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總9篇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總9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總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並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星期天,王老師和李老師一起去青遠超市購物。下面就請你們算算我們各用了多少錢。

出示(1)李老師買一雙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師買2盒巧克力,

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師: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現①,可以問“還可以怎樣列?”,如果出現②,就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小練習,複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由於小數乘以整數是整數乘法意義的下位知識,所以,教師先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發現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加法意義的聯繫。

揭示課題並板書:小數乘整數。

二、組織探索計算方法

(一)師:你能把“0.8×3”的結果算出來嗎?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使用方法的情況。

組織交流:你是怎樣算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豎式,但對位不準確。

交流時,可讓學生板演或指名説,教師板書。①②教師讓學生簡單説説理由,③④先讓學生説説做法,教師進行正確指導並板書正確做法。

提問:這個豎式和以前的豎式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説出因數和積中都有小數。)

(二)接着出示(2)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

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計算。(做在書上。)

師生説説用加法怎樣算。(注意對位。)

組織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樣算的?

組織小組交流:你從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比較結果,比較對位,初步得出因數的小數有幾位,積的小數也有幾位。)

師:如果用一個三位小數乘3,積會是幾位數?如果用一個四位小數去乘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瞭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三、猜猜算算,歸納計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讓學生猜一猜每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再用計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確。

2、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計算,你認為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以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學生自主討論。)

3、師生共同總結計算方法。(要求學生説出主要意思。)

[設計意圖]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猜想和驗證,自主得出計算的方法,要比傳統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四、鞏固運用,完成“練一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要求先説一説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如果有學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教師直接引導。)

師小結化簡問題。

2、指導完成第2題。

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並討論:各題的積是多少?各有幾位小數?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各自的數學實際出發,通過語言交際總結方法,溝通了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繫,真正理解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五、進行課堂練習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練習十一1~3題。

(教師重點分析2、3題。)

六、實踐活動:爭當超市大贏家

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當主持兼營業員,其他組員拿着10元錢到組長那兒買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最接近10元,花的時間最少。(根據實際時間機動安排。)

七、全課總結。

1、學習了什麼?

2、通過學習,你能説説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法有什麼不同嗎?

3、你認為怎樣能準確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師提問,生都去過哪裏旅遊,請生回答

(2) 猜想師怎麼去旅遊的?從而導入本課,板書《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問題:①“野”在文章中是什麼意思?

②自學文中生字詞

③文章從哪幾方面講索溪峪的“野”

(二)檢查初讀情況,回答問題,讀準生字詞,理解詞意

(三)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四方面來講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個名山圖片,通過與桂林、黃山、廬山等名山比較,思考問題索溪峪的山“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水“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動物“野”

①出示動物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動物“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人“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帶動的整個人都野起來了,使人不免的放鬆心情,迴歸自然,所以返璞歸真。思考問題:作者在領略了這一切之後是什麼樣的感受?

(4)小結:課文開頭先概括索溪峪的一個總的 特點是“野”,接着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在山水間行走的遊人也是野的,最後總結出索溪峪的“野”,盪滌着我的胸懷!前後照應,首尾連貫。

(5)想一想課文為了描寫索溪峪的野,運用了怎樣的文章結構?

山野(分)

野(總) 水野 (分)

動物野(分)

人野(分)

三、課堂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⑴ 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⑵ 根據課文內容,構思文章意境。

2、教師準備:

⑴ 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備案,開拓學生視野。

⑵ 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陋室銘》,背誦並默寫課文。

2、“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動植物會給我們帶來啟迪。筆直向上的白楊樹讓我們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勞作的小蜜蜂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藉助某件事物來抒發感情,可以用到“託物言志”這種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兩篇短文《陋室銘》。《愛蓮説》就是託物言志的名文。

“銘”和“説”,都是古代的文體。銘,用於述功紀行或警誡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腳,讀來鏗鏘有力。説,這種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寫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潑。

二、整體感知

根絕課文題目,思考文章內容:

1、作者為什麼要為“陋室”作“銘”?

