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理念:

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同的,學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異的,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應該是自主的,讓學生運用以有的知識和能力,研究學習理解古詩,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學會課文2個生字,拓展學習部分新字,進一步鞏固對形聲字造字律的認識。

2、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創設情景,指導練習説話。

1、出示畫面: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枝頭,不時有小鳥飛來,唧唧喳喳地叫着,到處春意盎然。

2、看畫面引導學生練習説話。

3、是呀!春天多麼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

春天景色的古詩。(課件出示古詩)

二、自主學習生字,初步瞭解古詩。

1、自由誦讀古詩,説説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

2、讀通古詩,自己找合作伙伴學習生字。

3、交流反饋:你對哪個生字最感興趣?有什麼好辦法識記。

初擬交流重點如下:

1)、曉:“曉”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曉”字在書寫時不要在右上角多一點。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邊是皇帝的“帝”。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把交流的話語組織好。

4、娃娃教學,拓展學字。

小朋友們學會了“曉”字,你們還認識和“曉”字長相很像的姐妹嗎?請你把“它”介紹給大家。

學生回答情況例舉:

1)、我來給大家介紹認識“曉”的姐妹“燒”,(學生隨即把“燒”板書在黑板上)這個“燒”字,我是昨天剛認識的,因為昨天我媽媽買來了一隻“不粘燒鍋”,很特別,我就把商標上的“燒”字記住了。哪個小朋友能來説説“曉”和“燒”哪兒像,哪兒不像?你還能給“燒”組個詞嗎?

2)、我也來給大家介紹“曉”的另一個姐妹“澆”。(學生也把“澆”字板書在黑板上)這是澆花的“澆”,請小朋友一起跟我讀。(齊讀“澆”。)這個“澆”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因為我家陽台上種了很多花,我天天給它們澆水。哪個小朋友能運用辦法很快記住它?

3)、老師,我還有呢!(邊説邊走到黑板跟前板書“繞”)我認識“繞”字。咱麼學校附近前幾天施工,那兒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前方施工,請繞道而行。”我就把這個“繞”字介紹給大家,你們知道這“繞”為什麼用了“絞絲旁”?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作適時的點撥。

5、指名誦讀古詩。

6、教師簡介作者。

7、理解題意,重點理解“曉”的意思。

三、提出研讀專題,研究學習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難看出全詩描寫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麼整首詩寫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詩句中用圓圈加以表示。(鳥、風雨、花)

1、引出研讀專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讀讀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説説詩人在描寫這景物時的感情。

2、提出研讀的要求:1)、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圈圈點點,或塗塗畫畫。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問題,可以採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師合作學習。

3、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詩,教師參與學習。

四、交流研讀成果,落實訓練目標。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點撥,並隨機落實訓練目標。

(以下各部分內容的先後順序及互動過程,均以學生的實際研讀情況作出彈性處理。學生解釋一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交流的質量,並適時教給正確的交流方法。)

●處處聞啼鳥

1)、理解“處處”的意思。練習給“處處”找近義詞

2)、課件播放鳥叫聲,理解“聞”的意思。區別平時句子中的“聞”和詩句中的“聞”的不同,進行練習。

説説下列句子中聞的意思。

放學回家,我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從廚房中飄來。

居里夫人是世界聞名的女科學家。

3)、理解“啼”的意思,説説別的動物叫又可為什麼?例如:馬嘶、虎嘯、雞鳴、獅吼等。

4)、自由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5)、交流詩人聽到鳥叫聲時的心情,並指導感情朗讀。

●夜來風雨聲

1)、課件播放風雨聲,進入情境想象説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2)、理解“夜來”的意思。

3)、交流整句詩的理解。

4)、交流詩人在詩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體會到的詩人感情中朗讀詩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詩句中詩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憂傷。

2)、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3)、指導讀出那份淡淡的憂傷感。

3、在理解了後三句的基礎上學習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導語:我們已經理解了後三句詩寫的是詩人聽到鳥叫聲,想到昨夜的風雨聲,不知不覺產生了對落花的憂傷,那麼我們再來理解第一句就不難了。

1)、“眠”是什麼意思?“春眠”指的是什麼?

2)、這裏的“曉”與題目中的“曉”有什麼不同?

3)、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4、交流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背誦全詩,延伸課外學習。

1、播放音樂,自主背誦全詩。

(短短的四句詩描繪了這麼多的景物,包含詩人複雜的感情變化,古詩的藝術魅無窮!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背下來。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好?)

