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學手段:土壤標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土壤是陸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土壤的含義是什麼?

(閲讀教材“漢字‘土’的含義”示意圖思考)什麼是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閲讀教材“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示意圖思考)土壤在地理環境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土壤與生物圈的關係體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觀察土壤標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示意圖)土壤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組成物質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物質形態?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理想土壤中各組成物質的比例是多少?物質組成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閲讀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發育示意圖”思考)土壤的四種物質組成與其形成之間有什麼關係?哪種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響?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裸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設計思想

由於學生對本節教材涉及的內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利用學生對土壤的感性認識,並遷移已有的關於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知識,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中通過對土壤標本的觀察,或實地土壤剖面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列舉實例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應如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

板書設計

第五節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裸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看圖分析海陸分佈對氣温、氣壓的影響。

2.討論分析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分佈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3.掌握季風環流的形成過程,掌握季風環流對氣候的影響。

4.培養學生認識、改造自然的意識和相信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海陸分佈對氣温、氣壓的影響;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與分佈;季風環流的形成過程。

難點: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季風環流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

結合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繪製並理解冬夏季節北半球氣壓中心分佈圖,季風環流圖。今

【學習過程】

一、【創景激趣,目標呈現】

同學們,地球表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且分佈不均,海洋和陸地的熱力性質又有差異:海洋比熱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陸地的比熱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那麼北半球在夏季和冬季的時候,氣温與氣壓的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天我們來學習《氣壓帶和風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及風向

1.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A級)

2.請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冬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夏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請分別簡述理由。(A級)

(2)從緯度位置看,圖2.12兩個空氣柱分別位於哪個氣壓帶上?請在圖中分別以這兩個氣壓中心繪製閉合的等壓線。(B級)

標籤: 教學 高中地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p3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