2、通過自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同學們可以討論交流。

3、齊讀《陋室銘》,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先準確翻譯,然後再闡述理由。

觀點可能有這樣幾種:

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千古名句,又在開頭)

⑵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話一言九鼎,在文中作總結)

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引導同學討論,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報復和情操。

三、研討品讀

大屏幕出示問題,學生翻譯原句並在小組中思考討論。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深刻含義?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之後進行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當時人們公認的道理,作者通過山水的“有仙則名”“有龍則靈”。類比立論,“陋室”有賢者居之則不陋。它是論點的提出更為自然,使讀者易於接受。

2、作者寫了陋室這些方面:

⑴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之清幽寧靜,不染浮華;

⑵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生活情趣之高雅;

⑶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室主超凡脱俗

3、引用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陽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證明,自居之陋室不陋,從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時又巧妙的迴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顯得意藴含蓄,發人深思。

思考作者創作此文的目的(提示寫作背景)

引導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負和情操。

誦讀全文,5分鐘默寫。

四、作業

1、翻譯全文,並正確默寫。

2、預習《愛蓮説》。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愛蓮説》,背誦並翻譯。

2、感受作者潔身自好,不同俗流的思想情操。

〖學習設計

一、導入

(大屏幕顯示白居易的詩《買花》:“地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想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上張帷幕庇,旁織籬笆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誤。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賦!”

這首詩與《愛蓮説》中的哪句話描寫的情景一致?

這首詩寫的是文中“自李唐以來,世人盛愛牡丹”的社會現象,啟發學生思考“世人盛愛牡丹”,為什麼作者“獨愛蓮”?

二、整體感知

(大屏幕出示一幅與課文描繪一致的照片)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並用“~~~~”劃出體現蓮高貴品質的句子。

2、齊讀課文,思考:蓮的象徵意義,應在學生品味、感悟的基礎上予以總結,提升。再次點出“託物言志”──作者以蓮花自比,藉以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精讀課文,研讀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翻譯。

注意掌握文言詞:

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褻玩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小組討論交流:

⑴ 全文的主旨是什麼?

⑵ 三種花各象徵了怎樣的人格?本文表明瞭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⑶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你認為學習《愛蓮説》有什麼現實意義?

提示:

1、愛蓮即愛君子之德。

2、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更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引導學生學習君子之德,在現實中,遵守公民道德規範,做合格公民。

(言之成理即可)

三、指導學生背誦

1、全班齊讀課文。

2、個人自由速讀兩遍。

3、全班背誦。

4、指明背誦。

四、教師總結

正是因為作者賦予了蓮這種美好的象徵意義,所以文人墨客經常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的句子,同時也成為書畫者的心儀之物。

(展示同學們的繪畫作品,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作簡要評析。)

播放老師蒐集的優美圖片,開闊同學們的視野。

課件播放配樂錄象資料片《陋室銘》《愛蓮説》,同學們根據圖片齊聲背誦課文。

五、作業

1、總結文言詞“之”在本課中的幾種用法。

2、默寫《愛蓮説》。

3、試着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寫一段話,300字左右。

〖參考資料

1、高潔人格的精神折光:

“説”,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説》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説》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歎。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羣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説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説:“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説》具有“説”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2、周敦頤《愛蓮説》賞析: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説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説》,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愛蓮説》這篇作品,它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以蓮花來比喻人格,以物擬人。以物擬人在文學創作上是個常見的手法,是以物來比喻人的某一種品格。這種做法還是一個特有的手法,這個手法一般稱作“比德”,就是拿某一個東西來比喻某一種德行。特別是在儒學的傳統裏,這個“比德”還是經常用到的一種手法。比如孔子講“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就是拿松柏來比喻人的這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這樣一種品格、一種堅強。在周敦頤之前,這種“比德”的手法人們用得比較多,但是如果我們看一看在漢民族的歷史上,在周敦頤之前,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鬆、竹、梅、蘭、菊這些,通常説“歲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這一類的。但是周敦頤的《愛蓮説》一出,以蓮花來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為一種後來通用的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説,周敦頤在這一點也有一個開山的意義。