2、孟浩然帶着淡淡的憂傷描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詩人

在春天的夜晚聽到了風雨聲後,寫下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中詩人的心情。(課件出示古詩: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詩的色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每首詩中都浸透着詩人的感情。

3、提出課外學習任務:找幾首描寫春景的古詩,並背誦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明白課文內容大概內容。

(2)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讀出不同語句應表達出的語氣,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3) 創新目標: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討論“你是怎麼看這四位動物夥伴的”。

(4) 德育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能懂得做事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從小動物的對話、表情中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讀出不同性格特點的小動物的説話語氣,感悟做事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課前準備:生字圖片、課文插圖、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共分為8個自然段。

學情分析:本文屬於連環畫故事,教學時,可以藉助連續的插圖,閲讀課文,感知生字,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猜他們的心理,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達到體會深刻道理是本課的宗旨。

教學過程:

一、實物嘗試,引入課題

1.老師這裏有些好東西,誰願意來嚐嚐?

2.這兩個字就躲在了我們的課題裏,出示課題。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酸、甜”二字? 兩名學生分別品嚐“醋”與“蜜”。其他學生看錶情猜猜是什麼字。齊讀課題。兩名學生介紹識記方法,大家做表情大聲讀準這兩個字。

二、創造條件主體參與:

1、有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藏在書的第74頁中,請你看看圖,讀一讀它,順便和生字交個朋友。

2、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兒?葡萄架上掛着許多串紫紅色的葡萄,相機學習“葡萄”二字。出現了哪些小動物?相機學習“狐、狸、猴”三個字。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你能發現什麼?

3、識字歸類:同類偏旁的字,意思有關聯。

4、這裏還有幾位生字朋友,請你也幫忙認一認。

5、課文裏的八幅圖,你最喜歡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聽。

6、認為你的同桌讀得不錯的,請你推薦他上來展示一下。學生讀文。學生答出:1、葡萄架下2、出現了四隻小動物。找出規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頭,是獸類,所以有反犬旁。學生讀: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説同桌交流朗讀。學生上台隨意挑選出掛圖貼好,朗讀展示,教師相機引導識字、正音。

三.朗讀感悟,想象體驗

1、現在,黑板上的八幅掛圖是亂的,誰能根據課文內容把它們按順序擺好?先讀讀課文,再和你的小組夥伴商量一下。

2、這八幅圖就像火車的八個停靠站,現在我們的故事列車就要出發了。先請你自己練練本領,先讀課文,再看圖把故事連起來試着講講!開往第一站的司機請……(學生未點到的,教師相機提示:抓住每幅圖中小動物的動作、神態或心理。)然後再請一位學生重新講一講。有時還可請車上的各位乘客評價。

3、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不喜歡誰?為什麼?

4.挑出感興趣的角色讀,比比誰讀得好。

5.同樣是葡萄,為什麼有的説它酸、有的誇它甜呢?

6.如果你是課文裏那隻聰明的小猴子,你會對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説什麼? 反覆讀課文,小組交流後,選派代表擺圖,並説明理由。藉助連環畫講講課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課文講,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講。(本學習環節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發揮想象,同時為後一環節分析每種小動物性格做鋪墊。)分小組讀讀説説,體會狐狸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善良、輕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讀,其餘部分齊讀。學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説它是酸的,小猴子它們嘗過了,所以知道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後你們要自己試一試,不能隨便聽信別人的話……)

四.課後實踐

這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把這個故事説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再去課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課堂語文與課外知識聯繫起來)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酸的和甜的》引發的思考

我在上第17課《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時,我事先沒有很詳盡地備課,在上課時,我告訴了學生"老師沒有備課,誰能把這故事講給我聽呢?"。學生一聽,原來老師也不知道,這下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訴她了,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要告訴我,剛開始一位學生説得很簡單"這個故事講了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給其它的小動物吃。"我裝着糊塗的樣子問:"不給誰吃呀?故事還寫了誰,它們又發生了什麼事?結尾怎樣?誰能説得讓我聽得更清楚、更明白呢?"經過提示,學生大致能把故事説具體了,我也聽明白了。我又問:"故事説了狐狸、小猴還説了誰?"學生依依説出了故事裏的小動物有小白兔、小松鼠。我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再進一步地追問學生:"你喜歡哪個小動物?"有的學生説:"我喜歡小猴,它很聰明。它沒有相信狐狸的話,而是自己去嚐了葡萄,所以它吃到了甜的葡萄。"有的學生説:"我不喜歡小白兔和松鼠,它們沒有主見,只聽別人説,沒有親自去嘗試。"有的學生説:"我不喜歡狐狸,因為它想自己獨吃葡萄,欺騙了大家,它很狡猾。"有一位同學站起來就説:"我不認為狐狸是狡猾的。"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問他:"為什麼呢?"他指着書上的第一幅插圖有理有據地説:"狐狸抬頭看到的是綠色的葡萄,綠色的葡萄是酸的。所以我認為它不狡猾。"這下班裏的同學紛紛議論了起來,就有了兩種不同的意見,我靈機一動,順水推舟就對大家宣佈:"既然咱們班有兩種意見,咱們就來一次辯論,正方認為狐狸是狡猾的;反方認為狐狸是不狡猾的。請贊同正方的同學在一、二組;贊同反方的同學在三、四組。你們把自己的理由在組裏討論,呆會兒由兩方代表上來闡述自己的意見。同學們這下可積極了,讀課文找根據。

