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課文《山石田土》教學設計

課文《山石田土》教學設計

第一課

課文《山石田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傑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範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範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 溢yì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傑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矯健:強壯而有力。

絕紗:美好的。

宛然:彷彿,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寫了夕陽的哪些景色,引導學生再次讀書。

第一部分(12)寫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37)具體描寫夕照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8)寫夕照消失。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夕陽的句子,提問:為什麼説是迷人的夕照如詩的夕照呢?

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指名讀前2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兩自然段寫了什麼?與下文有什麼樣關係?(寫了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引出下文如詩的景色)

(2)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看看夕照迷人在哪裏如詩在哪裏。

(五)聽寫詞語。

欣賞、傑作、紅潤、晶瑩、絕妙、宛然、波光粼粼、矯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句子含義

3.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選取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説説你讀懂了哪些地方,並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並畫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滲透讀書方法的學習

想想,平時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樣做的?

(1)先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難句。

(2)查閲資料理解難句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難句

(4)通過多讀書展開想像理解難句

(5)我們上課書學的用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方法來理解句子

指名讀課後練習 2(課文中把夕陽都比作了什麼,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再抄下來)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拿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決。

3.重點理解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着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了。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房頂是磚瓦時,陽光射在上面是什麼景象,這樣不難理解這句話。(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陽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躍。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動感了。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

讀出自己的體會(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中的微相對)讀出輕、柔語氣。

(3)光帶着收穫的喜悦從石榴裏溢了出來,映着鑽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這幅工筆畫什麼樣的,然後畫出來。

(收穫的喜悦是對熟透的石榴來説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鑽天楊筆直的樹幹和枝杈上,顯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在天盡頭形成畫面,引起人無限的遐想,)引導學生想像,並試着畫出來。

(4)指名讀第7,8自然段,畫出給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

②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裏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

提問:為什麼給你印象深

引導學生:太陽即將落山,從漸漸漫了過來幾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將來臨,而從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又看出太陽不屈不撓的抗爭,從而作者激動和感慨。第②句寫出作者明白太陽此刻落山又為地球另一面的人們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儘管留戀,但還是讚美它給人們帶來光明、温暖。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激動的心情。

四、指導背誦

1.讀背交叉

2.抓重點詞語,把要背的內容串連起來

3.先部分後整體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在熟讀課文基礎上進行背誦。

五、討論課後題3

讀了《海上日出》和《夕陽》,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學生領悟兩篇課文,比較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jpjok.html
專題