌下有標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部。詞作寫的是作者在夜行路上的情景。這首詞分上、下闋,我們分別理解。

提問:上闋寫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向我們展示怎樣的景象?

明確:上闋寫的是作者在月光中夜行所見的一片美麗景象:一輪明月高懸天邊,明朗的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驚醒了棲息在枝頭的鳥鵲。清風徐徐,送來了蟬的鳴聲。走在路上,蛙聲陣陣,不絕於耳;稻花香飄,沁人心脾,這一切都預示着豐收的前景。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筆下的農村夏夜充滿了歡躍的氣氛。

齊讀上闋,體會。

提問:下闋寫什麼內容?

明確:下闋寫驟雨將至時的景象:正趕着路,忽然烏雲籠罩,空中只剩下稀疏的星星點點,緊接着就噼裏啪啦地掉下了雨點。加緊腳步,趕快找個避雨的地方,哎,真巧,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了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因而內心充滿了欣慰的感情。

齊讀下闋,體會。

小結: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夜行途中所見的農村夏夜的美麗景象。儘管作者當時正罷職閒居,可是由於對生活的熱愛,他即景生情,藉詞作表達了閒適愉快的心情。詞作語言質樸,格調清新,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齊讀,體味意境。

4.分析韻律。

押韻的字是“蟬”“年”“片”“前”“邊”“見”等。

5.齊讀,背誦課文。

三、佈置作業 。

1.課堂討論完成“練習”二、五題。

2.課後書面完成“練習”一、三題。

(沈維生)

附:《西江月》難句解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1)這句是寫夏天晴夜的情景。詞跟詩一樣由於格律規定了字數,要在很少的字裏面藴藏更多的意思,就必須省略一些供人們想象的詞語。“明月”指明月的影子,“別”,區分出,這裏是“另一枝”的意思,即樹的高枝,成語有“鵲佔高枝”。“驚”,不及物動詞增加使動用法,“驚鵲”,鳥鵲驚心飛翔。明月照在樹枝上,移動着,使鳥鵲驚心而起飛。曹操有“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的詩句,王維《鳥鳴澗》有“月出驚山鳥”的詩句,是類似的意境。

2)通常的寫法,第二部分是“半夜清風鳴蟬”,“半夜”在前面點出時間。這裏先寫“清風”後説“半夜”,為的順乎“平平仄仄”的音律,以便跟“明月別枝”這種“仄仄平平”相諧和。“鳴蟬”典型地寫出非常炎熱的夏夜。或説把“半夜”直接置於“鳴蟬”前面,可以有力地烘托夏夜極熱。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這是個倒裝句,通常的説法是“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説豐年”,因為“蛙聲一片”是“説豐年”的聲音,是贊豐年的清歌,現在把結果放在前面,就具有先描寫再烘托的妙處,使讀者體味此情。“香”字照應上句的清風,愉悦的夏夜,有聲(驚鵲,鳴蟬、蛙聲),有色(明月,別枝),也有香(稻花),“蛙聲一片”“説豐年”,是把“蛙”人格化,感情化了,是“擬人”手法;又是一種側面的渲染,比正面描寫豐收經濟得多,又生動得多了。“聽取”是遞進結構的複合詞。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1)語法上,通常是“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但格律不合,音律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且“雨”不能跟下句“路轉溪頭忽見”的“見”押韻,只能把語法結構顛倒一下。

2)修辭上,兩個分句除了對偶之外,又是側面烘托的寫法,“七八個星天外”是説“天空中”或“天空上”早已佈滿了雲雨,只是山的一角還有“兩三點雨”罷了。五代盧延讓《鬆門寺》詩句有“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兩三條電欲為雨”是正面描述。“兩三點雨山前”,側寫大雨驟臨,這一句很有供人想象的魅力。

3)“外”是“上”或者“中”;又如:“空外一鷙鳥,河上雙白鵠。”(杜甫《獨立》)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1)單句,由於格律,把“見”的賓語“舊時茅店社林邊”提到前面去;一提前就顯得着重,顯得有着突如其來的喜悦。“舊時茅店社林邊”,結構上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舊時茅店在社林邊”;二,“社林邊的舊時茅店”。

2)“茅店”,茅舍,這裏指村落裏的旅館,客棧,元稹《連昌宮詞》有“店舍無煙宮樹綠”,岑參《漢川山行呈成少尹》詩有“山店雲迎客”。“社”,鄉村祭祀土地神的“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木。

譯文:“那住過的社林旁邊村落的旅館,在道路轉過溪水一頭忽然出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0g9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