真正的辯論開始了,正方的zhu川越同學上來陳述:"我們經過討論認為狐狸是狡猾的,剛才反方説狐狸看到的是青色的葡萄是酸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青色的葡萄是甜的,如珍珠葡萄等。"這時候反方的蒙哲平等同學有話説了,站起來就反駁到:"請同學們看第一幅圖,狐狸看的是青色的葡萄,它認為就是酸的。"正方的李欣容同學站了起來,這位女同學一向很少發言,今天她能主動地回答,讓我很高興,她理直氣壯地説:"請同學們看第七自然段小松鼠也嚐了葡萄,而且從圖上可以看到它吃的是綠色的葡萄,它説了是甜的,所以我認為狐狸是狡猾的。"聽了她的發言我更加驚喜地看到,她讀書讀得如此認真。

整堂課學生的表現讓我刮目相看,學生説得有理有據,而且從中還學會了自己讀書、看插圖找答案。由此讓我知道了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裏,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造條件。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二.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於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三.教學步驟 及具體教學內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 讀課文及註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遊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遊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3.學習第二段

⑴ 翻譯本段.

⑵ 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4.學習第三段

⑴ 朗讀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 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後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4.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 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5.作業

⑴ 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 完成練習二,區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 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難點:瞭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結論的道理。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我們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秋季,你對秋天有什麼感受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那對於剛剛過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這樣看來,我們每一位同學對夏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作家樑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學習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預習

請二三位同學上講台展示並交流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能否根據文章描述的內容,給本文重新擬定一個標題。可以採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學生齊讀課文,讀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交流討論。

三.品味語言

[設計説明]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讀文章不僅要了解內容,還得細細地品味語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語句表達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你自己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學生先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學生獨立學習以後,先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再由小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這個詞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陽的温度特別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這句寫得好,我們彷彿能聞到麥子的這種香味。

“熱風浮動着”這句讓我聯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馬路上的熾熱。

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時機讓他進行個別的朗讀,也可以全班朗讀某個片段。

四.課後作業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並查找資料,更多地瞭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尋找並閲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後説:“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麼?

2.選做

你能蒐集到更多的關於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麼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説出多少關於“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簡案

課題:《夏》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季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由學生對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導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成果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説明]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齊聲朗讀課文,思考:能否給本文重新擬定標題。

四.品味語言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五.課後作業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並查找資料,更多地瞭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尋找並閲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後説:“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麼?

2.選做

你能蒐集到更多的關於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麼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説出多少關於“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説明】

本課在課標教材人教版九年級(下)第四單元,這是一個劇本欣賞單元。本劇是一部優秀戲曲作品的節選,重點應瞭解戲曲作品的特點,欣賞戲曲,初步培養文學鑑賞的能力。本文在情節安排上注重細節描寫,同時以誤會構成懸念,從而引起人物命運衝突,動人心魄,因此要善於抓住人物內心的強烈情感衝突,欣賞本文的情節、形象、語言、手法上的特色,豐富對生活的藝術感受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瞭解川劇中變臉藝術的特色

(多媒體展示川劇變臉絕活)

川劇是歷史最悠久、資源最豐富的劇種之一。作者魏明倫説:川劇,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川劇,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川劇以她的絕妙,她的豐富,她的天然蜀籟,地道川味打造了一個巴蜀鬼才魏明倫。而魏明倫又使川劇重新煥發青春,走出了巴蜀大地來到大城市,為越來越多的年青人所接受,甚至走出國門,為外國人所喜愛。

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絕活,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奇特之處在於演員在一招手、一拂袖、一甩頭之間,變換出不同的臉譜來。技藝精湛的表演藝人常常在十幾秒鐘的瞬間變幻出十來張各具特色的臉譜,真是神奇詭異,驚心動魄,令觀者瞠目結舌。因此被稱為瞬間藝術。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定下了傳內不傳外,傳子不傳女的行規,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觀眾無法知曉它的魔方內幕。

1995年,魏明倫以變臉為題,將上個世紀20年代發生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了銀幕,囊括了中國電影界所有大獎,而後又改編成川劇。十年來,經久不衰,讓人驚訝的是,該劇的女主角狗娃已經換了7個。每個上台演出的狗娃都是從20個候選狗娃中挑選出來的。而今甚至向全國招聘狗娃,拔款100萬,重新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二、初讀:敍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全文

1、開端:水上漂從人販子手裏買來狗娃。

2、發展:水上漂與狗娃拉家常,要將變臉傳下去。

3、高潮: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女孩後,將狗娃拋棄。

4、結局:水上漂救起落入水中的狗娃,無奈地將她收留下來。

5、劇情梗概:

水上漂一苦命人,一輩子在水上漂來漂去。獨苗死了,老婆跑了,從此對女人產生偏見,獨來獨往。可年紀大了,擔心變臉活失傳,於是買來狗娃,悠然自得。狗娃一個可憐的孤兒。漲大水,家裏淹了,啥都沒了。因是女娃,被當作牲口賣了七次,被水上漂買下後,深得他的喜愛,心中不甚歡喜。

以上為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寫水上漂與狗娃閒拉家常,細緻地描繪出一幅爺孫共樂、和美悠然的生活圖景;看似相安無事,一派歡喜氣氛,可暗藏誤會,表現了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狗娃內心的擔憂、不安。

接下來:狗娃上岸撒尿,遭遇了蛇,水上漂因救狗娃,而被蛇咬,為治蛇傷,童子尿泄了天機,誤會解除,真相浮出水面,水上漂由歡喜轉入震驚、憤怒、痛苦、絕望。於是改變了對狗娃的態度,將狗娃趕走。狗娃的擔心終成現實,頓時悲痛哀傷,苦苦哀求,懇求留下,無奈水上漂心已定,決不肯收留她,撐船開往下游,狗娃苦苦追趕小舟,沒入水中。最後,水上漂良心發現,跳入河中救起狗娃,將她再次留下了。

下半場爺孫反樂為愁,一痛苦一悲傷,氣氛直轉而下,氣氛緊張,激盪如潮,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震盪和精神衝擊。

師:劇情的發展從頭至尾都和變臉絕技有關,圍繞變臉向前推進,故事一波三折;情節巧設誤會,以誤會構成懸念。並隨着誤會的解開、真相的顯露而爆發尖鋭激烈的矛盾衝突。

三、細讀:找出人物變臉,瞭解變臉細節

1、水上漂有哪幾次變臉?

歡喜──憤怒──悲傷

2、水上漂的變臉引起了狗娃的哪些變臉?

高興──擔憂──哭訴

師:劇本的題目是變臉,劇情也是圍繞變臉展開,文中的主要人物在劇情發展中也在不停地變臉,以豐富的細節生動地展現人物形象。相隨心變,心隨情動,悲喜交加的面孔後面所引發的有關價值觀的反思,從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3、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水上漂對狗娃的態度,表現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但是往深處想,他們之間的衝突反映了我國傳統社會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與底層人民艱難求生的矛盾。所以説水上漂的變臉不是因為他與狗娃的性格衝突,而是二人之間的命運衝突。

師:本劇多重設置矛盾衝突。由於激烈的矛盾,劇中人物經歷了由悲到喜到怒到哀的心理變化,本身就是一臉幾變。狗娃的去留,直接表現了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各自的內心衝突。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衝突具體表現在: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與狗娃身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內心的衝突表現在水上漂需要找個人來繼承他的絕活,傳宗接代的願望;狗娃的處境表現了下層社會女孩的不幸和對命運無奈的抗爭。多重的矛盾衝突使劇情有了更深更廣的社會意義。

四、研讀:體會川劇語言特點,探討人物不解之緣

看説白、唱詞和舞台提示,瞭解人物內心世界,探求人物性格特點。

1、水上漂:

看,青一塊,紫一塊,對畜牲也不能這樣下死手打呀!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爺爺心上,爺爺是個餈粑心腸,你有緣遇上我,時來運轉了。你就是我的孫子。哪個再敢欺負你,爺爺我給它拼命。(善良)

爺爺待你好,是對你有望啊。爺爺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斷了我家香火,二怕斷了祖傳絕活兒,這才收你做我的孫子。爺爺把心掏給你,教你變臉本事,望你給我傳宗接代。(直爽)

從此賭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掃把星,滾她媽的三十三!傳兒不傳女!男娃子是個寶,女娃子是根草。(重男輕女)

這是盤纏,這是乾糧,送給你,自謀生路去吧。老漢心並非鐵石塊,是留是丟幾徘徊。(俠義心腸)

2、狗娃:

做事勤腳快手。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幹粗活能挑抬。下河幫你洗鋪蓋,煮飯幫你劈乾柴。(勤快能幹)

苦命的狗娃沒人要,好心的爺爺雙手抱。我不貪嘴,不挑菜,學本事,聽安排。(乖巧伶俐)

沒想到世上還有好人在,捨不得這分情啊!割不斷這般愛!(知恩圖報)

3、狗娃的去留,揭示了什麼?

激烈的矛盾衝突使得劇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的人,在他們的人生磨難中,留下了難能可貴的善良與真愛,水上漂最終走出了人生的侷限,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師:劇中的戲曲語言,是作者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加工的文學語言,並恰當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語言成分;劇中人物的對白,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聲氣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暢、貼切、生動;人物的唱詞,抒發情感,真切動人。這些都體現了作者戲曲創作中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藝術功力,體現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生活化的特點,唱詞質樸清新、明白如話、情味濃郁,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合乎戲曲的藝術特點,具有川劇的方言特色。

五、續讀:探討故事結局,尋找生命真諦

魏明倫:我堅信戲是改出來的,只要是對的我就改。《變臉》已經達到很高的高度了,但是我還是對結尾進行了大改,原來的《變臉》結尾是水上漂死了,狗娃沒死,現在反過來了,狗娃死了。當時很多人都替我擔心,但是評委一拿到劇本就覺得這就對了 !

