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人之初》教學設計範文

《人之初》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之初》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之初》教學設計範文

《人之初》教學設計1

教科書分析:

1.課文選自《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雖然本課是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但是“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

3.一年級下學期,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一下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

4.教科書採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於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於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誰的紅花多”(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教學結束後統計並給予獎勵)“闖關”“登高峯”(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闖過一關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學習,就闖關成功或登上高峯)寓學於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注:這類激勵、激趣活動應根據教師教學風格、習慣不同而選擇設置,併成為常態,故教學設計無需呈現這類活動的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

4.能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教師:“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太”等7個會寫字的田字格字卡;課文圖畫PPT。

學生:每人一套“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一)複習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

1.導語: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我們先複習這一課要求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自由朗讀這些詞語。

PPT出示有關字詞:相遇遠方近處

2.反饋指導: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3.小結:這些紅色字體的字,我們學習完課文,就要求能正確寫了。

(二)複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導語:小朋友們,我們上學用的課本有語文書、數學書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什麼嗎?(《三字經》)對,《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會了大家怎樣做一個好孩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兩組,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麼。請看老師板書課文題目。

1老師板書題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務:自己藉助拼音讀準題目。

3.反饋指導:指名拼讀“之、初”後讀題目;訂正後全班齊讀課題。

4.釋題,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過渡語:同學們,“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那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怎樣的呢?課文又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就能知道了。

二、學習朗讀課文

(一)藉助漢語拼音讀準課文

1.出示任務: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字上面的音節把它讀準。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2.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相機正音。

3.出示任務:再朗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讀音,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4.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5.小結:朗讀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學習把課文讀通順

1.導語:《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朗讀時要講究節奏。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意思的理解,嘗試通過打拍子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個體朗讀,同桌互讀交流。

2.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3.自由練習朗讀後,全班一起擊掌打拍子朗讀。

4.小結:《三字經》的朗讀要講究節奏,朗朗上口,所以我們一般可以採用擊掌這樣的方式打拍子來朗讀。

三、學習會認讀的字

1.導語:同學們真會朗讀!那麼,這課會認讀的字寶寶單獨拿出來,你能把它們都正確認讀嗎?

出示任務:在課文中圈畫出會認讀的字,然後藉助漢語拼音讀準。

2.反饋指導:

(1)訂正會認的字的圈畫。

(2)出示會認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讀(學習速度中等的2—3個學生)相機指導(含音難字讀音指導)。

(3)全班齊拼讀。

3.會認的字口頭組詞。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字在生活中,它們會和哪個字寶寶組成詞語的呢?同桌説一説。

4.反饋指導。

①逐一反饋,學生組詞正確的,就以字卡為中心板書成詞語;如學生用同音字組詞的,則把這個詞語板書在副板書位置,以示區別和糾正。

②如果學生組的詞語是日常常用詞語,可相機讓學生口頭用詞語説一句話。(注意説話數量的把控,不要喧賓奪主。)

③將學生組的詞語帶讀一、兩遍。

④小結:同學們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麼多的詞語,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詞語的。

四、背誦課文

1.導語:掌握了會認讀的字,我們就能把課文讀得更好了,也能嘗試背誦課文了。

出示任務:繼續用擊掌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嘗試把課文背誦下來。

個體練習,同桌互背互糾。

2.反饋指導。

指名背誦指導後,全班一起擊掌背誦。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初步評價

1.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2.遊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節)

六、圖文結合和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導語:我們學習了會認讀的字,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下面我們結合課文的圖畫,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告訴我們什麼呢?

1.結合生活,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請朗讀課文,試着自己説一説你讀明白了什麼?還有什麼讀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邊打上“?”,然後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後,教師大致講一講意思: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沒有知識,能有什麼作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2.圖文結合,瞭解課文,感悟課文主題。

(1)PPT出示任務1: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圖中的媽媽和孩子在幹什麼?他們會説些什麼?請同桌互相説一説,演一演。

(2)反饋指導:

預設:圖中的媽媽正在教育孩子放鵝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圖中的媽媽正在教孩子怎麼放鵝呢……(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

(3)PPT出示任務2:媽媽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呢?請你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並用波浪線劃出句子。

(4)反饋指導:

預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板書相關語句)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導語: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因為什麼事情而教育你呢?他們是怎樣對你説的呢?你們在爸爸媽媽的教導下,學會了什麼本領呢?