那麼周敦頤他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愛蓮説》,為什麼要用蓮花來做比喻,用蓮花來做比喻和以往的這種“比德”的手法有哪些不同呢?這是我們讀這篇文章特別要關注的。一般來説,比如説竹子,它以“直而有節”來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長青”,特別是冬天“不畏霜雪”這個特點來比喻,都是比較直接的;而《愛蓮説》用蓮花來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層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這一層就把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加進去了。儘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環境或者你生長的環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那麼這一點是《愛蓮説》的一個特點。當然,他的寫作手法很好,把蓮花的姿態用很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也使得他的這種構想、這種説法、這種觀點得以被大家很好地接受。那麼這裏面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周敦頤何以會想到這樣一個用蓮花來比喻君子的人格,從而來説明人和環境的關係“出淤泥而不染”呢?這個可能又有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剛才我講了,周敦頤是理學的開山祖。所謂“理學”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論,三家合一,最後通過整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流派。那麼周敦頤的思想裏,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當時有個説法,叫 “周茂叔、窮禪客”,“禪”呢,就是“禪宗”之“禪”,就是説他的思想裏有佛家的因素。蓮花在佛教裏是個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底下是蓮花寶座。另外在很多的佛經裏都有蓮花的喻,比如《維摩詰經》裏就講,説茂盛的蓮花一定是從淤泥裏生長起來的,如果完全是淨水,就不會有一個茂盛的蓮花。再比如,《華嚴經》《探玄記》裏面特別就有兩段,和《愛蓮説》裏的觀點有相似之處。比如説,它提到這個蓮花的特點,它説: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淨──就是有清香,然後呢本身是很潔淨的。另外它也有個明確的表述,説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當然不是説周敦頤的《愛蓮説》是從這個裏面直接過來的,而是説這個裏面的某些思想因子也給他以啟發。再加上週敦頤自己很強調人的人格修養,理學的核心就是強調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過自己的修養提升到一個高的層次上,特別是對於真理、對於道德,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那麼他把他的這種哲學的、思想的觀點和歷史的傳統,和一種其他的思想因子相融合,就寫了《愛蓮説》,而且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比喻,用一種很優美的文字,得以廣泛地傳播。

《愛蓮説》很有意思,他把幾種花加以比較:説到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説到菊花,“花之隱逸者也”,那麼最後他落到了蓮花上,我想這是幾種不同的人格、幾種不同的價值取向的比較。比如説“富貴”,你追求一種世俗的名利;比如隱逸,我對社會有一種社會責任的淡化。他強調蓮花,我想可能是在兩個層面上:一個層面上強調你和環境的關係。人周邊的環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環境上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於在某一個段落、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裏,甚至於可能是惡濁的,這都是有可能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變環境,但是你可以改變你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想它是有啟發的。另外就是價值取向。《愛蓮説》通過幾種花的比較,説明作為一個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層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這個價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這一點,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説是同樣適用的,甚至可以説它有一種普世的原則。人生一世,你不能夠完全地被物慾遮蔽了,總還是應該有一種精神上的淨土、精神上的家園。我想《愛蓮説》今天的意義首先應該在這裏吧。

3、譯文: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和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4、劉禹錫《陋室鉻》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不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獨特成就的出色詩人。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説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流傳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如今,劉禹錫當年的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字狀的房屋,斗拱飛檐,白牆黑瓦,典雅古樸,靜謐靈秀。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藴秀,令人似乎嗅到濃郁的翰墨馨香。院內東側小巧精緻的亭內,立有“《陋室銘》碑石”,上刻流傳千年的《陋室銘》全文,字為書法家孟繁青所書,風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劉禹錫立像一尊,瀟灑莊重,上懸“政擢賢良”匾額。陋室佔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淨化。

《陋室銘》通篇81字,情與景會,事與心諧。細讀此銘,不覺此室之陋,但覺此室之雅:環境之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人文之雅,接納文人墨客,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抒發了作者曠達致遠,不同流俗的可貴氣質。劉禹錫為官,清廉無私,勤於政務,關心民生;為文,超世出塵,大智大睿,為後人留下許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詩歌和散文。

《陋室銘》非常短小,全篇僅81字,為什麼卻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劉禹錫在中唐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文學家,但是他當時最大的名聲是在詩這個方面,被稱作“詩豪”。唐詩史上有四個,“詩仙”、“詩聖”、“詩佛”還有“詩豪”,當然如果算李賀呢,還有“詩鬼”。“詩豪”這個“豪”,可見劉禹錫的風格,也可見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詩專門講到,劉禹錫和我向來齊名。所以他是以詩著稱的,不太以散文著稱。

