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美術全冊優秀教學設計

小學美術全冊優秀教學設計

(一)主要內容和教材重點、難點:

小學美術全冊優秀教學設計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交叉並行。主要內容包括:點、線、面的遊戲、橡皮泥塑、繪畫、手工製作、紙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同學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同學的生活經驗,強化同學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保守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充沛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身的感受;啟發同學感受並表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協助同學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同學表達自身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同學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發明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同學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資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同學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沛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悦和耐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耐久興趣;能夠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發明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全冊教學進度

周次

內 容

第一週

《魔幻的顏色》《萬花筒》

第二週

《萬花筒》《大人國與小人國》

第三週

《大人國與小人國》

第四周

《前前後後》

第五週

《天然的斑紋》

第六週

《學校裏的花》《最受尊敬的人》

第七週

《今天我值日》

第八週

有趣的鞋》

第九周

《團包手工》

第十週

《巧巧手》

第十一週

《變廢為寶》

第十二週

《夢幻中的城堡》《我設計的自行車》

第十三週

《星空的聯想》

第十四周

《新穎的電腦》《電腦美術》

第十五週

《會響的玩具》

第十六週

《美術小記者》

第十七週

《迷人的動畫片》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評

課題:魔幻的顏色

:1課時

施教時間:8月30日——9月1日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後發生的色彩變化,説出有兩個原色調處的第三個顏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

教學準備:

同學:顏色、紙、筆等

教師:塑料杯、顏色、實物投影等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間色並指導色彩的出處。

2、理解三原色和間色的概念。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

聽老師講故事,加入這個世界沒有顏色會怎樣?並請同學加入到討論中來。

活動二:

1、説説你知道的顏色有哪些?

2、你知道這些顏色都是怎樣來的嗎?

3、給同學介紹三個小夥伴:紅黃藍

4、老師講兩個有紅和黃色的瓶子的顏色分別到入一個空瓶子中。看發生了什麼變化?

5、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活動三:

1、請同學也來變變看。用紅和藍、藍和黃交朋友。看看變成什麼顏色?

2、發生的這些顏色在生活中那裏存在?

3、在倒顏色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顏色倒的多與少會影響所發生的顏色的深淺。)

4、請同學再做練習。

活動四:

小結:橙=紅 黃 綠=藍 黃 紫=藍 紅

活動五:

1、考一考:請同學來做小老師考考大家。

2、總結出原色與間色的概念。

活動六:

1、調—調、畫—畫 發明一幅美麗的畫。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

請同學用以上任何一種形式來完成一幅畫。

2、作品展示

活動七:

拿出自身收集到的圖片來進行交流。教師小結。

教學札記:

其實對於三原色以和原色、間色之間的關係,小朋友們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接觸過了,但用原色和間色來進行色彩調配練習時,就不那麼容易掌握了。許多小朋友把顏色調得很厚、很髒,或是沒有計劃的胡亂調,作業效果一團糟。所以我在指導時具體引導同學發現調色時毛筆蘸水的.多少,調色時毛筆怎樣轉動調得勻,塗色時筆觸怎樣……這些雖然不是教學重、難點,卻是決定繪畫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這些細節,同學作業時就簡單多了。

課題:萬花筒

課時:2課時

施教時間:9月1日——9月8日

教學目標:

1. 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 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法表示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 試着依照自身的設計來表示色彩。

教學重、難點:

1. 能否表示對稱的圖案。

2. 能否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 能否表示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同學:有萬花筒的同學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膠水、繪圖筆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玩一玩

傳着看看、玩玩萬花筒,教師提示同學在玩的過程中找一找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這樣?

分組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圖案簡單的畫一下。

活動二:

展示各組的作業,並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放課件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活動三: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綠色的圓形,然後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在萬花筒中這個圓形會變成什麼樣的圖樣,在同學繪畫、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同學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活動四:

大家一起來畫一下自身心中的萬花筒中的圖案,並表示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作業展示,評價。

札記:有一位同學在畫的時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樣把紙折幾下,在一個單元格里畫出幾何圖形,再對印到其他格里。我和時肯定了這種方法,小朋友們紛紛效仿,不一會就像做遊戲一樣完成了作業。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展示用粘貼方法表示的萬花筒,引起同學興趣。

請同學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簡單的製作萬花筒中的圖案。分組嘗試一下。

活動二:

各組向大家介紹、交流自身組找到的簡便方法。

(同學很難將對稱圖案表示得很精確,但這並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紙,還可以用什麼資料表示萬花筒中的圖案?(討論)

交流:用釦子、小粘貼、橡皮、夾子、小花片……

活動三:

試着用各種資料來表示萬花筒中的圖案。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同學在觀察一次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示出來。

活動四:

收拾與整理。

課後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邊,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同學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建議同學試着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示它的繽紛。

試着做一個萬花筒。

札記:現在的萬花筒裏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紙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同學拿來了她媽媽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在班裏傳來傳去,惹得同學們十分羨慕。有了這個五彩繽紛的寶貝,小朋友們的思維便被調動起來了,作業的效果還真不錯。

課題:大 人 國與 小 人 國

施教時間:9月7日——9月15日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大小是通過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同學: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通過比較表示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示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請同學觀看《格列佛遊記》電影片斷。

2、討論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來到大人國、小人國的?你都看過那些這方面的書?

3、出示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活動二:

1、將同一輛玩具車分別放在不同的背景下,為什麼有時顯得非常大,有時顯得非常小?(小組討論)

2、教師舉例:雕塑《湯匙橋》《衣夾》等(電腦展示)

3、請同學用自身身邊的事務舉例説明物體的大小是通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微縮景觀等)

活動三:

請同學考慮:

1、你想表示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2、你想用那幾樣物體的反差來表示主人公時來到大任過還是小人國?

3、畫面的主體是什麼?

4、用什麼背景來烘托它的大或小?

活動四:

同學創作,教師指導。

活動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札記:以前同學畫人總是畫小了,現在有了大和小的對比,構圖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課時

活動一:

繼續完成上節課的作業。

活動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師從構圖和色彩方面進行總結。

活動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xw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