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通用7篇)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通用7篇)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並能當堂成誦。

2、瞭解詩人遊園所見所感,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並學習古人做詩的反覆推敲。

3、揣摩詩句所藴含的情感,感悟詩歌包含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感悟詩歌包藴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1、師生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背誦古詩。

2、師:同學們積累了許多的詩歌。古詩可以讀、吟、唱、詠,關鍵在古詩的每一個字都是推敲出來的精華。那我們就來讀讀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和《尋隱者不遇》,體會在他身上發生的推敲的故事。師指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注意五言詩的節奏。

3、師:賈島的兩首詩是都是寫不遇的。老師補充(課件出示)一些寫不遇的詩文題目。為什麼他們要把這些不遇記下來呢?看來,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

二、導入新課,通讀全詩,指導朗讀

1、師:雨過天晴,讓我們跟着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來——遊園,在遊園的路上推敲推敲這個——不值。師板書課題,生解釋“不值”即“不遇”。

2、師指導朗讀,生自己試讀,談朗讀心得,教師及時指導。

3、指生再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瞭解“相遇”內容

1、自讀基礎上,師引導學生找出詩人遊園所遇的事物:蒼苔、柴扉、紅杏。

2、師指導學生分別談對於“柴扉”“蒼苔”和“紅杏”的認識。

(1)生談柴扉:窮困,簡陋,簡單。讀出這扇門的特別。

(2)生談蒼苔:綠色的小植物,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讀出蒼苔的綠。

(3)生談紅杏:美麗,早春開花。師補充部分古人描寫讚美紅杏的詩句。

(生齊讀最後一句。)

3、師小結,配樂,生齊讀。

四、細讀品味,體會用詞和情感

1、師:我們對這些普通的景物賦予了怎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哪個字的字形看出來?生:“憐”字。師板書。

2、引導學生體會“印”字體現得對蒼苔的憐愛

3、引導體會“扣”字,對比“敲”字,體會對柴扉的憐愛。

4、學生談“出”和“關”、“一枝”和“滿園”的用詞,對比“出”和“遮”字的用法,體會對“一枝紅杏”的憐愛之情。

5、指一個學生扮紅杏,其他學生扮關在園內的花草,和紅杏對話。

6、師扮園主人,生扮詩人,和園主人對話,談遊園的見聞感受。

7、師總結提升:我們想象園子有多美,園子就有多美,想象園子怎麼熱鬧,園子就怎麼熱鬧。這些都源於那一枝紅杏。我們明白了,心有多大,園子就有——多大。一切全憑我們的心啊!(老師和生齊讀整首詩。)

五、拓展閲讀,品悟哲理

1、師: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所以我還有必要非要進園子內不可嗎?我還有必要非要見園主人不可嗎?為什麼?

生:詩人已經知道園子裏春意盎然,所以沒有必要見園主人了。

師:我們明白了,原來這麼多的不遇,是因為不遇中,已經獲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師: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師板書

師: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

生:遊園不值。師:遊園雖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師:那就讓我們蕩起歡快的雙槳,唱起來吧。

(師生把《遊園不值》填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中齊唱。)

【教材分析】

這首久享盛名的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和憐春惜春的情懷,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2

一、激情導入:

1、歌曲欣賞:(課件播放)

現在正是春天,美麗的春天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在這個百花爭豔的日子裏,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歌《春天在哪裏》,好不好?