《陋室銘》之所以能夠流傳,而且有這麼大的名氣,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跟他在詩歌方面的這種造詣有關,他把寫詩的一些本領融合到寫文裏面去。還有一個,就是它裏面的思想內涵。實際上我們如果對儒家的經典很熟悉,比如説《論語》,我們就會發現《論語》裏有很多就是《陋室銘》思想的萌芽,甚至於説基本的框架。《論語》有一篇叫《子罕》,《子罕》裏是這麼説的:孔子要遷移到一個叫九夷的地方──就是邊遠的地方──有人就跟他説,“或曰:陋如之何?” 説那個地方環境很不好的,到那去怎麼辦呢?生活很不方便。結果孔子説:“君子所居,何陋之有?”只要我自己是個君子,面對環境我的內心總是充實和坦然的,那麼到哪裏對於我來説都無所謂好與不好,不存在什麼惡劣環境的問題。實際上就連“何陋之有”這句話都是《陋室銘》直接吸用過來的。而《論語》裏面類似的題材,粗略地説除了剛才我説的這段,至少還有三、四處,都是很相近的描述。比如孔子説他自己“飯蔬食”,説我有很粗糙的飲食,“飲水”,沒有飲料、沒有酒; “曲肱而枕之”,説我連枕頭都沒有,我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覺,生活條件很惡劣;“樂亦在其中”,我也會有快樂,也有我內心的充實;反過來呢,“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我追求的是一種個人的修養、一種內美,對於外在的物質環境我完全可以忽略掉。那麼就是説孔子很重視這個話題,反覆地講,主要就是説人在人生當中的價值取向問題──是看重於物質的享受,看重於物質的條件,還是看重於你精神的境界,看重於你自己內心的修養和所達到的人格的高度。那麼劉禹錫《陋室銘》基本上就是把孔子的這個思想藝術化的表現。所以一個是文章寫得美、寫得好;一個是它裏面表達的這種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所在的一部分,而且有經典做依據。所以它就有一種廣泛的流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陋室銘》它是一個“銘”。“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按照《文心雕龍》裏對“銘”這個文體的一個表述,它的要求是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強調文字的簡練;一個方面強調內容,境界、層次比較高。《陋室銘》應該説這兩個方面都做到了。八十幾個字,然而裏面的內涵很多,同時有很多詩化的句子。那麼這些都使得它在散文的世界裏,有它獨特的地位。不過呢,它也不是簡單地把《論語》裏的意思搬過來,

我想至少有兩點變化,這個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就是他把原來一個説理性的東西給形象化了。不是一般地説環境好與不好、如何如何,而是通過對他這個陋室的一種描寫──這個描寫是聲情並茂、有聲有色的──就把一個比較抽象的道理很形象地展示出來了。第二就是他的這篇散文整個的重心有所轉移,不是完全講條件的好與差,而是講雅與俗。實際他所描寫的這個“陋室”我們看不出怎麼“陋”來,他無非就是強調他遠離紅塵的喧囂,是一方淨土,強調格調的高雅。那麼他這樣地一轉呢,更適合讀書人、士人的這種興趣和他們的價值取向。這個也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

那麼是不是説要想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須放棄物質上的需求呢?

現在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讀了這個以後可能會有疑惑:是不是我事業的成功和我個人品格的修養一定就是矛盾的?或者倒過來説,我只要強調我自己內心的高尚,就一定要放棄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就非得住一個9平米的屋子我才成為高尚的人?也有這樣的一種困惑。我想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這麼來看:現代人和古代並不一樣,實際劉禹錫他也不是住在一個非常破的房子,他畢竟還是在一個相當的職位上。那麼所謂“陋室”呢,也是一種相對而言。我想現在對於我們來説,一個成功的人生,説我既有一個高尚的情操、一個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時呢,我又有一個相對的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我想這是更好的。但是,假如發生了衝突,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怎麼辦呢?那就“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種情況下,我想住一個小房子,求得內心的安寧可能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吧。

5、譯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閲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設計思路

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走入情境,感受黃河的氣勢和精神,深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研讀文章關鍵字句,學習作者敍述角度和描寫景物運用的修辭手法。使學生感受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黃河精神,培養學生對我們祖國河山、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和品讀,體會黃河磅礴的氣勢和哺育中華民族的奉獻精神,體會作者對母親河的感受。