如果你是劇作家,會怎麼給本劇續尾,並説一説這樣安排的理由。

六、教師小結:欣賞《變臉》片段,感受戲曲之美

(多媒體回放經典片段,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節課,讓我們領略了川劇的變臉絕活,感受川劇精品《變臉》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川劇,她像海綿一樣,吸峨嵋的秀色,取劍門的雄姿,借青城一縷幽,偷巫峽三分險。她敢於盜走神女峯的雲雨,才形成與神女媲美的藝術高峯。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家庭生活,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教學目標】

1、認識“全、奇”等14個字;會寫“爸、全”等6個字。

2、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3、初步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教學重點】

1、寫好6個字。

2、認識14個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你喜歡看電視嗎?喜歡看什麼節目?

(指名回答)

你知道爸爸媽媽喜歡看什麼節目嗎?

(指名回答)

老師發現你愛看的節目和你爸爸媽媽愛看的節目不一樣,如果你們看的電視節目有衝突,你們會怎麼做呢?

2、有一家人也愛看電視,不過他們看電視有些奇妙,想知道嗎?趕緊讀課文吧!

看電視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對看電視有許多親身經歷。教師通過“你喜歡看電視嗎?你喜歡看什麼節目?”這兩個問題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很樂意回答,而且有許多話可以説。“你知道你爸爸媽媽喜歡看什麼節目嗎?如果你們看的節目有衝突,你們會怎麼做?”這兩個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本文的學習中。這個引入設計可謂滴水不漏。

3、剛才大家都讀得很認真,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標準不標準,一起來把課文讀一讀。

4、教師評點,總結:

只有過了生字這一關,才能把課文讀流暢。

二、 認記生字

1、學生自由輕聲讀:

勾畫出課文的生字。

2、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卡片,指導認讀:

齊讀。

男女生對讀。

小組讀。

一排排讀。

3、小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認記的方法:

反饋:(課件)

全:人+王 奇:大+可 員:口+貝

妙:女+少 精:米+青 音:立+日

(生字卡片、歸類識字)

寶蓋頭:賽、完

提手旁:掉、換

有特點的字的教學:

賽: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一個貝,中間的部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使學生更清楚它的筆順和筆畫。

掉:左邊一個提手旁,右邊是“朝”字左半個掉了一點,所以它讀“掉”。

換:左邊一個提手旁,右邊上面一個刀,下面不是“央”,一撇沒有長出頭。 因為上面有個刀,就像同桌兩個人坐座位一樣,我們要互相謙讓,不能長出去。

5、遊戲活動,鞏固生字:

摘果子游戲。

教學生字一般提倡隨文識字,但是本文中的生字跟課文的句子或內容沒有很大的聯繫,而是生字與生字之間有很多的相同點,於是我覺得還是集中歸類識字比較好。比如可以用分一分方法來識記的生字就有全、奇、妙、精、員、音等,教師就設計了相應的練習,讓學生自主地發現這6個生字的特點,教學效果良好。同時在生字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生動活潑,抓住生字的一些特點進行編故事或做遊戲的形式使學生樂學願學,記憶深刻。總之,低段的生字教學不一定要採用固定的、單一的形式,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進行教學才更有效。

三、 初讀課文

1、把這些生字放到課文中,我們在來讀讀課文,你的感覺肯定會不一樣。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4、每個人心裏都裝着一個祕密,到底是什麼祕密呢?剛才老師為什麼教你們用那樣的語氣讀課文呢?這些問題下堂課再解決。

四、寫字指導

1、討論:

要把一個字寫好,我們要注意什麼?

(指名回答)

2、教師在田字格里範寫,並指導。

3、學生練寫,展示,評價,再練寫。

4、教師個別指導。

書寫指導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師比較頭痛的問題,很多教師都感覺書寫指導時該如何把字寫好,不能用很好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該怎麼寫,而是先出示這個字的不同寫法,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怎樣寫更好,再讓學生形象地觀察教師的範寫,接着學生練寫,最後展示學生作品評議並再度練寫。通過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寫好這個字應注意的地方。也有的老師會認為這樣的教學太費時間,但是漢字很多地方是相同和相通的,教師舉個例子,學生就能舉一反三。

五、延伸

你關心你的家人嗎?請你做個調查,並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課時要求:

1、講讀24小節,使學生知道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2、理解到處、又、很、也、怎麼辦、一個一個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見一詞説話。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烏鴉為什麼喝不着水?