2、引入:

同學們,聽了這樣動聽的歌曲,欣賞着春天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尋訪春天的蹤跡?當然,春天不僅是春遊的好時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好季節。看,同是南宋詩人的葉紹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誘惑,合上了詩書,去拜訪他的老朋友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為此寫下的詩。(出示課件)

師板書題目《遊園不值》。

二、初讀感知:

1、解讀詩題:

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麼?讀懂了什麼?(釋“園”、“不值”:詩人前去遊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裏。)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於1194年,卒,不明。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遊園不值》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3、初讀,大體瞭解詩的內容。

4、聽配樂朗讀。(出示課件)

5、生自讀詩,質疑不理解的生字、詞語,並學習生字詞。

屐齒蒼苔小扣柴扉出牆來不值

6、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三、解讀詩意:

1、自讀全詩,思考:

詩人這次未遇主人的遊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好好地讀一讀。(生自由朗讀)

請生讀,齊讀(要求:字正腔圓)

2、咬文嚼字’、品悟詩意

(1)生自讀詩,藉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並標出不懂的詞語。

(2)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裏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樑。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3)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着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牆頭來。

四、感悟詩情:

1、探尋“不值”原因,找出印證“不值”的詩句。(小扣柴扉久不開)

(1)重點理解“扣”什麼意思?(敲)

把“敲”代進去讀,做動作演示,體會“敲”與“扣”的不同之處(“扣”的力量比較輕,顯得禮貌)

(2)訓練朗讀(讀出“輕輕”的感覺)

(3)詩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長時間?(久)

2、詩人如此久扣柴扉,柴扉卻久久不開,這是為什麼呢?(學生交流)

詩人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1)用詩句回答。(應憐屐齒印蒼苔)

(2)詩人的哪個動作證明了他的愛惜?(印)

為什麼不用“踩”?(進一步理解詩人對蒼苔的愛惜)

(3)訓練朗讀(讀出愛惜)

(4)大家想過嗎?為什麼主人和詩人都如此愛惜這蒼苔?(愛蒼苔其實是愛春色)再讀“應憐屐齒印蒼苔”

(5)體會詩人此時心情:懷抱着無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主人卻沒有在家,不能得償心願,詩人內心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呢?(失落)(板書:失落)

(6)再讀詩的前兩句,讀出詩人的失落,失望。

3、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

(1)(生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是啊,一枝鮮豔的紅杏已經伸出牆外,與“出”相對的是哪個字?(關)

想想詩人為什麼用“關”?(討論,交流)

(“關”説明關得緊,紅杏能出更顯示其生命力之旺盛。)

滿園春色關在裏面,但一枝紅杏卻偏偏出來了,這一“出”需要什麼(力量,生命)

(2)指導朗讀“一枝紅杏出牆來”(讀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紅杏,肯定長得非常(美麗)

你喜歡這枝紅杏嗎?(喜歡)訓練朗讀(讀出喜歡)

4、啟發想象:

①詩人並沒有進園,他怎麼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讚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遊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着之際,不經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眼前:高高的牆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遊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於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拍)

2、複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採用了什麼方法呢?

①知詩人,解詩題。

②抓字眼,曉詩意。

③入詩境,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蒐集資料,現在大家交流後,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後進行彙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②師點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裏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裏引申為“輕輕”

③讀全詩。

④完整地説説詩意。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古詩《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讚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敍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於是四行詩句,課上容易在課上完成背誦。

【設計理念】

1、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以讀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的節奏、音韻之美。

3、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與習慣的養成。

4、注意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春江花月夜》視頻朗讀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背誦古詩)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讚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遊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着之際,不經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眼前:高高的牆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遊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於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讀(掌握節拍)

2、複習古詩學法。我們以前學習古詩採用了什麼方法呢?

①、知詩人,解詩題。②、抓字眼,曉詩意。③、入詩境,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蒐集資料,現在大家交流後,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後進行彙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②師點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裏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裏引申為“輕輕”

③讀全詩。

④完整地説説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於探索。(入詩境、悟詩情)

1、學生質疑的問題(略)

2、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淡泊名利的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紅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説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牆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着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板書:掃興、喜悦)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前兩句應該讀出掃興、惆悵之感,後兩句應讀出歡快、喜悦之情)

4、指名讀,齊讀。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悦,請同學們看着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麼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彷彿置身於那桃紅柳綠、奼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自擬題目,寫一則短文)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裏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欣賞。(投影出示)(學生有感情朗誦)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