2、學習摘抄這種寫讀書筆記的方法,積累、品評文中的好詞佳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通課文,從文中形象、優美的語言中體會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的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品讀和摘抄課文優美的詞句、段落,並積累下來。

教學媒體

遠程教育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黃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談話導入

1、播放課件

初步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黃河簡介資料片)

2、談話導入: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她滋養着兩岸的勞動人民,創造了華夏幾千年的輝煌歷史;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為其傾倒。黃河之水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氣魄宏偉,勢不可擋。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説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今天我們就學習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劉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黃河之水天上來》。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邊讀文、邊完成學習輔助單表格一、二項

2、讀完後請同學們討論,並説説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黃河的?(記憶中、蘭州、劉家峽、飛機上)

3、跳讀課文完成下面內容。(課件出示,學具單上完成)

(1)我從___乘飛機到___,這裏的黃河太____,令我___。

(2)在離__不遠的_____,黃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覽黃河的___,是在從___飛回_____的飛機上。

三、精讀課文

1、(出示錄像)

你想怎樣描繪這種景象?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洶湧澎湃、一瀉千里、浩浩蕩蕩))

2、這是黃河從劉家峽水電站的溢洪道口噴射而出、一瀉千里的情景,那現代著名散文家劉白羽是如何用語言來描述的呢?想不想讀一讀?

出示段落:(我下車轉身一看……整個黃河為白煙雲霧所籠罩。)

3、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段話,哪些詞語或是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水的氣勢,你就多讀幾遍,讀出你的感受

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A、遠望

(1)如烏雲亂卷,如怒火,如狂飆。(你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黃河的氣勢,具體説説,是哪個詞哪個字讓你有這種感受?

(2)帶着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這是作者剛下車,遠望黃河時所看到的景象。關於這段話,還有哪些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的氣勢?

(3)噴射(翻騰)這個詞你讀得特別好,不光讀出了黃河水的氣勢,還讀出了黃河水那種快而猛的動態美。作者這裏就是抓住了黃河動態的特點,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大家也來試着讀讀這些句子,好好體會描寫黃河水動態的詞語,讀出那種氣勢和速度來。(學生練讀)

(4)誰來讀讀試試?(一生讀)(評價:讀得多有氣勢呀)

(5)這位同學讀到的句子裏,也有對黃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嗎?你給大家讀讀。

(6)你覺得這是對黃河水什麼的描寫?(顔色)

總結過渡:是的,作者遠望黃河,抓住黃河水形狀顔色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氣勢。接着,作者仰望黃河、俯視黃河,又感受到黃河怎樣的氣勢呢?你想給大家讀讀哪句話或是哪個詞?

B、仰望

(1)你從哪裏感受到黃河水的氣勢?(轟鳴,千萬驚雷翻滾沸騰的轟鳴)

(2)你能讀出這種轟鳴的氣勢嗎?(指名讀,齊讀)

C、俯視:仰望黃河,我們從這千萬驚雷翻滾沸騰的轟鳴中感受到黃河的氣勢。那俯視黃河,哪個詞或是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的氣勢?

如果説這段當中有兩個詞最能概括此時黃河的氣勢,你認為是哪兩個詞?

請你讀讀這兩個詞,讀出黃河的氣勢。把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放到句子裏,我們再來讀一讀(齊讀)

此時,黃河水浩浩蕩蕩,向着遠方的大海奔湧而去,如何讀出這種越來越遠的感覺?誰來試試:遠去,遠去,再遠去。

4、黃河的氣勢感染了同學們,同學們的朗讀也感染了老師,就讓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這黃河的氣勢吧。

師讀:我看到的是什麼?

生接:如烏雲亂卷…………

師讀:我再舉首仰望,只見

生接:陡巖壁立……

師讀:我到壩頂俯視,才看清

生讀:黃河有如……

齊讀:遠去,遠去,再遠去。……

總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的這種氣勢令人震驚。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遠望黃河、仰望黃河、俯視黃河,運用一連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聲,讓我們似乎親眼看到黃河水從劉家峽水電站噴湧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從烏魯木齊返回北京飛機上,又一次看到了黃河,這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黃河呢?他又有什麼感受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作者在飛機上看到了什麼?

