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物理現象教學設計

物理現象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現象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現象教學設計

一、初中物理現象教學的特徵

(一)什麼是物理現象

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來自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發現。物理現象包括可觀察、普遍存在的自然物理現象,特定條件下的物理實驗研究或應用過程中產生的物理現象。如光的折射,水的沸騰,慣性現象,電流的磁效應等。

(二)什麼是物理現象教學

教師為幫助學生觀察、瞭解、分析物理規律,而模仿某些物理情景產生的條件再現,從而找出其發生、發展、變化的原因、過程、規律而採取的教學行為。如:研究力和運動的關係時所做的斜面小車實驗。

(三)物理現象教學的特徵

1.目的性

任何一節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現象教學都需要明確的目的性。物理現象教學並不是對物理學家研究的物理現象方法的簡單重複,而是使物理現象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用以探討物理問題的最適宜的物理環境。

在一堂課的教學中,考慮要不要進行物理現象教學,選擇什麼樣的物理現象,以及如何設計包括物理現象在內的教學過程都必須先從教學目的出發。沒有觀察目的或者觀察目的不清楚的物理現象教學是低效的、失敗的教學行為 。

在引入課題時運用物理現象教學,其目的往往是側重引導學生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或者喚起學生的思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要求這類物理現象儘可能新奇、生動、有趣。例如:光的折射現象引入時觀察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所出現的現象或者 “ 硬幣重現 ” 的現象。

在形成概念和規律教學過程中用物理現象進行教學,其目的往往在於提供必要的、足夠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因此要求這類物理現象要突出共同特徵、本質的聯繫,使學生建立正確、清晰的物理圖像。例如:力的概念的教學中要提供多種不同情景,以供學生思考力產生的`共同特徵,為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活動提供支持。

通過有目的的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對比、分析才便於學生概括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特徵,瞭解物理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為進一步思維加工從中找出物理現象的規律,提供了思考的線索和依據。

2.廣泛性與多樣性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多種多樣,有簡單的、有複雜的,有便於觀察的,有不便於觀察的,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採取不同的呈現方式。

演示法:這是物理課堂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種現象教學方式。

例如:慣性現象的演示

如果具備條件,應儘可能的讓學生參與體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和感知。

例如: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多媒體法:

對有些不便於演示或觀察,存在安全問題的物理現象多采用這一方法,可以是圖片、動畫、視頻等來輔助教學。

例如:進行壓力概念的教學時,為便於學生對壓力形成正確認知,而需提供的各種具體情景現象。再比如:用二氧化氮演示氣體擴散。

3.科學性

物理現象教學是物理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最具有物理學研究特點的教學行為之一。物理現象對於幫助學生正確瞭解、認識、分析物理規律,找出其發生、發展、變化的原因、過程、特徵,具有很強的思維引導性,所以科學性是物理現象教學中必須遵守的原則。

由於許多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是由多種複雜因素共同決定的,我們在進行分析時雖可以只強調主要矛盾,避開次要因素,但決不能將主次倒置,否則也就失去了現象的科學性,這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如在講摩擦生熱時,引用打氣筒連續打氣後筒壁發熱的現象就是不科學的。這個現象更主要的是壓縮活塞時對筒內的氣體做功所造成的。

二、初中物理現象教學的作用

物理現象教學是形象、直觀的展現物理情景、物理過程,揭示物理規律的一種重要的教學行為,重視物理現象教學設計與研究,能夠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規律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同時,物理現象教學的過程對於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楊振寧 教授認為: “ 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形成一種印象,認為物理學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學最重要的部分是與現象有關的。絕大部分物理學是從現象中來的,現象是物理學的根源。 ” 由此可見,物理現象對物理學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物理現象也是物理探究的源泉。

(一)物理現象是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思維的起點,是學生進行思考問題的基石

例如如力的概念的教學,我們需要讓學生首先感知 “ 手對書 ” 有力的作用、 “ 人對小車 ” 有力的作用等等,再用不直接接觸的 “ 磁鐵與鐵釘 ” 之間也有這種力作用。在這樣的大量事實基礎上,學生才可能在頭腦中建立起 “ 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 的具體表象。