3、同學們還蒐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小組選一名同學讀)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現,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作業: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題詩作畫)

【板書設計】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掃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喜悦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5

一、揭題,介紹作者

1、春天是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用飽含深情的語句描寫讚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板書課題《遊園不值》。

3、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説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

4、介紹作者

二、講評詩歌

1、初讀,大體瞭解詩的內容。

2、師示範朗讀。

3、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4、藉助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藉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並標出不懂的詞語。

5、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裏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樑。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6、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着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牆頭來。)

7、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三、深化理解,體會意境。

1、啟發想象:

①、詩人並沒有進園,他怎麼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有柳樹和各種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2、作者在文中借一支紅杏來烘染滿園春色,可謂構思奇特,耐人尋味。再讀詩文,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感受呢?(對春天的喜愛)並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詩意畫畫)

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6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①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麼喜歡?説説你眼中的春天。

②(課件演示:美麗的春天畫面)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歡春天,寫下了他們眼中的春天景象。你們都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呢?你能給大家背誦一下嗎?

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讚美春天的詩——(板書:遊園不值),生讀課題。這首詩的作者誰瞭解他?(生説後,師補充)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①自由讀文,做到讀通順流暢。

②指名讀,糾正易錯的音“應”“柴”生評價。

③師範讀,生挑戰再讀。

三、理解詩意,領悟詩情:

①同學們,讀得真好,比老師讀得有韻味啊。在讀的過程中你們注意這兩個易寫錯的字了嗎?同學們先試寫一下“扉”“屐”,説説你從詩中讀懂了什麼?

②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有什麼疑問?(為什麼很久沒有人來開門呢?)想象“為什麼很久沒有人來開門呢?”你們想象可真豐富,那麼詩人又是怎麼想的呢?讀讀第一句。

③通過觀察插圖和查看註解的方式讓生説説對詩句的理解(重點理解“憐”“應”的意思)。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小扣柴門久不開”了吧。你們能用“因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為…”這樣的句式來説説嗎?(大概是因為主人愛惜自己的青苔,拍我的鞋子踩壞吧,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很久也沒有人來開。)

④現在你們知道《遊園不值》的意思了嗎?想象遇到這種情況,心情會怎麼樣?帶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

⑤正當詩人失望掃興時,無意間抬頭看見了——生説“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詩人的心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由失望——驚喜)所以詩人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歎——生接説“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帶着這樣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⑥你能用朗讀的方式告訴我你讀懂了這首詩的意思了嗎?指名讀。師生評議。

四、品評詩文,體會含義:

①、詩人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遊春的經歷用凝練的詩句描繪出來,表達了他對春天美景的喜愛之情。你們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呢?説説原因。

②、師點撥這句詩的寓意。齊讀全詩。

五、拓展延伸,知識訓練:

①寫話訓練: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出牆來”就想到“滿園春色”,想象:園內會有哪些景物呢?請你將自己想到的園中勁舞有條理具體寫下來。

②閲讀訓練:課件出示:《詠柳》《春日》《春曉》詩句讓生邊聽音樂,邊欣賞美麗的春光。誦讀。

六、語文實踐:

①繼續收集有關讚美春天的詩歌。

②準備召開《讚美你啊,春天》詩歌朗誦會。

教學目標:

1、學會《遊園不值》這首詩,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反思:

《遊園不值》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本着《新課程教學理念》,通過“提問引路——想象入境——感情朗讀”的方式,有效的開發教材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從而詩化學生的心靈。

一、質疑。理解詩句如果逐詞逐句的講解,不但形式呆板生硬,而且學生缺乏興趣,費時又費力。於是,我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書下註解先自己弄清大概詩意,然後讓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又能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意,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二、想象。教學中我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兩句,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通過提供學習資源,把詩中描繪的意境讓學生髮揮想象,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不僅發散學生思維,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得到發展。

三、拓展。在學生領悟了詩的意境美后,還深深地陶醉在這滿園春色中,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我趁機出示其它描寫春天的古詩讓學生誦讀,更加激起學生對春的眷戀之情,課後讓學生收集有關讚美春天的詩篇,也體現了學習的大語文觀。

竇桂梅《遊園不值》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遊園不值》,能説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感悟、積累、應用語言

教學難點、關鍵:

1、理解《遊園不值》的第一句。

2、領悟“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哲理意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有關春天的詩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老師上初中的時候,曾學過到過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有幾句話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給大家朗誦幾句,好不好?