(6)反饋指導:

預設:爸爸媽媽教導我一定要上課認真,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老師引導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教導都是為了我們成為好孩子,成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讀全文,全班拍手齊讀全文。

(8)小結過渡:一個人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識,將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認真、自覺地學習,虛心聆聽大人的教導。

七、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遊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課後詞語讀記。

1.出示任務:藉助拼音自由讀“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2.反饋指導:

指名讀、齊讀;

3.評價:

(1)同桌相互説類別背記詞語,看誰正確率高。

(2)同桌在班級上進行相互説類別背記詞語,師生評議。

八、寫字指導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同桌互相説説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後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的字分類。獨體字:習、玉、義、之;左右結構:相;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近、遠。

(二)指導書寫。

1.指導“近”“遠”的書寫。

(1)觀察並説説“近”“遠”各部件的佔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

(2)範寫“近”“遠”,分別提示:“近”字先寫裏面的“斤”,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後的平捺要舒展,把裏面的字托住;“遠”字先寫裏面的“元”,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後的平捺要舒展,把裏面的字托住。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後改錯,寫另一個。

2.指導書寫“習”“玉”“義”“之”。

(1)觀察並説説“習”“玉”“義”“之”各部件的佔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和筆順。

(2)範寫“習”“玉”“義”“之”,分別提示:“習”字先外後內,主筆是橫折鈎,要寫得舒展,橫折鈎的豎部分,略往左斜,點提起筆與橫折鈎起筆直對;“玉”字寫王字時注意三橫的長短變化,注意間距均勻,最後一點寫在橫上面,不要掉到外面;“義”字主筆是捺,要寫得舒展,點並非在撇捺交叉點對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點在筆畫中部,呈對稱式;“之”字主筆是平捺,要寫得舒展,橫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緊接着橫撇寫。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後改錯,寫另一個。

3.指導書寫“相”。

(1)指名説説筆畫筆順,訂正後全體一起書空説筆畫筆順。

(2)觀察並説説“相”各筆畫起止位置。

(3)範寫“相”,提示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邊的“目”起筆在“木”的一橫偏上一些,四橫要間距均勻。

(4)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後改錯,寫另一個。

九、總結

今天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不但學會了生字,還基本背會了課文,指導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作業設計:

朗讀和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人之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並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學準備:《三字經》朗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王應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個著名學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為人非常耿直,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後來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過着隱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裏過的非常快樂。後來他的小孫子們逐漸長大了,他必須要讓他們學習知識,所以他為了教育他的子孫就編寫了一本歌謠,都是三個字一句,很押韻,容易朗讀,內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學、歷史等等。漸漸的,這本書被很多人知道,因為它都是三個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經》了。從那以後,大家把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麼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

(2)試着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那這章《三字經》説的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講一講,指名講含義。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2)在彙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師講故事:周處除三害

1、從前,有個人叫周處,他個子高,力氣大,常常欺負別人。人們背地裏都把他和白額虎、大蛟合稱為“三害”。後來,周處帶着弓箭來到南山把白額虎殺了,然後又去殺大蛟。大蛟受傷逃跑了,周處就一直追。人們看到周處沒有回來,以為他死了,都高興得歡天喜地。周處回來後知道了這一切心裏很不是滋味。他下定決心要重新做個好人。後來,他離開了家鄉,拜師學藝,終於成為了一個正直的好官。

2、老師提問:

大家為什麼不喜歡周處?為什麼把周處和大蛟、白額虎稱為“三害”?

周處是一出生就是個愛欺負人的壞孩子嗎?

周處後來怎樣啦?

平時你是不是也欺負別的小朋友?

如果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你心裏會怎樣?

老師小結:

人出生時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們要一直做個善良的小孩,不要學壞。我們身邊有的人小時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長大以後卻做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事。這與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和經歷的事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必須得注意,壞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壞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錯了事,及時改正了還是好孩子。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小組合作試着表演《周處除三害》

五、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三字經》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中説的那樣做,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

標籤: 人之初 教學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9wz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