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第八冊美術教學設計

小學第八冊美術教學設計

第1課 聚聚散散

小學第八冊美術教學設計

課型:造型表示 欣賞評述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同學通過遊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同學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同學作品擴大同學視野,加深同學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同學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聚和散的感覺

難點:用各種形式表示聚和散

教具準備:

吳冠中的作品、同學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讓同學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同學説説作品中的內容和自身的感受。

2、教師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同學發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和發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課題——聚聚散散

二、遊戲體驗

1、教師語言引導,啟發同學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見過聚和散。

2、師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同學考慮,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聚和散。

4、師生交流,教師引導同學欣賞課本範例。師生一起研究課本中範例的製作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並示範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強調水分的掌握。

6、同學動手嘗試顏色的噴與點,體驗聚和散的感覺。

7、師生對同學的嘗試練習進行評價。

8、安排作業,教師強調用不同的工具嘗試表示聚和散。

三、同學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用各種工具滴(噴)灑顏料,發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同學作品,師生評價。

五、拓展:

引導同學欣賞用多種方法制作表示的聚和散的效果,讓同學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製作。

第2課 小圓點的魅力

課型:造型表示 欣賞評述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同學在紙上畫擺放小圓點,體驗各種變化,並組合出各種創意的作品。

2、在擺放圓點中發現有創意的圓組合會發生美感,給自身帶來心靈的愉悦。

教學思路:

本節課教學內容意在讓同學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圓點的幾種基本形狀:圓面、圓圈;發現圓點在紙上不同的位置,給人不同的感覺,發生基本變化:通過對教材發明性的處置,突出一個“玩”字,力求在教學中師生一起創設輕鬆和諧的氛圍,既競爭又合作,一起發現小圓點的魅力,用圓點來發明美。

教學重點:

讓同學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線條的幾種變化,發現圓點在紙上的不同位置發生的不同感覺。

教學難點:

讓同學有創意地玩小圓點,用圓點組合出有創意的作品。

課前準備:

指導同學預習教材內容,收集圓的物品,觀察尋找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圓的圖案。

教具:平面構成“圓點的變化”。

學具:彩筆、瓶蓋、鈕釦等圓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問同學,有什麼感覺,然後在這個圓圈上再套幾個圓圈,有沒有不同的感覺。(發生動感)

結論:同一圓點在不同的位置會發生不同的效果。

二、發展階段:

1、交流各自預先觀察的結果,説説圓的種類有哪些(有圓的面,圓圈),在生活中圓是如何運用的。

2、欣賞教材上的圖。

(1)三張有各有一個小圓點的圖,請同學觀察,這三張圖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圓點在中間的圖給人穩定的感覺,圓點在上面的給人下落感,圓點在下面的給人平安感。

(2)很多的小圓點並在一起會發生線的感覺

(3)小圓點從小到大的排列會發生移動感。

3、欣賞教師帶來的平面構成,説説是否喜歡這樣的圖,為什麼,它是由什麼樣的圓來構成畫面的。

4、教師提高大小不一樣的圓面和圓圈,請同學自身來擺一擺,看誰擺出畫面更好看。

5、小組交流自身收集到的`資料,討論要準備該如何組成畫面。

三、同學動手製作,教師指導

1、要求同學四人小組完成一張作業,可以是用多種資料進行拼帖,也可以用畫的。

2、允許根據畫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線條。

四、展示評價

1、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業最有創意。

2、給作業不夠想理的小組提出建議。

第3課 黑與白

課型:造型表示 欣賞評述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欣賞黑與白圖形,激發他們的靈感。

2.使同學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3.指導同學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示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欣賞黑與白圖形,使同學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教學難點:

指導同學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示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準備:

教具:有關的圖片、資料、範圖、

學具: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引導同學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2、引導同學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發展階段

教師與同學一起總結創作黑白正負圖形的要領: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示。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

3、重複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複,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

三、討論交流:

引導同學討論、交流,準備用什麼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麼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四、作業要求:

1、用黑與白表示正負形。

2、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3、線條流暢,塗色均勻。

五、展示評價:

1、同學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導同學欣賞、評價,“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3、引導作者反思,説説“你覺得自身這幅畫有何改進的地方?”

六、課後拓展:

鼓勵同學根據這節課所學的正負形,體會其形式美。

第4課 主體與背景

課型:造型表示 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發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利用繪畫形式表示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讓同學瞭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利用繪畫形式表示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範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

教學過程:

1、引入

師出示一幅畫,問同學:圖中出現了什麼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主次關係在哪裏?同學答:人物(玩耍)---主體 環境(建築)——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課件1)

2、講授新課

A、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

讓同學説説他們的主次關係。和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B、同學考慮: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

學校、家裏、遊樂場所等

C、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同學考慮可用什麼樣的背景來烘托。

師小結: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發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

(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發生和諧的。)

D、師生一起討論作畫步驟

先小組討論、考慮主體要畫什麼

主體在哪些情況下出現(背景)

小組討論分工問題。

可由一人或兩人來畫主體,剩下的同學畫背景、上色。要做到主體與背景合情合理。

最後畫主體的同學剪下主體,帖於各個背景上。完成整幅圖。

(分小組討論交流創作的內容,綜合練習,相互學習,培養協調能力。)

3、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示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以小組為單位,1人畫主體,其餘的畫背景。

4、同學創作、師輔導

5、作業展示、評價

6、同學收拾與整理

第5課 冰 川 與 晚 霞

課型:造型表示 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美術知識:本課為色彩構成知識。

1. 讓同學知道色彩構成的意義。

2. 理解色相和其推移變化

3. 色相推移作業的畫法要求。

美術能力:學會觀察分析色相的順序,並依照色相的有規律的變化來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練習作業。

品德教育:培養同學現代審美意識和設計意識,以和耐心有序的工作習慣。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做色彩明度推移學習。

教學難點:明度深淺對比的變化層次。讓同學初步掌握調色的方法和技能

和掌握塗色的方法。

學法指導:

1、 使同學初步瞭解,一種顏色逐漸加黑,會逐漸變深,逐漸加白會逐漸變淺的效果。

2、 初步學會使用水粉顏色,並初步掌握調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勻整潔的塗好顏色。

3、 運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畫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圖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純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稱來表示,比方:紅、黃、蘭。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當一個基本性加黑就會變深,降低這個基本性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會變淺,提高這個基本性的明度。純度是指顏色地道的程度,當一個顏色的色素達到極限強度時,正好發揮其色彩的固有特性,這塊顏色就達到了飽和程度。

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師用具:範畫,電腦演示文稿、文字説明等

同學用具:16開圖畫紙,水彩顏料、毛筆、調色碟

教學過程:

同學活動

一、導入新課

電腦演示一組圖片,提出問題:圖中色彩有什麼變化?欣賞圖片並考慮問題 啟發學習動機,初步認識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結果:色彩由深到淺,由淺到深。

小結:色彩逐漸變深或變淺。

聽講,記憶。

二、講授新課

1、 板書課題:《明度推移》

2、 反饋提問:哪位同學知道本節課要學習什麼?

3、 展出示學習目標。 聽講,記憶,表述目標主要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xzj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