(3)作者在飛機上看到的黃河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4)看到這樣神奇的黃河,作者有什麼感受?找出來讀一讀。

(5)黃河的雄姿令我震撼,驚訝,此時,我不禁要唱一曲讚歌來表達內心的激情?這會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出示相關句子)

6、梳理學習成果,填寫學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關鍵的詞語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四、美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覺得本文寫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兒?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讀出氣勢,讀出感情,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2、作者為什麼要用“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詩做文章題目呢?

本文的題目表現出了文章的基調:大氣磅礴,氣概豪邁雄壯。

3、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散文都離不開借景抒情,那麼本文借對黃河的描繪,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五、拓展鏈接,進一步瞭解黃河。(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眼中的黃河是什麼樣的

六、總結

作家劉白羽筆下的黃河氣勢磅礴、雄偉神奇。中文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不斷變換觀察視角,呈現黃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風采,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另外,我們在預習課文和上課時也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運用摘抄的方法去讀書,積累更多的好詞佳句和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

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台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複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着象徵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着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清思路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麼?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戴着面具演出;沒有舞台;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瞭解藏戲的特點

1、讀第一部分,初步瞭解藏戲的特點

⑴ 找讀前三自然段,説説你都聽出了什麼: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練習朗讀後,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2、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瞭解藏戲的特點:

⑴ 默讀8自然段到最後,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

(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台的特點; 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⑵ 自由讀8~16自然段,説説你進一步瞭解到了什麼。

⑶ 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説一説顏色象徵了什麼,對角色的什麼特徵作了誇張。

⑷ 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⑸ 你想看藏戲嗎,為什麼?

(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鬆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3、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⑵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台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⑶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⑷ 師生合讀:21自然段。

四、瞭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後小組討論: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髮:

⑴ 以弱抗強的傳奇:

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脱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⑵ 創造奇蹟的傳奇:

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鬨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⑶ 藝術的傳奇:

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並讚歎的劇種。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着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後的今天,仍有着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板書設計】

戴面具演出

藏戲 沒有舞台 傳奇來歷: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結合課文內容瞭解句子的含義,用指定的詞語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然段。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容瞭解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準備:一杯水和幾枚硬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和對課文的理解,講解課文第一部分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準備一杯水和幾枚硬幣)在上課之前,我們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誰願意上前面來演示一下,把硬幣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鐘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請學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給幾次機會最終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無論你是經過幾次最終我們都成功了,這個實驗也就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只要你敢於不斷地去嘗試、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自由讀課文

根據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優雅驚羨頹喪迷惘座無虛席不知所措

(結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一部分:1--5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於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

第二部分:6、7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2)自由讀第一部分

思考:頂碗少年失敗了幾次,失敗後他是這樣做的?最後怎樣了?

(小組討論學習)

(3)集體學習:畫出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情景,又是誰給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朗讀課文,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結合課文了解句子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紮實訓練

1、自由讀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疊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麼感受?

(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

2、自由讀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小組討論學習)

3、理解句子的含義(出示投影)

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一定會迎來温暖的春風。

(在小組內結合課文理解、討論)

4、指導用詞語造句

座無虛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造句)

二、指導朗讀、背誦

三、談一談:讀完課文後你的感受。(根據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況來説出自己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抄寫詞語背誦6、7自然段

板書設計:

1、頂碗少年

失誤--努力失誤--努力====成功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都喜歡欣賞美麗的圖畫,有一天,老師到外面也拍了一些圖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想不想看啊?

2、演示:

秋天山野的景色。

你能説説這是什麼季節嗎?

(板書:秋天。)

3、老師給大家看的.就是秋天的圖畫,齊讀課題。

4、秋天是多彩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也背上旅行包走進秋天的圖畫,轉一轉、遊一遊,好不好?讓我們一起乘坐紅葉號列車開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看,小火車來接大家了,大家檢查一下,該帶的四樣法寶都帶齊了嗎?這四大法寶就是帶上你們的眼睛仔細看,帶上你們的耳朵認真聽,帶上你們的嘴大聲説,最重要的就是要帶上你們的心,讓我們一起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繫上安全帶,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們出發啦!