沒有必要的現象的再現,面對新的具體問題就很難想象出相應的物理情景,而在頭腦中沒有與問題相關的物理情景,解決問題就無從談起。

(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如果學生沒有好奇心,那麼我們所教授的知識只是死物,那麼也就喪失了物理教學的本來意義。新穎、直觀的物理現象在課堂的引入、探究環節都會對學生學習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例如在演示慣性現象時將幾個象棋子疊在一起,然後拿起一把直尺,舉得高高的,帶着微笑問: “ 我要從這疊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個,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動,可以嗎? ”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

初中階段對觀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夠有目的地觀察,能夠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徵,認識觀察對象所發生的變化及條件。

實驗現象的觀察要符合目的性、整體性、理解性、選擇性、精確性、客觀性六個要求。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 , 啟迪學生 , 注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 , 讓學生做有心人 , 勤于思考、善於觀察,逐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形成正確的觀察方法。

如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只有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全面觀察,才能知道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磁力的作用而運動起來,而且它的運動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還與磁場方向有關。再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學生通過凸透鏡成放大像、縮小像的現象,產生凸透鏡成不同像時需要滿足什麼條件的疑問。教師要注意提供器材,情景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凸透鏡成像的不同情況,通過語言引導才能使學生逐步理清探究的問題是什麼?探究的方法、程序是什麼?

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習效益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學會觀察、善於觀察,將使人對周圍的一切變化更加敏鋭,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深刻理解和洞察事物的本來面目。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思維習慣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只有現象在人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人們才能擺脱具體的事物,通過概括、抽象,過渡到思維,從而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學生學習物理概念是從感知操作開始的,沒有必要的感知基礎就不能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必要的表象,而沒有內化了的表象素材學生的思維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這樣的學習只能是機械的記憶。例如: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通過手指壓水中的乒乓球,感受浮力大小的變化,再進一步進行觀察、測量、思考、感知,形成正確的表象,為進一步研究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物理現象教學不但在概念、規律教學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概念規律的應用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常聽一些學生説:看老師做題一看就懂,自己一做就不知從何下手。可見學生並不是規律、公式記不住,而是面對具體問題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規律、公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具體問題面前不能在頭腦中建立起相應的物理情景。

突出物理現象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能較順利地實現形象到抽象的過渡,找到思維的支撐點,從而真正學好物理學的知識與方法。

三、初中物理現象教學設計的建議

(一)重視實驗現象的教學研究

物理教學離不開物理實驗教學,物理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並且由於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要藉助生動、形象的實驗現象,這是被長期物理教學實踐所證實的。

實驗現象是為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

認知過程,使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能找到一個形象的、科學的物理現象作為支撐點。只有這樣,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才能不斷地提高,才能在學到具體知識的同時真正掌握物理學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我們進行中學物理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表象有些是科學的,有些則是不科學的、甚至是錯誤的。 物理現象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去除不科學的認識,生成正確的認識。物理實驗在這一點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對於簡單電路的連接與測量的問題,常看到學生的作業出現明顯的錯誤,如電流表短接在電源兩極、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能改變等,但他們卻不能自己找出錯在哪裏。這是由於學生對這些陌生的新儀器、新規則缺乏充分的感知,正有待於我們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有關的物理現象的展示,加深他們對儀器的使用規則的理解和記憶。

1. 注重由小實驗導入新課

亞里士多德説過: “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 。學生有了疑問,就會對研究的對象發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起來,這樣,學習的效果無疑是好的,所以,展示的物理現象一定要簡單、直觀、鮮明。 例如:玻璃瓶在手的壓力作用下的形變,可在施加壓力前先問學生:用手擠壓瓶子,玻璃管中的水柱會動嗎?用細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變化,顯示出玻璃瓶體的形變,這個實驗利用好了是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

2. 用好比較法

“ 比較 ” 的方法,是物理學研究中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辨析物理現象所反映的物理事實的條件、結果、原因的異同,以幫助學生把握其本質特徵。

由於比較法很適合於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和規律,如比熱、密度、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浮沉條件、光的反射定律、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等等,都是用比較法引出的,這種方法要求教師精心準備材料和語言,熟練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

(二)注重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正確的、有目的的觀察

進行物理現象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突出物理過程的分析與研究,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進行現象教學時要擺正關係,不能只強調進行現象教學而削弱了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養,否則學生會感到看了一堆奇異的現象而不知最終要落實在何處。這樣也就失去了物理現象教學應有的價值了。

標籤: 教學 物理現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3pwm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