2、它是怎麼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體2、瓶子及石子若干3、錄音機

四、教學形式:

分組教學實驗法討論法五官體驗法嘗試法

五、教學過程 :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複習詞語: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1課(指着板書)(齊讀)烏鴉喝水的詞語,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請小朋友來讀詞語。

A、出示詞:烏鴉、口渴、喝水、找水、怎麼辦、瓶子

B、數一數:瓶的第9筆是什麼?(乙)

C、出示:喝、渴一起讀。

你怎麼來記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來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為嘴巴幹了,所以是氵三點水。)

D、請把書翻到第110頁,我們來做課後第2題選詞填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誰願意來説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對了嗎?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把這三句句子讀一遍。

(齊讀3句句子)

2、新授:

A、過渡:通過第1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指着板書)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嗎?老師請小朋友邊看邊聽邊想想。

B、⑴播放多媒體錄象及錄音。

⑵問:烏鴉找到水了嗎?(齊答)喝到水了嗎?(齊答)

⑶我們來讀讀課文。(自己讀)找一找哪節寫了烏鴉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開始。

⑷你找得最快,請你來説,是哪一節?(第2節)

C、學習第2節。

⑴真聰明,找對了。現在請小朋友仔細地讀讀第2節,你是從哪句話裏知道烏鴉找到了水?開始。

⑵輕聲讀交流

⑶誰來説?把句子讀一讀。(指名讀句子)

①對了,烏鴉看見了一個什麼?(齊答)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裏怎麼樣?

願意把第1句讀給孫老師聽的小朋友一起來讀第1句話。

②用看見説話。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那麼你看見了什麼?(指名每一組46號的小朋友説。)

你看見了××,××怎麼樣?(指名13號説)誰也願意向他學習説一説。

⑷①課文裏的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它可高興了,可是(出示多媒體圖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裏邊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學習第2句)

②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在3號組長的帶領下讀讀第2句句子,並討論一下,找找詞兒説説烏鴉怎麼會喝不着水的?開始。

③小組自學討論

交流:老師這裏有四個瓶子,找找哪個是烏鴉找的瓶子?(因為,模擬多媒體點出高、小、不多。)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在你們桌子上的瓶子和烏鴉,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喝不到水?小組觀察,請哪個小組願意派個代表來説説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麼樣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請小朋友在小組裏説説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裏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現在(出示多媒體圖)(指名説)(瓶子、瓶口、裏邊的水,它喝不着。)烏鴉遇到的困難可真(多),請小朋友在小組裏讀一讀。(指名每組派1個代表來讀。2對)大家一起來試試,讀讀第2句。(齊讀)(看圖)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裏邊的水也不多,烏鴉喝不着,它心情怎麼樣?(很着急)對呀,可着急了,請小朋友自由找夥伴把第3句讀一讀,讀出烏鴉很着急。

①自由找夥伴②指名2對③齊讀

現在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節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D、學習第3節和第4節。

⑴是呀,怎麼辦呢?小朋友,你們願不願意替小烏鴉出個主意?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指名説,邊説邊出示方法)大家想的辦法真多,我們的小烏鴉也想出了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⑵播放多媒體,師讀課文第3、4節。

⑶老師這裏有道填空題,請小朋友在3號小組長的帶領下讀讀課文第3、4節。想想烏鴉的辦法是什麼,怎麼填?

出示:烏鴉看見_____,於是,它把_____

①小組自學。

②哪個小組願意來讀一讀讀讀課文第3、4節?

③請一組派代表來説齊説。

⑷點出:一個一個地,烏鴉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地銜石子?在你們的桌子上有2個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請你們在1號組長的帶領下,動手試一試烏鴉的辦法,邊做邊觀察邊想。

①烏鴉一個一個地把小石子銜來放到瓶子裏,會怎麼樣呢?(水會慢慢升高)

②烏鴉喝到水了嗎?

動手做交流

小結:是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放到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心裏怎麼樣?(很高興)

請小朋友和孫老師來合作讀課文第3、4節。

師生合作讀(注意一個一個地、慢慢地,讀得又輕又慢)學生連起來一起讀課文第3、4節。

⑸剛才你們也為烏鴉出了許多主意,我們來比一比,誰的主意更好?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烏鴉的辦法很省力,還能喝到瓶子裏全部的水。所以,你覺得這隻烏鴉怎麼樣?

3、總結全文:

A、是呀,這是一隻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烏鴉。讓我們

重温一下烏鴉聰明的辦法,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B、朗讀全文

C、總結:這是一隻愛動腦筋、聰明的小烏鴉,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喝到了瓶子裏的水,我們也要向這隻烏鴉學習,遇到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困難,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課。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隨機事件的概率》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概率》的入門課,也是一堂概念課。不僅要學習隨機事件和概率的概念,而且要初步感受概率的實際意義和思考方法,將直接影響到對後續概率課程的學習。這節課不僅是全章內容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向學生指明瞭概率課程的研究方向就是進一步揭示隨機事件的規律性。概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分支,它真正直接地反映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反過來服務生活。同時,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內容之一,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以及生活中的隨機事件的概率的計算,都是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必備的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理解頻率和概率的含義和兩者的區別和聯繫。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生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同時,概率的定義與性質是學生學習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藴含了重要的數學思想,因此,我確定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如下:

2、教學重點:①事件的分類;②概率的統計定義;③概率的性質。

3、教學難點:隨機事件的發生所呈現的規律性。

4、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教學輔助。

三、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一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也在初步形成中,但由於年齡的原因,他們思維活躍卻不夠冷靜、嚴謹,因此較片面。雖然概率來源於生活,卻也要深刻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學生會因為一點阻礙而產生厭學情緒,同時由於這堂課主要學習的是概念,學生會覺得枯燥而產生煩躁的心理。

四、過程分析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主體,更是課堂的主角。設計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儘可能地帶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並盡力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知識的主動者,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出學習數學概念的煩瑣與困境。

五 、教法與學法

在課標的説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並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對隨機事件和概率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和分析,因此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並不完全相同,對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嚴謹,而且知識體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後續內容更加抽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不能簡單的回顧、對比,而是要打下更好、更準確、更嚴謹的基礎。 在經歷用試驗的方法探究概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統計意識、發展概率觀念,同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勇於探索的精神及交流與協作精神。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課前在全班同學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是:學校要舉辦“三分球投籃”大賽,那麼你會推薦班上哪位同學參加呢?調查結果:高一(3)班鄭同學得票最高。

問題1: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學選擇李同學參加比賽,但是大家能確定這位同學在比賽中第一個球能投進嗎?

學生齊答:不能確定。

師:為什麼不能確定?

學生齊答:因為它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師:正確。我們把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那麼同學們還能舉出生活中隨機事件的例子嗎?

學生1:明天會下雨

師:好,這是隨機事件。那麼從事件是否發生這一角度思考,除了隨機事件,還有其他嗎?(學生思考片刻)

學生2:除了隨機事件以外,還有一定發生和一定不發生的事件。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這是一定發生的。擲一枚色子出現7點,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師:那麼,我們把這兩種事件分別稱作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接下來請同學們閲讀課本108頁。(明確三種事件的概念)

問題2:既然三分球的命中都有隨機性,為什麼大家會選擇李同學參加比賽,而不是其他同學呢?

學生齊答:鄭同學贏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學大。

師:大家根據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齊答:平時比賽時這位同學的投籃命中率比較高

師:也就是説大家使用投籃命中率來估計的。那麼命中率是怎麼計算的?

學生3:是把投籃命中的次數除以投籃總次數。

師: 這實際上就是頻率,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用頻率估計概率。

在此基礎上,導出課題。

(二)試驗探究

問題3:怎樣用頻率估計概率?

師:拋擲一枚硬幣正面(有數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這個概率能否利用剛才計算命中率方法──通過統計很多擲硬幣的結果來得到呢?接下來大家一起來做試驗。為了減少誤差,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試驗的規範有哪些?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互換觀點想法,教師巡迴指導,聽取學生不同觀點,對錶現積極的學生給予鼓。最後,全班交流,得出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

1。質地均勻的1元硬幣一枚。

2。在同一高度(以數學課本豎直放置高度為準)豎直下拋,落地不計。

3。全班共分15個小組,每小組拋30次,記錄正面向上的次數。

師:現在開始試驗。(大約五分鐘後,學生試驗結束,統計試驗結果,填入電子表格1)

表1(小組拋擲情況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各組頻率折線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圖表,你能估計拋擲硬幣出現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嗎?

學生4:大概在0。5到0。6之間。

師:那就是還不能確定具體的數值是多少。也就是説數據還不穩定。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數據更穩定,能觀察出明顯的規律呢?

學生:(思考片刻,幾乎齊聲回答)多做幾次試驗。

師: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們把各小組數據進行累計,得到表2

表2(各組累計硬幣拋擲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累計數據頻率折線圖

師:再次觀察圖表,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呢?

學生5:發現隨着試驗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

師:這種説法還不夠嚴謹,認真觀察圖表,能説得更準確嗎?

學生6:應該説隨着試驗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並在0。5

附近擺動。

師:好。接下來我們利用計算機進行拋硬幣的模擬試驗。 增加試驗次數,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發現在大量重複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並在0。5附近擺動。)

師:歷史上有許多數學家為了弄清其中的規律,曾堅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萬次的擲硬幣試驗。

師:觀察頻率在0。 5附近擺動幅度有何規律?

學生7:再次説明大量重複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穩定在0。5,並在0。5附近擺動。)

師:你們認為出現的規律與試驗次數有何關係?