二、初讀課文

1、瞧,我們的路線圖就在這(語文書),這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的新朋友,別忘了跟他們打聲招呼。

(生讀課文。)

2、檢查生字、句子:

⑴ 紅葉號已經帶着我們到了目的地,看,果園的果子都熟了,趕快去秋天的果園裏摘果子吧!誰能準確而且大聲地讀出水果上面的字,這個果子就是你的了。

(過生字關)──還有更大的果子呢?(過詞語關)臉頰,指的是哪兒,用手摸摸──

⑵ 發現沒有,書中有一句話把大部分的詞語都裝進去。快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課文第二句,指導學生讀準讀通。)──摘到蘋果一定很開心!讓我們把生字和詞語寶寶送回課文中讀讀吧!讀給同桌聽,讀對的誇誇他,讀錯了幫幫他。

三、新授課文

1、剛才,紅葉號已經帶着我們駛進了美麗的秋天,駛進了美麗的田野,我發現小朋友們都格外地投入,你們被這秋日的景色迷住了是嗎?誰能告訴老師,你們都看到了一些什麼呀?

⑴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

① 你看到梨樹怎麼了?(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梨子成熟了、又大又黃。)多説幾個。

② 我們來看看課文裏是怎麼説的?這金黃的燈籠是是啊,這一隻只又大又黃的梨多像是金黃的燈籠高高掛在枝頭啊。多美啊!

③ 你能來讀讀嗎?

⑷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的眼前彷彿真的看到了無數金黃的小燈籠。果實累累,真誘人啊!你在很用心地讀,誰再來試試?

⑸ 過渡:

嗚嗚嗚,列車開啊開,你還看到了什麼?

⑵ 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① 你讀懂了什麼?

(蘋果成熟了。)

② 那直接説蘋果成熟了,好不好,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③ 讀出你的喜愛吧。

⑶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① 什麼叫稻海啊?是一株稻嗎?二株嗎?那是什麼?(是啊,是數不清,是許多許多的)這就叫稻海。

② 讓我們去秋天的田野感受一下這豐收的場景,感受一下這起伏的波浪吧。

③ 理解翻,為什麼用翻呢?

對啊,稻子太多了就像海一樣,風一吹就像翻起了一層一層的波浪。

指導讀。能讀出多的韻味嗎?

⑷ 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① 圖片出示燃燒的火把。

② 為什麼説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③ 讀。

2、齊讀四句話,如果去掉顏色的詞好不好:

師:是啊,那是成熟的顏色,那是收穫的顏色。它讓我們的秋天更加多姿多彩,它讓我們的秋天更加

3、學習第一句:

⑴ (放音樂)我們乘坐着紅葉號來到如此美麗的季節中,來到如此多姿的田野中,我們看到了梨樹( ),看到了蘋果( )看到了稻海( )看到了高梁(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消息,那就是秋天來了,秋天來了

⑵ 讓我們把這個消息,把這份喜悦帶給所有的人吧,誰來?

──聽出了你發自內心的喜悦

──聽出了你的

──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快樂説出來吧。

──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快樂喊出來吧。

4、小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它是人們用汗水繪出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

四、生字指導

1、今天我們的紅葉號之旅就要結束了,老師剛才在那還摘了好幾個成熟的蘋果,瞧,它露着紅紅的臉頰。

2、讓我們把紅蘋果裏的生字請進田字格里。

3、瞧,住進了新家的生字寶寶多高興啊,仔細觀察。

4、跟着老師一起寫寫他們吧。師範寫。

5、你們能寫好它們嗎?生描紅。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

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麼?

【教學過程】

一、閲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閲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説?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

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閲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

⑴ 文章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⑵ 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① 投影出示: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閲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麼説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③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引導學生説一説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三、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評價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後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評價作品:

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麼?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3、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麼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麼?

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並弄清詞語的含義。 2瞭解包含因果關係的複句,並會正確運用。 3 積累名言警句。 4 通過閲讀“收集資料”,學習對於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會為我所用。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好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關聯詞的作用,並能熟練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一.學習“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1、學生自由讀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説説這些詞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意思。 5、談談你發現了什麼。

二.學習“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説説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折。 4 用這些關聯詞寫句子。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收集資料” 1 自由讀。 2 説説短文告訴了我們什麼? 3 學習了這個閲讀材料給你什麼啟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gj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