師朗誦: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寫得美嗎?這幾句話讚美了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春天。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南宋詩人葉紹翁的一首小詩,看看古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設計意圖: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組排比句引入,既是聯繫新知,是下面詩文整合的一個鋪墊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詩文。同時又暗示學生,老師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還記憶猶新,説明優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長期積累,記憶的。)

二、學詩

1、投影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自由説。

2、投影詩文

1)學生不同形式地讀詩

2)瞭解詩人(投影詩人簡介)

3)怎麼理解詩句的意思,回憶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補省略、換語序、看註釋、看插圖、查字典

4)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學習這首詩。(投影古詩)

經過自學,你學懂了什麼,彙報一下。

“應”“憐”分別解釋成什麼?

辨析“憐”的字義,得出“聯繫上下文”的方法。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理解古詩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方法,是照顧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種字字落實的方法,也為今後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5、指導朗讀。(投影出示古詩讓學生按節奏讀)

(a)按節奏讀。自由讀。

詩人遊園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麼是多麼失望!該怎麼讀這句話?

(b)引導學生將後句説成感歎句、反問句。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呀!

呀,一枝紅杏伸出牆外來啦!

滿園的春色怎麼能關得住呢?

一枝紅杏不是伸出牆外來了嗎?

説出了詩人的驚喜之情,該怎麼讀這兩句?男女分工讀。

(設計意圖:因地制宜,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能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後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c)詩人僅僅是為一枝紅杏興奮嗎?

你們想不想欣賞這滿園的春色?(投影出示錄像欣賞)

(d)欣賞了滿園的春色,你有什麼想説的嗎?你想到了哪首古詩?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識整合、課內外整合,通過調動學生頭腦中優美詩文的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應用。正如巴金所説,“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裏面,——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

三、尋春

1、老師這兒也有幾首優美的詩文可以用來描繪這滿園的春色請大家組成學習小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兩首詩)

(設計意圖:順勢研讀《江畔獨步尋花》《絕句》,形成了一種詩中有詩、景中有景的意境,課堂結構呈現出一中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態勢,這是和古詩本身的意境幽遠相和諧的。)

(1)找到哪幾句話可描繪滿園的春色?

(2)任選一句或幾句,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來描繪。

2、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

(設計意圖:朗讀指導要從純粹的技巧性的指導轉向“啟發語感、訓練朗讀”之路上來,注重邊讀邊想象,真正讀活語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四、悟情

1、剛才,我們和詩人葉紹翁一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聯想了滿園的春色。

2、《遊園不值》是葉紹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詩中後兩句廣為流傳。

指導學生朗讀最後兩句,方得感悟

熱愛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設計意圖:至此為止,整堂課的結構已實現“遞歸”,這兩句詩的第二次朗讀,昇華了學生的認識與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己學完了這首詩,老師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爺爺的話,讓我們齊聲朗讀。(投影《春》中的幾句話)

(設計意圖:最後再用《春》當中的排比句整合兩首詩,找到詩、文中的契合點,進行概括、總結,使整堂課的結構迴歸一個“圓”。)

4、配樂背誦古詩。(投影古詩)

五、學生自己設計作業。

畫、説、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春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老師至高權力的“佈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設計:

遊園不值

遊賞(興致勃勃)柴扉紅杏

春色久不開(掃興)出牆(欣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lgj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