學生8:總體上試驗次數越多頻率越接近0。 5,即頻率穩定於概率。

師生共同小結:至此,我們就驗證了可以用計算投籃命中率的方法來得到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

問題4:為什麼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

師:其實,不僅僅是擲硬幣事件有規律,人們在大量的生產生活中發現:對於一般的隨機事件,在做大量重複試驗時,隨着試驗次數的增加,一個事件出現的頻率也總在一個固定數附近擺動,顯示出一定的穩定性。 由於大量重複試驗的頻率具有穩定性,由此可根據這個穩定的頻率來估計概率。

歸納:一般地,在大量重複試驗中,如果事件A發生的概率m/n會穩定在某個常數p附近,那麼事件A發生的概率P(A)=P。

問題5:隨機事件的概率P(A)有什麼範圍?對一個隨機事件A,用頻率估計的概率P(A)可能小於0嗎?可能大於1嗎?

學生9: P(A)=m/n 因為0≤m≤n,所以0≤P(A)≤1。 用頻率估計的概率P(A)不可能小於0,也不可能大於1。

(三)鞏固練習

1。某射擊運動員在同一條件下的射擊成績記錄如下:

①計算表中相應的“射中9環以上”的頻率(精確到0。 01);

②這些頻率穩定在哪一個常數附近?

③根據頻率的穩定性,估計這名運動員射擊一次時“射中9環以上”的概率(精確到0。 1)。

2。判斷下列説法的對錯

(1)拋一枚硬幣有可能出現正面,有可能出現反面。

(2)在上面的擲硬幣試驗中,擲一枚硬幣正面出現的概率為0。5,是否連續擲兩次質地均勻的硬幣,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呢?

(3)擲一枚硬幣正面出現的概率為0。5,所以拋擲一枚硬幣16000次時,很有可能出現8000次正面朝上。

問題6:頻率與概率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學生思考、討論後全班交流。學生不能概括、歸納得完整,由教師直接出示答案。

(四)總結反思

問題7: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感受,教師梳理、概括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揭示藴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五)作業及實踐活動

1。請同學們下課後多注意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

2、書本P113 練習1。2。3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1)在初中的學習的基礎上,有些學生具備了用試驗的頻率來估計概率的經驗。但對於“為什麼可以這樣做”,缺乏思考,導致在分析問題、分析數據時會出現偏差。因此從學生熟悉的命中率入手,首先説明這種方法來源於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得出投籃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發認知衝突,導入新課。

(2)選擇拋擲硬幣試驗的原因:①所需條件容易實現,可操作性強;②硬幣試驗歷史上積累了大量數據,更有利於問題的説明。規範試驗的條件,使數據更真實有效。合理分組,可以減少課堂時間消耗,同時在培養動手能力與探索精神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3)對圖表的分析本節內容的難點,需要把對數據、圖表的直觀印象轉化為抽象的概率定義。注重數與形的相互轉化,把圖形上的規律用數去描述,把數據上的規律用圖形去驗證,這幾個圖表的給出可以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地得到相關的試驗數據及整理描述數據,為分析數據作準備。

(4)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辨析,進一步揭示概率的內涵──概率是針對大量重複試驗而言的,大量重複試驗反映的規律並非在每一次試驗中反映出來。 反過來,試驗次數太少時,有時不能合理估計概率。

(5)通過小結與反思,明晰頻率與概率的聯繫與區別,滲透辯證思想,同時,深化新知,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對核心思想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會。 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評析: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根據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學習數學概念

數學來源於現實世界,又反應現實世界。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對教學內容並非一無所知,教師對學生的瞭解應當關注他們是否具備與進行的教學活動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在初中學生已經接觸概率的概念,並且他們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對隨機事件的大量感性認識。任課教師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三分球投籃命中率)引入,創設了一個生動的學習情景,溝通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益於學生理解隨機事件意義,體現數學的本質。無論是在隨機事件概念、還是在概率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都將學生帶回到現實中,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身處現實問題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在感性認識基礎上,藉助綜合、概括、比較、分析等思維活動,對常識性材料進行精微化,向科學概念發展,達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概念的本質

在課標的説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並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使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取決與這種方法能否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掌握課堂知識,能否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鍛鍊思維,提升能力。學習不是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能力,知識可能隨時間推移,會逐漸遺忘,但能力會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合理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環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關鍵。在本節課中學生動手進行拋硬幣試驗正體現了主動探究,建構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動手試驗的數學活動過程中,自己發現並感悟在大量重複實試驗中,隨着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的頻率所呈現的規律性的基本事實,體會試驗結果的隨機性和規律性之間的關係,順理成章的形成了概率的統計定義。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恰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揭示概念的本質

教師為上好這節課,作了精心的準備,藉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豐富的、直觀、生動的信息,創設了濃厚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思考。本節課主要利用了多媒體設備的兩大優勢:一是強大的圖表計算功能,二是計算機的可視化。在師生的共同探究過程中,利用Exel的計算功能和繪圖功能,迅速統計小組試驗所得數據,準確繪製頻率折線圖,不僅迅速、準確,能夠同時從數、形兩方面觀察試驗結果,而且有效的配合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為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判斷、概括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較為廣闊的空間,收到較好的效果。使得多媒體不僅僅表現“描述”式的數學,而且表現了需要深層思考的數學概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zeo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