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命題教學設計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説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初二(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裏,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説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

(5)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麼……”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麼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偽?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麼它一定是自然數”。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於4的偶數,那麼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説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偽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説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並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麼假命題將變為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説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麼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構---;如果(題設)……,那麼(結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對該命題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對命題理解能力是我們今後研究數學必備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學科能力的基礎.

難點: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理解和掌握一個命題,一定要分清它的題設和結論,所以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但有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不明顯.例如,“對頂角相等”,“等角的餘角相等”等.一些沒有寫成“如果……那麼……”形式的命題,學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題設,哪是結論,又沒有一個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題設和結論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教學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來理解命題的概念、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命題的真假.

2、命題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雖然高中階段我們還要學習,但對於程度好的A層學生還要理解:

(1)假命題可分為兩類情況:

①題設只有一種情形,並且結論是錯誤的,例如,“1+3=7”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②題設有多種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種情形的結論是錯誤的.例如,“內錯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個命題的題設可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平行;第二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不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不平行.整體説來,這是錯誤的命題.

(2)是否是命題:

命題的定義包括兩層涵義: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②這個句子必須對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斷.即命題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語法上,這樣的句子叫做陳述句,它由“題設+結論”構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陳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過直線AB外一點作該直線的平行線.”疑問句“∠A是否等於∠B?”感歎句“竟然得到5>9的結果!”以上三個句子都不是命題.

(3)命題的組成

每個命題都是由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麼”開始的部分是結論.

有些命題,沒有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題設和結論不明顯.對於這樣的命題,要經過分折才能找出題設和結論,也可以將它們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另外命題的題設(條件)部分,有時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題的結論部分,有時也可用“求證……”或“則……”等形式表述.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學生理解幾何命題的組成,能夠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兩部分,並能將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3.會判斷一些命題的真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析語句,理解命題

1.教師讓學生隨意説一句完整的話,每個小組可以派一名同學説,如:

(1)我是中國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飯了嗎?

(4)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5)畫一個45°的角。

(6)平角與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學生答:(1),(2),(4),(6)。

3.教師給出命題的概念,並舉例。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中,每句話都判斷什麼事情.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不能含混不清.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每組再選一個同學説.(不要讓説過的再説)

如:的句子,叫做命題,分析(3),(5)為什麼不是命題.

教師分析以上命題

(1)對頂角相等。

(2)等角的餘角相等。

(3)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一定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4)如果a>0,b>0,那麼a+b>0。

(5)當a>0時,|a|=a。

(6)小於直角的角一定是鋭角。

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有意説出以下兩個例子,並問這是不是命題。

(7)a>0,b>0,a+b=0。

(8)2與3的和是4。

有些學生可能給與否定,這時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回憶命題的定義,加以肯定,先不要給出假命題的概念,而是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題的構成,改寫命題的形式。

例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題的構成,前一部分是後一部分成立的條件,後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條件下所得的結論.已知事項為“題設”,由已知推出的事項為“結論”。

(2)改寫命題的形式。

由於題設是條件,可以寫成“如果……”的形式,結論寫成“那麼……”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題可以改寫成“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同位角相等。”

請同學們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例:

①對頂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麼它們相等。

②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麼內錯角相等。

③等角的補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等角,那麼它們的補角相等。(注意不僅僅限於兩個角,如果多個角相等,它們的補角也相等。)

以上三個命題的改寫由學生進行,對(2)要更改為“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內錯角相等。”

提示學生注意:題設的條件要全面、準確.如果條件不止一個時,要一一列出。

如: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角是直角,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可改寫為: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而且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題,理解真、假命題

1.讓學生分析兩個命題的不同之處。

(l)若a>0,b>0,則a+b>0

(2)若a>0,b>0,則a+b<0

相同之處:都是命題.為什麼?都是對a>0,b>0時,a+b的和的正負,做出判斷,都有題設和結論。

不同之處:(1)中的結論是正確的,(2)中的結論是錯誤的。

教師及時指出:同學們發現了命題的兩種情況。結論是正確的或結論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就有了對命題的一種分類:真命題和假命題。

2.給出真、假命題定義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都是錯誤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注意:

(1)真命題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個例外,如命題:“a≥0,b>0,則ab>0”。顯然當a=0時,ab>0不成立,所以該題是假命題,不是真命題。

(2)假命題中“結論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正確”,如:“a的倒數一定是”,顯然當a=0時命題不正確,所以也是假命題。

(3)注意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如:“延長直線AB”.這本身不是命題.也更不是假命題。

(4)命題是一個判斷,判斷的結果就有對錯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題,強調真假命題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題。

3.運用概念,判斷真假命題。

例請判斷以下命題的真假。

(1)若ab>0,則a>0,b>0。

(2)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

(3)如果n是整數,那麼2n是偶數。

(4)如果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那麼它們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題,(2)(3)(5)是真命題.

4.介紹一個不辨真偽的命題.

“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數字,説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而且至今沒有人舉出一個反例,但也沒有一個人能證明它對一切大於4的偶數正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1+2”,離“1+1”只差“一步之遙”.所以這個命題的真假還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樣辨別一個命題的真假。

(l)實際生活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數學中判定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

(3)要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三、總結

師生共同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

1.什麼叫命題?真命題?假命題?

2.命題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3.怎樣將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4.初步會判斷真假命題.

教師提示應注意的問題:

1.命題與真、假命題的關係。

2.抓住命題的兩部分構成,判斷一些語句是否為命題。

3.命題中的題設條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寫“如果”時應寫全面。

4.判斷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而判斷真命題,數學問題要經過證明。

四、作業

1.選用課本習題。

2.以下供參選用。

(1)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命題.

①我愛祖國。

②直線沒有端點。

③作∠AOB的平分線OE。

④兩條直線平行,一定沒有交點。

⑤能被5整除的數,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數不能被2整除。

⑦學習幾何不難。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題。

①若a=b,則a2=b2。

②連結A,B兩點,得到線段AB。

③不是正數,就不會大於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①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②若a2=b2,則a=b。

③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

④偶數都能被2整除。

⑤兩個單項式的和是多項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3ey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