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六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1、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藉助集體的力量解決生活中難題的習慣,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理解科學的認知規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3、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科學探究活動的結果都必須經過實踐檢驗。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分類能力、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道來源於生活又報務於生活”。學會藉助集體的力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過程

1、活動,徵集金點子。

小組代表把上節課製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親身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各組採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問題,並徵集金點子。可以在同學之間徵集,可以向家長征集,也可以向有關專家徵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遇到的難題發佈聯網上,向更多的人徵集解決難題的?? 金點子,讓更多的人蔘與以我們的專題研究活動中來。

科學探究是嚴謹的,探究之路是曲折的,許多科學奧祕藴涵在探究過程之中,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失敗,是科學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要鼓勵學生刻苦鑽研、不怕失敗、知道科學探究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就連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也曾經為探究一個個問題做了幾千次的實驗。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捕捉創新思維的火花,不怕困難,不怕失敗,肯動腦,肯動手,是取得專題研究活動成功的保障。

2、參考徵集來的金點子繼續改進和製作,直到製成令我們滿意的“新型雨具”。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別人的金點子,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幫助;要糾正學生不規範的做法,防止偏見和出現差錯,提醒學生實事求是,力求探究結果的可靠性;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製作的過程和結果不斷改進總結和反思,包括對研究主題意義和再認識,對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製作,直到製作令我們滿意的“新型雨具”,完整親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學生們探究的確良是生活中的小問題,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但是從教育的角度看卻是很成功的。通過這一活動,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提出問題、確定探究方法和程序,到最後的評價,都是學生們自己做的,學生從中得到了真正的鍛鍊和提高。即使最後沒有明確的結論,發明不了什麼令人滿意的“新型雨具”,只要認真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們也會有很好的體會和收穫。不否認有的小組可能沒有得出活動結論,但是,給孩子們留下一點遺憾,讓他們反思所做的探究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沒有發明結果,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不一定強有求明確的結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及時調整探究的過程,不要過分追求探究結果,甚至為此而拔苗助長、弄虛作假。學生的體驗和表現比結果更重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發展,是專題研究活動的主要目的。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切記不要把師生交流變成老師向學生髮出指令性意見:“你應該……”“你不能……”“你怎麼能……”否則,教師依然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依然處在支配學生的地位。結果就是以教師的意思代替學生的意願,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3、用實踐檢驗各小組改進、製作的“新型雨具”。

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認識到:(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科學探究成果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每一件發明作品都必須能解決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某個困難,使它具備新穎性、實用性、科學性。然後,再讓自己轉變角色,變成學生的朋友,成為科學探究小組的一員,與他們一起討論:怎樣驗證探究結果——發明作品?問題出在哪裏?怎磁改進和完善?引導孩子們反覆給證、改進,直至發明作品能夠為人們解決問題,具備新穎性、科學性、實用性。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的目的就是運用知識解決人們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

我們把探究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像科學家一樣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探究成果。這樣做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相互提問,答辯,進一步完善發明作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go9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